提示信息
您還未登陸,點擊這里進行登陸操作;注冊請點擊這里

標題: 慧雅教育理念下小學竹笛課堂教學的有效實施
查看權限: 需要 [普通會員] 級別以上才能查看。
發(fā)布時間: 2019-02-11 23:04:52
信息簡介:   慧雅教育理念是學校和師生成長的切實需要,更是音樂教育的重要指導思想。竹笛作為我國傳統(tǒng)樂器的瑰寶,它優(yōu)美的音色、豐富的表現力,在我國民族樂器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小學音樂課堂中滲透竹笛這門樂器,不僅能提升學生的音樂修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音樂的審美情操,更能弘揚民族音樂文化,讓慧雅教育理念在音樂課堂中充分體現,讓學生通過民族樂器的體驗與滋養(yǎng),鍛煉并形成能夠促進自身成長的內在品格,走向幸福的人生?! ∫?、慧思行雅,構建弘揚民族音樂的智慧課堂  音樂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類寶貴的精神文化遺產和智慧結晶,是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時代文化發(fā)展脈絡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現,具有鮮明而深刻的人文性。將竹笛納入音樂課程中,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民族音樂的情懷?! ∫蕴K少版三年級上冊“游子吟”一課為例,《游子吟》是一首孟郊所寫的歌頌母親的詩歌。傳統(tǒng)的音樂課堂教學常用念、唱、表演的方式讓學生從面上學習歌曲、體驗作品所表達的感情,但是這首來自唐代的詩,離我們年代久遠,表面的音樂形式不能讓學生更深刻的體會詩詞所表達的內涵以及音樂的底蘊。筆者在教授這一刻的時候,播放伴奏,用竹笛吹奏歌曲旋律,先請同學們說一說音樂帶給你的感受,學生感受到音樂是抒情的,帶有民族色彩,年代久遠,有淡淡的憂傷。筆者趁熱打鐵,問學生是怎樣感受到這些情緒的?學生回答:竹笛是民族樂器,因此歌曲帶有民族色彩,速度中速稍慢,音樂的旋律線條感覺有點憂傷。筆者接著學生的回答,介紹歌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之后,請同學們小組討論,想想古人會怎樣念這首詩?怎樣唱整首歌?同學們經過討論,每一組給出的朗誦和演唱都是模仿古人的樣子,用連貫的聲音去演繹歌曲。接下來筆者告訴大家,他們的表演很好,但表現歌曲的方式不僅僅是念、唱,還可以奏,而這首歌曲用竹笛演奏再合適不過了,我將班級紛成兩組,一組同學吹竹笛,一組同學演唱、朗誦,吹奏者非常投入,演唱、朗誦者,情不自禁模仿古人搖頭晃腦的演唱,仿佛置身于歌曲所產生的那個朝代,達到了智慧思考,雅致進行學習的效果?! 《?、慧學樂學,打造以人為本的生生課堂  新課標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音樂課,應當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的音樂潛能得到開發(fā)并從中受益。音樂課的全部教學活動應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  課堂內容應圍繞學生,以學生為本;圍繞教學大綱制定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音樂能力制定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教師深挖音樂教材內容,在教學過程中面向全體學生,共同參與感受、演唱、合作、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