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學音樂教材外國作曲家介紹
外國作曲家
1.里姆斯基-科薩科夫(1844-1908): 俄國作曲家、音樂教育家。6歲學習鋼琴,9歲嘗試作曲。1856-1862年在圣彼得堡海軍士官學校學習期間,師從意大利鋼琴家卡尼利學習鋼琴、和聲與作曲,師從巴拉基列夫?qū)W習作曲,并結(jié)識斯塔索夫等人,后加入五人團。1862-1873年在海軍服役,曾往南北美洲巡航,了解到許多國家的風土人情。他閱讀俄國文學評論家別林斯基、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人的著作,深受民主主義思想的影響。1871-1908年任圣彼得堡音樂院教授。在此期間,于1905年因?qū)Χ韲谝淮钨Y產(chǎn)階級革命表示同情而被當局開除,引起格拉祖諾夫、利亞多夫等教授辭職以示抗議,后該音樂院獲得自治權,他又返回該院任教。1874-1881年接替巴拉基列夫任義務音樂學校校長和該校管弦樂隊指揮,宣揚五人團成員的作品。作為五人團最年輕的成員,1881年起,與巴拉基列夫、利亞多夫共同整理格林卡、穆索爾斯基和鮑羅丁的遺作。里姆斯基-科薩科夫是19世紀俄羅斯民族樂派著名的歌劇和交響音樂作曲家之一。他的作品具有鮮明的俄羅斯民族特征。他的主要作品:管弦樂曲有交響曲4首。其中有《安塔爾》、交響組曲《舍赫拉查德》、《俄羅斯復活節(jié)序曲》、《野蜂飛舞》等;室內(nèi)樂曲有鋼琴三重奏曲、鋼琴四重奏曲等;歌劇有《普斯科夫女郎》、《薩特闊》、《金雞》等多部;歌曲有《夜鶯和玫瑰》、《在海上》5首,《預言家》等;論著有《和聲學實用教程》與《我的音樂生活》、《管弦樂法原理》等。
關于五人團:是由五位具有其它專業(yè)能力或兼其它職業(yè)的俄國作曲家在19世紀60年代組成的集團。以巴拉基列夫(數(shù)學專業(yè))為首,成員有鮑羅丁(醫(yī)學博士、化學家)、居伊(陸軍軍官)、穆索爾斯基(近衛(wèi)軍軍官)、里姆斯基-科薩科夫(海軍軍官)。他們繼承俄羅斯民族音樂的傳統(tǒng),在音樂創(chuàng)作上常以本國歷史、民間傳說、神話、民間習俗為題材,強調(diào)采用俄羅斯和其他民族的民間音樂素材,同時吸收西歐專業(yè)音樂的先進技術。他們又被稱為“強力集團”、“巴拉基列夫小組”。
教材中的作品:一年級①第七課《小精靈》中的管弦樂《野蜂飛舞》。
2.比捷(比才)(1838-1875):法國偉大的戲劇音樂大師,屬于浪漫樂派。出生在巴黎,由于父母熱愛音樂,童年時就受到良好的音樂教育,九歲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作曲。19歲(1857年)考取羅馬獎學金到意大利深造三年,回國后一直從事作曲,主要是歌劇。一生創(chuàng)作了九部歌劇,其中以《卡門》、《采珠人》最著名。其他代表作還有戲劇組曲《阿萊城姑娘》以及《c大調(diào)交響曲》、《兒童組曲》等。
教材中的作品:一年級①第八課《小小音樂家》中的管弦樂《號手與鼓手》。
四年級⑦第四課《快樂的課間》:聆聽管弦樂《陀螺》。
3.愛德華.施特勞斯(1835-1916):奧地利作曲家、指揮家,是老約翰.施特勞斯的三個兒子中最小的一個。大兒子小約翰,二兒子約瑟夫。他們都是作曲家,每人都寫有上百首的作品。在這個音樂世家里耳濡目染,從小就喜愛上音樂,后來,他又師從戈特弗里德?普里耶和西蒙?塞奇特學習作曲,師從阿蒙學小提琴,師從阿爾瓦斯和扎馬拉學彈豎琴。還未成年便在他父親的樂隊里當豎琴演奏員。有時作曲,有時擔任指揮。1870年,他的二哥約瑟夫因病去世之后,他接替了施特勞斯管弦樂隊指揮位置,帶著樂隊到歐洲、美洲許多國家舉行音樂會,僅1900年那次到美國,就曾在81個城市舉行了106場音樂會。他還是一個多產(chǎn)的作曲家,有近三百首音樂作品,1916年逝世于維也納。終年81歲。
教材中的作品:一年級①第九課《游戲》中的管弦樂《火車波爾卡》。
4.格立伯(1787-1863):奧地利作曲家。圣誕歌曲《平安夜》的作者。
教材中的作品:一年級①第十課《過新年》中的合唱《平安夜》。
一年一度的圣誕節(jié)--12月25日,是許多國家萬民同慶的盛大節(jié)日,在這辭舊迎新的節(jié)日里,你會聽到一首家喻戶曉、膾炙人口的歌曲,這首歌在圣誕前夜演唱,那安詳柔和的旋律,帶給人們節(jié)日之夜的溫馨與和諧,那就是著名的。
關于這支歌,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那是1818年12月24日圣誕之夜就要到來的那個清晨,在奧地利薩爾茨堡一個名叫奧伯倫托夫的小鎮(zhèn)上,教堂的管風琴師格立伯為準備當夜的彌撒來試彈管風琴。不料,管風琴不響了,他便和神父摩爾一起檢查管風琴,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是可惡的老鼠把送風的皮風箱咬出了許多破洞,不經(jīng)修理這臺管風琴無論如何也發(fā)不出和諧的音響了。離圣誕之夜只有十幾個小時,修理也來不及了。當晚全鎮(zhèn)人來教堂作彌撒,沒有音樂怎么辦?焦急之中,神父摩爾想出了一個主意,他決定用他過去寫過的一首小詩,請管風琴師馬上配上旋律教唱詩班的孩子們演唱,歌曲伴奏就用吉他。格立伯接過一張發(fā)黃的紙片,讀著上邊的小詩:“平安夜,圣誕夜,那明月望著你,照著搖籃也照著孩子……甜甜笑臉多么天真,月光伴你入夢……”格立伯被小詩上的情感深深地感染了。他立刻回到家中,飛快地記下了他泉涌般的樂思,只用了兩個小時,歌曲寫好了。神父集合了唱詩班的孩子,在吉他的伴奏下,孩子們唱出了沁人心脾的優(yōu)美的旋律。
圣誕之夜,奧伯倫托夫鎮(zhèn)的教堂燭光輝煌、鐘聲悠揚,人們高興地涌進教堂,沒有了往日的莊嚴的管風琴宏大的聲響,而是十幾個天真的孩子唱詩班在吉他的輕柔伴奏下唱出了一支動聽的旋律,歌曲的寧靜安詳?shù)臍夥諡槭フQ之夜增添了許多神圣與虔誠,人們度過了一個難忘而美妙的圣誕之夜。
不久,這首美麗的圣誕歌曲又傳到德國的德累斯頓、萊比錫,逐漸遍及歐洲,又傳到美洲,現(xiàn)在已被譯成90多種文字。這首歌曲的原名叫“Stille Nacht”。詞是劉廷芳博士于1933年由英文譯成中文的。
1864年,在柏林的皇家教堂中,圣詩班演唱了這首歌。德皇腓得烈四世深受感動,并下令今后的慶祝圣誕節(jié)都要演唱這首歌。由于這首歌美妙、動聽,現(xiàn)在已經(jīng)成為人們最愛聽的圣誕節(jié)歌曲之一了。
歌曲為降B大調(diào),6/8拍,六樂句組成的一段體結(jié)構。歌曲的旋律波浪起伏,節(jié)奏悠緩、舒展。第一、二樂句先抑后揚,形成一個大的起伏,歌唱性極強;第三、四樂句是完全重復的兩個樂句,帶有敘述性,隨即出現(xiàn)歌曲的高潮樂句,旋律在較高音區(qū)進行,格外明朗,似心潮澎湃激蕩。高潮后的回轉(zhuǎn),旋律一路下行平穩(wěn)地落在主音do上,舒展、平和地結(jié)束了全曲。歌曲的旋律完美地抒發(fā)了作者內(nèi)心對和平與幸福的追求,帶給了人們祥和與安寧。
5.約納森(1886~1956) :挪威作曲家。曾在德國學習音樂,他寫過一些音樂作品但以《杜鵑圓舞曲》流傳最廣,也使得約納森名傳于世。這首鋼琴曲也常以管弦樂或其他器樂形式演奏。據(jù)說在1918~1930年間約納森曾在斯德哥爾摩“金杜鵑電影院”專為無聲影片的放映作鋼琴配音,本曲即為當時影片即興配音而作。教材中的作品是根據(jù)這首同名鋼琴曲移植的手風琴曲。
教材中的作品:一年級②第一課《春天》中的手風琴獨奏曲《杜鵑圓舞曲》。
6.約瑟夫?施特勞斯 (Josef Strauss,1827-1870):奧地利作曲家、指揮家。小約翰?施特勞斯之弟,本職為建筑工程師。1853年開始從事指揮和作曲,后任宮廷舞會的指揮。作品以鋼琴小品和舞曲為主,共計三百余首,風格與小約翰.施特勞斯極其相近。
代表作品為《奧地利的村燕圓舞曲》、《天體音樂圓舞曲》以及同其兄小約翰?施特勞斯共同創(chuàng)作的別具一格的《撥弦波爾卡》舞曲。
教材中的作品:一年②第九課《巧巧手》中的《鐵匠波爾卡》。
7.艾倫貝格(1848-1925):是19世紀下半葉到20世紀初德國喜歌劇作曲家。1848年1月13日出生在梅澤堡,1925年12月26日逝世于柏林。艾倫貝格的代表作有喜歌劇《庫里科伯爵夫人》、《米達斯王》、《瑪里埃特》,舞劇《西勒斯的玫瑰》,管弦樂《森林水車》等。艾倫貝格寫過很多作品,只有這首《森林水車》流傳最廣。
教材中的作品:二年級③第一課《問聲好》中的管弦樂《森林水車》。
8.安德森(1908-1975):當代美國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1908年6月29日生于英國劍橋。他從小喜歡音樂,早年師從辟斯頓學習作曲。1930年,安德森來到德國進修。后入美國哈佛大學學習時,成為這個大學的學生吹奏樂隊的指揮。1935年,他到波士頓擔任過管風琴師,后來又到紐約從事指揮工作,在此期間,他創(chuàng)作、改編了一些管弦樂曲。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他被征入伍,曾在美國陸軍當翻譯官。戰(zhàn)后,他又回到波士頓,經(jīng)常為波士頓通俗管弦樂團創(chuàng)作一些管弦樂小曲,還在一些樂團擔任客席指揮,曾任美國作曲家協(xié)會主席。1975年5月18日,逝世于伍德布里,終年68歲。
安德森的代表作品有:管弦樂《哈佛幻想曲》、《打切分音的鐘》、《以色列組曲》、《小號手的搖籃曲》、《會跳舞的貓》、《打字機》、《藍色的探戈》、《遺忘的夢》、《船長和國王》、《爵士撥弦曲》等。
教材中的作品:一年級②第十課《汪汪與咪咪》中的管弦樂《跳圓舞曲的小貓》;
二年級③第二課《時間的歌》中的管弦樂《調(diào)皮的小鬧鐘》。
四年級⑧第七課《校園里》中的管弦樂《打字機》。
9.格里格(1843--1907) :挪威作曲家,挪威民族樂派的奠基人。1862年畢業(yè)于萊比錫音樂學院后,回國創(chuàng)辦挪威音樂學校,并從事音樂創(chuàng)作。他立志發(fā)揚挪威的民族音樂,曾收集和整理過大量的挪威民歌,并在創(chuàng)作中體現(xiàn)了這種民族的傳統(tǒng)和風格。由于他對挪威音樂文化事業(yè)作出了杰出成就,因此生前獲得了很高的榮譽。他的一生幾乎是在和病魔作斗爭中渡過的,但還是完成了自己的偉大工作。人民熱愛他,死后為他舉行國葬。主要作品除《培爾?金特》組曲外,還有《a小調(diào)鋼琴協(xié)奏曲》、抒情小品10冊以及歌曲60余首等。
格里格是19世紀后半葉挪威民族樂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也是當時歐洲樂壇具有進步思想和重要影響的作曲家。在挪威,格里格無論生前或死后,都受到人民的無限崇拜和愛戴。這不僅由于他為發(fā)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創(chuàng)作出了具有世界影響的為數(shù)眾多的經(jīng)典作品,而且由于他熱愛祖國和人民的高貴品格和將畢生獻給民族獨立解放事業(yè)的斗爭精神。
格里格幼年在家庭中受到過良好的音樂啟蒙教育,使他的音樂才能迅速地成長起來。他的母親是一位挪威鋼琴家,早年曾在德國受過專業(yè)音樂教育。在她的教育下,格里格6歲開始學習鋼琴,9歲即嘗試作曲。15歲時,由挪威著名小提琴家、音樂活動家奧列?布爾的促成,格里格赴德國萊比錫音樂院深造,直到19歲畢業(yè),在那里接受到嚴格的專業(yè)音樂技能的訓練。1864年,格里格返回祖國,在一些挪威民族音樂家的影響和幫助下,格里格走上努力探索和發(fā)揚民族風格的創(chuàng)作道路。與此同時,格里格還進行了廣泛的音樂活動,如擔任教學、組織音樂協(xié)會、指揮合唱和樂隊、舉辦音樂會介紹歐洲古典音樂和挪威作品等等,努力提倡和發(fā)揚挪威民族文化。
格里格的創(chuàng)作具有挪威民族浪漫主義的思想內(nèi)容和挪威民間音樂的藝術特征。他的作品題材廣泛、體裁多樣。其中以鋼琴抒情小品最為著名。在他的晚年曾先后出版10卷這類鋼琴抒情小品,是使他獲得世界性聲譽的重要代表作之一。其他如歌曲、室內(nèi)樂、管弦樂及戲劇音樂方面,也有許多富于挪威特色并具有很高藝術成就的典范之作。即《a小調(diào)鋼琴協(xié)奏曲》、管弦樂組曲《培爾?金特》。
教材中的作品:一年級②第七課《大海的歌》中的管弦樂《海上風暴》;
二年級④第九課《飛呀飛》中的鋼琴曲《蝴蝶》。
五年級⑨第一課《朝夕》中的管弦樂《晨景》。
五年級⑩第一課《春意》中的鋼琴曲《致春天》。
10.波爾蒂尼(1869-1957):匈牙利的著名作曲家和鋼琴演奏家。于1869年6月13日生于匈牙利的首都布達佩斯。他自幼就喜愛音樂,后來入布達佩斯國立音樂學院學習,師從斯蒂芬.托姆卡學習作曲。畢業(yè)后,又到奧地利的維也納深造,分別隨埃普斯坦學習鋼琴演奏,隨曼迪契夫斯基學習作曲技法。在此之后他一生定居瑞士的日內(nèi)瓦,直至1957年6月28日逝世,終年88歲。波爾蒂尼的音樂作品受德國音樂和奧地利音樂影響較深。1884年,他創(chuàng)作的第一部喜歌劇《裝飾妝》演出獲得成功。1889年,他創(chuàng)作了一部由三個孩子表演的兒童音樂劇《克努斯帕赫澤》。1894年,他創(chuàng)作的第一部芭蕾舞劇音樂《北歐人》發(fā)表。這些作品都受到了好評。到了20世紀初,他的創(chuàng)作構思日趨成熟,創(chuàng)作技巧上也更加熟練,接連創(chuàng)作了多部歌劇、管弦樂曲、大量的鋼琴曲和歌曲,由此而在當時的歐洲樂壇上名聲大振。由于波爾蒂尼在音樂創(chuàng)作上的巨大成就,1948年,匈牙利政府授予他匈牙利藝術獎章,以此表彰他的貢獻。
教材中的作品:一年①第八課《小小音樂家》中的管弦樂《會跳舞的洋娃娃》。
《會跳舞的洋娃娃》是一首有濃郁的兒童情趣的鋼琴小品,最初是波爾蒂尼為了教學寫的練習曲。開始時,它并沒有引起人們的重視。一個偶然的機會,奧地利著名的小提琴家克萊斯勒發(fā)現(xiàn)了它,這首曲子的情調(diào)引起了他的興趣,就將它改編成了一首小提琴的獨奏曲。從此,《會跳舞的洋娃娃》就成為小提琴演奏家喜愛的一首名曲。
11.圣-桑(1835-1921):法國作曲家,出生于農(nóng)民家庭,三歲開始學琴,五歲即能視奏總譜開始作曲,十一歲就登臺演出了。13歲(1848年)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管風琴,后在教堂任管風琴師并從事教學。中年后專事作曲,一生寫有近二百首作品,其中有歌劇十三部、交響曲八部、協(xié)奏曲十部,此外還有大量其他形式作品。最著名的作品有:歌劇《參孫和達麗拉》;管弦樂《動物狂歡節(jié)》、《死之舞》、《a小調(diào)大提琴協(xié)奏曲》、《第三交響曲》等。1871年創(chuàng)辦“法國民族音樂協(xié)會”,對法國音樂做出了一定貢獻,1921年12月16日在阿爾及爾逝世,終年八十六歲。
教材中的作品:一年②第四課《長鼻子》中的管弦樂《大象》;
一年②第六課《咯咯噠》中的管弦樂《公雞母雞》;
二年級③第六課《小動物的歌》中的管弦樂《袋鼠》;
二年級④第五課《獸王》中的管弦樂《獅王進行曲》;
二年級④第八課《靜靜的》中的大提琴曲《天鵝》;
三年級⑥第二課《我們的朋友》中的管弦樂《森林深處的杜鵑》。
小故事:被埋沒了25年的圣-桑作品
《動物狂歡節(jié)》這部如今廣為人知的音樂作品曾經(jīng)披打入冷宮25年。當然,這樣的事情在音樂史上絕不少見。但是,最讓人不解的是,使這部杰作人為地遭受這種不幸命運的不是別人,而是作曲家本人。1886年,法國著名作曲家圣-桑完成了標題為《動物狂歡節(jié)》的管弦樂組曲。同年3月,作者親自指揮了這部作品的演出,受到了廣泛的歡迎。但是,就在這次演出后不久,圣-桑突然宣布禁止這部作品在他生前繼續(xù)演出,并且也不準出版這部作品的總譜。一直到作曲家逝世前夕,他才在遺囑中解除了自己的禁令,使得這部25年內(nèi)無人問津的作品重見光明,其中很多旋律,尤其是第13曲《天鵝》,成為了膾炙人口的著名樂曲。人們感到奇怪:既然這部作品具有如此杰出的藝術價值,那么作曲家本人為什么要禁止它在自己生前繼續(xù)演奏和為人所知呢?原來,圣-桑在這部作品里諷刺了當時的很多著名的音樂家,他用夸張、變形、戲謔的手法借用了柏遼茲、門德爾松、奧芬巴赫、羅西尼等音樂大師的一些著名的旋律,雖然圣-桑本人并無惡意,但為了慎重,他還是做出了上述的決定。
12.肖邦(1810-1849):波蘭最偉大的鋼琴家和作曲家,出生于教師家庭,從小學習鋼琴,由于環(huán)境關系,受民間音樂影響較深,年僅七歲即用民間音樂為素材創(chuàng)作了一首《g小調(diào)波羅乃茲》,八歲登臺表演,十六歲入華沙音樂學院學習。這時他接觸了一批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教師和同學,對帝俄沙皇統(tǒng)治其祖國極為不滿。1830年11月,他到國外旅行演出,宣揚波蘭民族精神,波蘭起義失敗后從此流亡國外,懷著期望民族獨立的憂國憂民之情,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具有濃郁民族風格、思想內(nèi)容深刻的鋼琴作品。肖邦的創(chuàng)作在發(fā)揮鋼琴性能及和聲表現(xiàn)力等方面有許多創(chuàng)造,德國作曲家舒曼把肖邦的音樂比作是“藏在花叢中的大炮”,肖邦還被譽為“鋼琴詩人”、“波蘭民族的偉大歌手”。1849年10月17日,因患肺病逝世于巴黎,終年39歲。代表作有:鋼琴協(xié)奏曲兩部,奏鳴曲三首,敘事曲、諧謔曲各四首,瑪祖卡六十多首,波羅乃茲十幾首以及大量圓舞曲、夜曲、練習曲和少量歌曲。
肖 邦(1810~1849) 波蘭作曲家、鋼琴家。自幼喜愛波蘭民間音樂。不滿20歲已成為華沙公認的鋼琴家和作曲家。他短促一生中的后半生,正值波蘭亡國,故在國外度過。此間他創(chuàng)作了很多具有愛國主義思想的鋼琴作品,以抒發(fā)自己的思鄉(xiāng)情、亡國恨。其中有與波蘭民族解放斗爭相聯(lián)系的英雄性作品,如《降A大調(diào)波蘭舞曲》;充滿愛國熱情的戰(zhàn)斗性作品,如《革命練習曲》;還有懷念祖國、思念親人的幻想性作品,如不少夜曲與幻想曲。肖邦在國外經(jīng)常為同胞募捐演出,為貴族演出卻很勉強。1837年,他嚴辭拒絕了沙俄授予的“俄國皇帝陛下首席鋼琴家”的職位。德國音樂家舒曼稱肖邦的音樂像“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向全世界宣告:“波蘭不會亡”。肖邦的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稱是“遠離母親的波蘭孤兒”。臨終前,肖邦用微弱的聲音對趕來巴黎的姐姐說:“我的遺體是不能運回華沙了,至少把我的心臟運回祖國,把杯里的波蘭泥土撒在我的棺材上”。
1849年10月7日,年僅39歲的愛國音樂家與世長辭。至今,肖邦的心臟仍保存在華沙的圣十字教堂里。(教參中的介紹)
教材中的作品:一年②第十課《汪汪與咪咪》中的管弦樂《小狗圓舞曲》。
五年級⑨第七課《雨花》中的鋼琴曲《雨滴》(降D大調(diào)前奏曲)。
13.柴科夫斯基(1840-1893):俄國作曲家,出生于貴族家庭,十歲開始學習鋼琴和作曲,后入法律學校,十九歲任法院書記。1862年入圣彼得堡音樂學院,師從安東.魯賓斯坦學習作曲,畢業(yè)后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1877-1890年,得到富孀梅克夫人的資助,使他得以擺脫沉重的教學工作專心從事作曲。他的作品一般都帶有標題,大多反映沙皇專制統(tǒng)治下的知識分子渴求自由幸福的心愿,具有抒情性和悲劇性,旋律優(yōu)美、豐富、動人,容易被群眾理解和接受。一生寫有大量作品,幾乎每種體裁都有佳作,例如《第六(悲愴)交響曲》、《降b小調(diào)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D大調(diào)小提琴協(xié)奏曲》、歌劇《葉甫根尼.奧涅金》、《黑桃皇后》、芭蕾舞劇《天鵝湖》、《睡美人》、《胡桃夾子》、管弦樂《1812年序曲》、《意大利隨想曲》、《羅密歐與朱麗葉序曲》、鋼琴套曲《四季》、室內(nèi)樂《第一弦樂四重奏》、小提琴曲《旋律》、《沉思》、大提琴曲《洛可可主題變奏曲》等。1888-1889年訪問了德國、捷克、法國和英國,與勃拉姆斯、格里格、德沃夏克、古諾、馬斯涅等結(jié)下了友誼。1891年到美國做音樂旅行,獲得很大成功。1893年英國劍橋大學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1893年11月6日,逝世于彼得堡,終年53歲。
教材中的作品:二年級③第三課《童話故事》中的管弦樂《四小天鵝舞曲》;
二年級③第三課《童話故事》中的管弦樂《糖果仙人舞曲》;
三年級⑥第四課《音樂會》中的小號與樂隊《那不勒斯舞曲》。
14.普羅科菲耶夫(1891-1953):前蘇聯(lián)作曲家、鋼琴家,自幼學習音樂,1904年入彼得堡音樂學院,1909年畢業(yè)于該院里亞多夫作曲班,1914年又在該院安娜?葉西波娃鋼琴班上和尼古拉?齊爾品指揮班畢業(yè)。他在畢業(yè)演奏會上獨奏自己創(chuàng)作的《降D大調(diào)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并獲安東?魯賓斯坦獎。最初以鋼琴家身份活躍在國內(nèi)外樂壇,1918--1932年間僑居國外,并周游世界。1932年回國。早期作品的音樂語言清新而有朝氣,繼承了古典傳統(tǒng)而又有大膽革新的精神,某些作品則受現(xiàn)代主義影響。晚期作品風格簡樸而抒情,尤以《第七交響曲》最為典型。主要作品還有童話歌劇《對三個橙子的愛情》,交響童話《彼得與狼》,聲樂-交響組曲《冬日的篝火》,舞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灰姑娘》、《寶石花》,清唱劇《亞歷山大?涅夫斯基》、《保衛(wèi)和平》,歌劇《戰(zhàn)爭與和平》以及不少鋼琴、小提琴的器樂作品,是當代杰出的作曲家之一。
教材中的作品:二年級④第三課《童趣》中的管弦樂《出發(fā)》。
四年級⑧第五課《童年的回憶》中的交響童話《彼得與狼》。
《出發(fā)》是蘇聯(lián)作曲家普羅科菲耶夫于1945-1950年間所作的交響組曲《冬日的篝火》中的第一曲。《冬日的篝火》由《出發(fā)》、《窗外的雪花》、《冰上圓舞曲》、《篝火》、《少先隊員的聚會》、《冬日的黃昏》、《進行曲》、《回城》8首獨立的標題性小曲組成。樂曲描繪了孩子們冬日郊游的情景,為標題音樂作品。
普羅科菲耶夫?qū)和兄厥獾母星?,在他的作品中,不少是為兒童們寫作的,像交響童話《彼得與狼》、童話歌劇《對三個橙子的愛情》、舞劇音樂《灰姑娘》、獨唱歌曲《丑小鴨》都是享譽世界樂壇的。交響童話《彼得與狼》寫于1936年春天,它是根據(jù)俄羅斯同名童話寫成的。為了讓兒童們理解它,作曲家還專門為樂曲寫了通俗的解說詞。通過音樂的描繪和解說詞的輔助,孩子們不僅從故事中受到教育,同時還了解到各種動物的不同性格特征,以及各種樂器的音色和表現(xiàn)力。
15.弗朗索瓦?約瑟夫?戈塞克(1734--1829):荷蘭作曲家、指揮家。生于漢諾,過去人們一直以為他是比利時作曲家,但據(jù)《新格羅夫音樂與音樂家辭典》介紹,他是荷蘭人。戈塞克一生創(chuàng)作了許多作品,僅交響曲就有26部之多。此外還有歌劇、室內(nèi)樂、合唱以及其他各種體裁和形式的作品。但只有這首《加伏特舞曲》流傳最廣。戈塞克1829年2月16日逝世于巴黎,享年95歲。
教材中的作品:二年級④第四課《快樂的舞蹈》中的器樂曲《加伏特舞曲》。
16.柯達伊(1882-1967):匈牙利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出生于音樂家庭,從小學習鋼琴和小提琴,后入布達佩斯音樂學院,1906年以 畢業(yè)論文《匈牙利民歌之結(jié)構》獲該院音樂博士學位,畢業(yè)后留校任教,1919年任達佩斯音樂學院副院長。主要作品有:歌劇《哈利.亞諾什》,管弦樂《孔雀變奏曲》、《加蘭特舞曲》、《樂隊協(xié)奏曲》,兩部弦樂四重奏,一部大提琴奏鳴曲,大合唱《匈牙利詩篇》等??逻_伊的創(chuàng)作常常運用民間音樂素材,他和巴爾托克、利洛蒂二人被公認是本世紀匈牙利音樂三大名人。
教材中的作品:三年級⑤第四課《鐘聲》中的《維也納的音樂鐘》。
17.德彪西(1862-1918):法國作曲家,出生于小商人家庭,從小隨父母學習音樂,十一歲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鋼琴和作曲。1884年因創(chuàng)作大合唱《浪子》而獲得羅馬獎學金到羅馬深造。早期作品繼承浪漫主義傳統(tǒng)創(chuàng)作手法。自從他接觸“強力集團”作品,并在“萬國博覽會”上聽到東方音樂之后深受啟發(fā)。后來,他對印象主義繪畫、詩歌產(chǎn)生興趣,決心在音樂上創(chuàng)造新的表現(xiàn)手法,即用淡淡的色彩描繪一種氣氛或反映人對某一事物接觸時產(chǎn)生的印象,和聲作為豐富色彩的一種手段,從而擴大了音樂的表現(xiàn)手段。德彪西因而成為印象樂派創(chuàng)始人和大師。他的作品主要是鋼琴曲,代表作有:《歡樂島》、《兒童樂園》、《版畫集》、《意象集》、《前奏曲集》等。管弦樂作品有:《牧神午后前奏曲》、《夜曲》、《大海》等。1918年3月15日,德彪西在巴黎死于癌癥,終年55歲。
教材中的作品:三年級⑤第八課《四季的歌》鋼琴曲《雪花飛舞》;
三年級⑥第五課《童趣》中的管弦樂《木偶的步態(tài)舞》。
德彪西于1910年為5歲的愛女創(chuàng)作了一套鋼琴曲集,題名為《兒童樂園》,反映和刻畫孩子的童心世界?!堆┗w舞》就是其中的第四首。樂曲表現(xiàn)孩子在冬日里凝視室外漫天飛舞的雪花,熱切盼望春天早日來臨的心情?!赌九嫉牟綉B(tài)舞》是曲集中的最后一首。曲中大量運用切分音和帶頓音的八分音符,這是美洲黑人糕餅舞音樂的常用節(jié)奏,因此這首鋼琴小曲成為歐洲音樂作品中吸收黑人舞蹈音樂的先例。樂曲正以此描繪一個紅眼黑面、毛發(fā)聳然、外形奇特的黑人小木偶跳舞的滑稽形象。
18.勃拉姆斯(1833-1897):德國浪漫樂派最后一位作曲家,出生在漢堡一位樂師家庭。童年隨父學拉小提琴、大提琴、吹圓號、彈鋼琴,十五歲起舉行演奏會,并創(chuàng)作了一些鋼琴作品。1860年以后開始寫交響曲和其他形式器樂曲,追慕貝多芬風格,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逐漸形成自己的風格。他對民間音樂十分重視,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作品。代表作有四部交響曲、《d小調(diào)大提琴協(xié)奏曲》、《匈牙利舞曲集》、《學院節(jié)日序曲》等。1874年4月3日在維也納病逝,終年64歲。
教材中的作品:三年級⑥第四課《音樂會》中的器樂合奏《匈牙利舞曲》第五號。
四年級⑦第五課《媽媽的歌》中的器樂曲《搖籃曲》。
19.貝多芬(1770~1827):德國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生于波恩,其祖父是波恩宮廷樂隊隊長,父親是合唱隊的歌手。貝多芬自幼就顯示出非凡的音樂才華。12歲時已能自如地演奏鋼琴、小提琴,并能創(chuàng)作多部音樂作品。14歲時任職宮廷樂師,幫助父親維持家庭生計。后又在維也納師從奧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海頓等大師學習。莫扎特聽了他的演奏后,預言將來他會震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