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劇中的昆腔的介紹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241
贛劇中的昆腔,是清末由安徽和浙江傳入的,曲調(diào)與正宗昆腔基本相同,唯其唱腔的吐字多帶鄉(xiāng)音士語。上演劇目屬于正宗的昆腔戲不多,只有《關(guān)公訓子》、《單刀赴會》(以上出于《單刀會》)、《瘋僧婦秦》(出自《東窗事犯》)、《悟空借扇》(出自《西游記》)、《打措回書》(出自《白兔記》)、《插花功宴》(出自《宵光劍》)、《端午藏舟》、《相梁刺梁》(以上出自《漁家樂》、)《醉打山門》(出自《虎襄彈》)、《卸甲封王》(出自《滿床笏》)、《對刀步戰(zhàn)》、《別母亂箭》(以上出自《虎口余生》)、《水漫金山》(出自《雷峰塔》)等。另外,浙江杭嘉湖弋腔武班的《盤腸大戰(zhàn)》、《打郎屠》、《扈家莊》、《收關(guān)勝》、《關(guān)戰(zhàn)楊么》、《戰(zhàn)金山》、《武舉場》、《鬧天宮》等。因其唱腔帶有昆腔的韻味,也被贛劇藝人稱之為“昆腔”。
此外,還有色彩絢麗的民歌小調(diào)和豐富多彩的鑼鼓吹奏曲牌。小調(diào)用于插曲或生活小戲,今存一百多曲,但曲名大多遺失,分專用和公用兩類。吹奏曲牌,則分別用于發(fā)兵、開打、巡游等。過場或某種類型之表演伴奏,有嗩吶、笛子和弦索三種牌子。另外,還有一種“花鬧臺”,即組合嗩吶、笛子、弦索成套演奏的前奏音樂,舊時在鄉(xiāng)間演出,于開演之前以此招引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