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音樂管理論文 >

知識全球化趨勢下的多元文化音樂教育

作者:徐佩瑜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作者: 國立臺灣師范大學音樂研究所博士生    徐佩瑜

 前言
 人類群體用以區(qū)辨與認同的事物即稱為文化,構成不同文化的因素包含族群、語言、宗教、風俗習慣與居住環(huán)境等(洪琦婷,2003)。當代科技的進展,使人群與資訊能快速地在世界各地流動,知識全球化為不可避免的趨勢,也有人將此情形稱之為地球村時代的來臨。全球化的趨勢使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相互影響更加頻繁,多元文化成為當代社會的風潮(Campbell, 2002),為了迎接時代挑戰(zhàn),在教育系統(tǒng)中融入多元文化的觀念,以培養(yǎng)學生具備寬廣的視野與必要能力,是刻不容緩的課題。

音樂為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學習與了解其他文化內涵的重要源頭之一(Morin, 2003),因而音樂教育有必要由學科技能的培養(yǎng)拓展提升至社會文化教育的層面(Campbell, 2002)。另一方面,當音樂教師以多元文化的概念審視音樂教育時,將能拓展教學的視野與內容。針對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本文將由不同層面探討多元音樂教育所涵蓋的范圍與實施的基本原則,最后則針對課堂教學與音樂教師所面臨的挑戰(zhàn),提出省思與建議。

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范圍

多元文化的音樂教育在國外普受重視,近年來更有許多音樂教育學者投入此領域的研究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焦點與范圍為何呢? 其重要的面向至少包含以下數(shù)項:
 一、音樂與社會、階級地位的互為影響關系。
 二、音樂在文化制度中所扮演的角色。
 三、個別音樂家所引領的音樂制作活動。
 四、音樂傳承、革新、重建與萎縮的趨勢。
五、不同世代傳承音樂的方法。
 六、音樂表現(xiàn)方式與面臨的挑戰(zhàn)。
七、音樂教育中教師性別角色以及其他社會結構層面的相關議題。
 八、多元文化音樂接受度的評量。
 九、大眾傳播媒體與科技在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中的應用。
 十、音樂商品化的現(xiàn)象。
 十一、多元文化音樂的實地體驗。 (Lornell & Rasmussen, 1997)

 由上述的重要面向可知,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所涵蓋的范圍包含的不僅是音樂知識領域,并包含了跨領域的范疇。以時間的面向來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需注重歷史脈絡中音樂與社會在互相影響之下的演進與發(fā)展;以空間的面向來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重視地理、人文環(huán)境以及其他文化因素與音樂交互作用。由多元文化觀點,音樂的發(fā)展可作為社會發(fā)展的重要視窗之一,音樂的理解與學習不能與所屬社會脈絡分離。

另一方面,以音樂種類而言,筆者認為多元文化音樂包含了鄉(xiāng)土音樂與世界音樂。鄉(xiāng)土音樂系指臺灣本土音樂。臺灣因其獨特的自然與人文地理位置,近四百年來,即為多種文化薈萃之地,擁有不同文化脈絡的音樂。學者許?;?1996)的研究指出,現(xiàn)今臺灣擁有三大類的音樂:原住民族的音樂、漢族民間的傳統(tǒng)音樂與西式新音樂。其中,原住民屬于南島語系人種,在數(shù)千年前即定居于臺灣,其音樂保存著最古老的風貌;而漢民族自十七世紀中葉起方從中國大陸大量移民至臺灣,因而其音樂中有許多的成分可追溯至漢唐古風;至于西式新音樂則是最后傳入臺灣,至今約只有一百多年的歷史,起初是基督教牧師為傳教而引進,之后,日治時期日人于學校設立西式音樂的課程,為我國西式音樂教育之開端。上述三種音樂分屬于不同的文化之下,各自有其豐富的音樂內涵與表現(xiàn),而不同類別的音樂亦彰顯了臺灣所具有的獨特豐富文化內涵。世界音樂系指臺灣以外其他區(qū)域的音樂,種類非常多。以下筆者針對鄉(xiāng)土音樂與世界音樂列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音樂類別以供參考:

一、鄉(xiāng)土音樂
本文所指之鄉(xiāng)土音樂系指當前臺灣本土的音樂,學者許?;輰⑴_灣音樂分為以下三類:
1.原住民音樂:包括臺灣原住民各族的音樂(分為平埔族與高山族兩大類)。
2.漢族的傳統(tǒng)民間音樂:包含福佬系民歌、客家民歌、說唱音樂、傳統(tǒng)戲劇音樂(如南管、
北管、偶戲等)、地方戲劇音樂(如歌仔戲等)、民間器樂、舞蹈音樂與祭祀音樂。
3.西式新音樂。
二、世界音樂
世界音樂的種類與風格可謂不勝枚舉,筆者以地理位置與種族為文化區(qū)辨,列舉一些具代表
性的音樂種類如下:
1.北亞:俄羅斯音樂、蒙古音樂。
2.西亞:阿拉伯音樂、中東音樂。
3.南亞:以印度音樂為代表,又可分為南印度與北印度音樂。
4.東亞:中國大陸、日本與韓國音樂。
5.東南亞:如印尼甘美朗音樂、泰國與越南音樂。
6.美洲:非裔音樂,如黑人音樂之靈歌、工作歌曲與藍調音樂等。
7.美洲:原住民音樂,可分為北美與南美印地安音樂。
8.拉丁美洲:包含墨西哥、阿根廷、巴西與加勒比海諸國音樂。
9.歐洲:西方古典音樂。
10.東歐:民族音樂,如巴爾干半島音樂、羅馬尼亞音樂、吉普賽音樂等。
11.南歐:拉丁音樂、佛朗明哥音樂(傳統(tǒng)西班牙南方安達魯?shù)囊魳?。
12.土耳其音樂:包含民俗音樂、宗教音樂與藝術音樂。
113.非洲:音樂文化大致可分為撒哈拉以北地區(qū)與撒哈拉南部兩大部分。
 (參考「世界音樂文化」網(wǎng)站:http://www2.ouk.edu.tw/yen/Chinese/World%20Music/week1.htm)

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基本原則

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范圍與內容廣大且豐富,對于初任教師或學生而言,可能會有「書海浩瀚」,難以一窺全貌之感。如何在多元文化音樂教學中達到「見樹又見林」的效果?美國于一九九○年舉辦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研討會,集合了許多音樂學者、音樂教師與民族音樂學者等,針對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提出相當具體的建議(Anderson & Campbell, 1996),值得作為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基本原則參考:

一、教師應協(xié)助學生了解音樂表現(xiàn)有許多不同卻一樣正當?shù)男问健R魳吩诓煌奈幕}絡下有相
異的表現(xiàn)方式,教師應幫助學生學習如何理解這些表現(xiàn)方式背后的深層意義、原則與適當?shù)?
評價方式。

二、多元文化音樂教學應從小開始,以培養(yǎng)學生寬廣的接受度。

三、多元文化音樂教學應盡量提供學生不同文化音樂的密集經驗,并協(xié)助學生比較各文化音樂之 間的差異。多元文化的音樂種類與素材相當豐富,教師應從中選擇適量的教材,設計有品質有效能的音樂學習活動。教學內容的設計上應「以質為先,以量為輔」,鼓勵學生在課后 主動作延伸學習,避免用「蜻蜓點水」的方式進行教學。

四、由音樂所屬文化的價值脈絡理解音樂的意義。例如進行原住民音樂的教學時,教師除了音樂 素材的介紹,亦必須說明與呈現(xiàn)音樂在原住民生活中的角色與功能,協(xié)助學生了解原住民音樂的背景情境。

五、多元文化的音樂教學應結合小學與中學的音樂課程。課程活動應包含歌唱、演奏樂器、聆聽、創(chuàng)作與肢體律動等。

六、多元文化的音樂教學應融入各類型音樂教學。 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