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片《阿滋漫畫大王》音樂淺析
[摘要]本文對日本26集動畫片《阿滋漫畫大王》的配樂整體風格、音樂功能發(fā)揮方式的特點,以及音樂段落長度安排的突出特點進行了簡要分析,并附有前五集的分析表格便于對照。以期為我國影視音樂特別是動畫音樂的研究積累個案。本文還根據分析結果,提出了關于建立“齊入、齊出、偏入、偏出”等幾個新術語以求在新的視角上對現有的影視音樂分析理論進行一項補充的初步想法。
[關鍵詞]阿滋漫畫大王 日本動漫 影視音樂 音畫關系
[正文]
《阿滋漫畫大王》(あずまんが大王,Azumanga Daioh,也譯“笑園漫畫大王”)是日本校園題材的電視動畫系列片,系根據漫畫家東清彥在《Comic電擊大王》上連載的四格漫畫(曾集結為單行本四卷)改編,共拍攝26集正片(每集除片頭和片尾外,長20分30秒)和1集特別短片(約5分鐘)。2002年4月到9月在日本TXN、琵琶湖放送、A-TX等電視臺播映【注1】,頗受好評,而我國臺灣省也播出過“國語”配音版,在島上制造了不少“阿滋迷”。此劇在我國大陸流傳的途徑多為通過網絡下載的日文發(fā)音原版視頻(經由國內一批懂日語、有設備的動漫愛好者加配中文字幕),也造就了一批擁躉。
該片講述性格各異的七八個女生和兩三個老師(這些人物都應該算主角)在三年高中生活中的諸多片段,生活氣息濃厚,以輕松的喜劇情節(jié)為主,兼有少量鬧劇、溫情、深沉和為數更少的略顯陰森但仍不乏惡趣的段落。劇中每一個男生都是“龍?zhí)住?,臺詞最多不超過一兩句;而所有女生角色都始終沒有涉及到與異性的友愛情節(jié),即便兩位女老師也都是年輕、單身而且相親不中的。因此,該劇并不應屬于純粹的少女動漫,而更加近似于純情的陽光女生動漫。當然,也有很多獨具慧眼的動漫評論家指出,該劇的情節(jié)和臺詞設計在“陽光劇”的背后,隱藏了大量非常值得分析的社會心理學和人際關系學內容,對人物性格與言行的關系的構思可謂相當巧妙和縝密,即無論普通觀眾的“淺看”還是超級漫迷的“深看”,各有洞天,并為此撰寫了不少詳盡的解讀文章。這使該劇又比后來其他的校園女生題材類動漫(例如《女子高生》之類)顯得更富玄機,技高一籌。
動畫中讓典型性格和典型形象比真人影視更加典型。動畫的典型世界,向來不該缺少音樂的傾情潤飾。該片在對塑造典型人物的極端追求之下,音樂設計自然也是頗多亮點的。下面就對該片音樂的整體風格構思、功能發(fā)揮方式的特點,以及音畫關系上的突出特點進行淺析。需要說明的是,受研究計劃所限,作為音響(動效)使用的音樂,以及畫內音樂,均不在本文的論述范圍。
一、整體音樂風格
該片的作曲栗原正己為該片創(chuàng)作了多種風格的音樂及其變體共六十余段(不包括OP和ED,即片頭和片尾的歌曲),但這些段子在實際使用時,次數很不平衡。有約十段旋律明確且美妙的段落,或雖不易哼唱但韻味十足的段落,幾乎每一兩集就要出現一次;而其他段落則總共僅使用幾次,且音量多偏弱,甚至完全不用。估計此片的音樂并不是在作曲家完全看到成片的所有素材以后才著手寫作的,因此最后只揀選了一部分比較適用的樂段(另外,考慮到日本商業(yè)動畫界對效率的瘋狂苛求,大概也能推知作曲家必須先期開始創(chuàng)作)。那么,這些使用頻繁的段落也就正好代表了全片著力營造的兩種主要氛圍:明快和恬淡――這群“問題師生”制造的永無止境的搞笑場面,以及她們的同窗情誼和對平凡青春生活的感受。
全片的音樂主題動機略帶日本民謠風格,屬于無半音的五聲調式,強烈地突出大調色彩的中心音,符點節(jié)奏輕快愉悅。該音樂以在銅管低音強勁支持下的類似口琴的明亮音色奏出,在每集的開頭推出該集名稱的時候使用,如譜例1。
譜例1 音樂主題動機
用這個動機發(fā)展出來的主題音樂(不是主題歌)片段如譜例2。在保持較快速度和符點音型的主導地位的前提下,運用了和弦色彩的變化和離調等手法,豐富了主動機的表情(譜例未附和弦注解)。該段主題音樂時間較長,安排于每集在ED之前的“下集預告”部分;另外在故事發(fā)展到一些可笑場面時也有應用。
譜例2 用主題動機發(fā)展出來的主題音樂片段
為了避免符點節(jié)奏過多使用造成的審美疲勞,作曲者還為這個瑯瑯上口的主題寫作了一些變奏,例如譜例3,用電吉他做主奏(開頭括號部分用鋼琴高音引領),在奔流般的鼓點伴奏下,以大量切分音將主題演繹開來。例如第一集開場不久,“暴走族” 谷崎 老師騎自行車瘋狂趕往學校的一段就使用了這個變奏。
譜例3 主題的變奏之一
在一些并不屬于爆笑,但含有較隱晦的幽默或獨特的意蘊的段落,該主題的另一變體又會出現,其主要內容如譜例4。它以弦樂在中音域主奏,采用三拍子,慢節(jié)奏,音符間休止比較多。由于這些段落多是以對話及對話時的神態(tài)做為“趣味點”,所以短促的音符客觀上也體現出了對人聲的讓位。例如第十一集,女生們在教室里談論IT一詞的原文,幾個學習差的都說不出,平日用功的水原歷想了很久也還是說錯,而跳級來的天才少女美浜千代卻聞聲給出了正確答案,卻忘了自己是在哪里學到的。這段場景只是對各個人物的特征的一次強化,并無特別“爆笑”的情節(jié),選用這段稍顯古靈精怪的音樂正好比較合適。值得一提的是,音樂結尾處速度突然加快,在較高的音區(qū)奏出主題動機的前六個音,正好把一個內涵已經被“挖空”的場景迅速結束掉,往下一場過渡。
譜例4 主題的變奏之二
該片的第二主題同樣具有很強的歌唱性,但旋律中級進的成分明顯增多,因此即使有時做了跳躍化的變奏處理,仍然顯得比第一主題更具抒情意義,如譜例5。另外,該主題及其變奏還經常(但也不是機械地)與劇中的“超人氣人物”【注2】――來自大阪的轉學生春日步一同出現。春日是一個眼神飄忽迷離【注3】、思維自由不羈的愛發(fā)呆的女生,從第一集就被同學用她的原籍起了個綽號“大阪”,直到劇終也沒人再用本名叫她。因此筆者很愿意將該音樂稱為“大阪主題”。該主題以中速用弦樂或木管演奏時,滲透出的彌漫的恬靜氣味,令人想到作曲者在創(chuàng)作時可能就是將它量身定做地寫給“大阪”的。
譜例5 第二主題(大阪主題)
譜例6是大阪主體在三拍子下的變體,依然保持了節(jié)奏型的段內統(tǒng)一性。
譜例6大阪主題的三拍子變體
該片的其他配樂段落也不乏優(yōu)秀之作,限于篇幅僅舉譜例7至9。譜例7是一個快速而興奮的音樂段落,內含多個彼此連貫又能自成體系的小段落,便于根據具體的需要剪裁使用,而且經常跟粗枝大葉的女生瀧野智的吹牛、妄想和可笑言行一并使用(如第八集瀧野的夢、第十三集她大談如何吸收千代的天才能力、第二十二集在海里戲水時的大話等),也可能對一些鬧劇場面使用。譜例8是笛聲吹奏的渲染寧靜心情的一段音樂,其中長短交替連續(xù)出現的re音(而且每個長re音的尾部還略有音高下滑)堪稱亮點,仿佛藝術家在對慵懶閑適的快樂青春的回憶中信手拈來。譜例9則運用三連音切分和八分音符符點的交替,制造出一點爵士風格(括號內是低音銅管,后面又是類似口琴的音色主奏)。另外該片還有一些近乎純爵士的配樂段落,限于筆者的音樂習慣體系,難于記譜。但爵士作為很擅長體現輕松幽默心態(tài)的樂種,不失時機地點綴在本片之中,顯然也是有用武之地的。
譜例7 經常與瀧野智的大話和妄想聯系起來的音樂
譜例8 令人聯想起慵懶閑適的快樂青春的音樂
不僅限于以上所舉的這些配樂,其主奏多采用口琴、笛聲、中高音域弦樂或木琴等較為明亮且不乏輕松的音色。除爵士風外,絕大多數為大調式(而像第二十一集,極端愛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