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直隸老派的介紹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從河北梆子的形成,到興起起,其間,曾出現(xiàn)過三個大的藝術流派。一支為直隸老派,一支為山陜派,這兩派統(tǒng)稱為京梆子。在這兩派之后,又產生了一個直隸新派,標志著河北梆子歷史的不同發(fā)展階段。每種流派都對河北梆子的發(fā)展起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直隸老派,成長于農村,細分起來,還有南北之別,以上海為中心的河北梆子,謂之南派;以京、津為中心,流行于河北、山東以及東北三省的河北梆子,謂之北派。兩派比較,南派略弱,北派較強。南派形成的時間,是在清光緒中期,是由北派派生出來的。
直隸老派的特點,包括南北派在內,總的講是文武兼?zhèn)?,唱做并重,唱文戲的也會演武戲,文武不分,只是不同演員各有側重而已。在劇目方面很重視革新,河北梆子時裝戲的興起,就是由直隸老派率先搞起來的。北派的唱念,基本上是以直隸語言為基礎,留有一些山陜韻味。演唱上講究平穩(wěn)、舒展、剛勁、質樸,尚簡練,不尚花哨;而南派的唱念特點,雖然也以直隸語言為基礎,但在唱腔上卻較多地保留了原系山陜梆子的"二音"假聲花腔,并重婉轉柔美之趣,這種假聲花腔北派演員多不喜用,趨于淘汰。南派之所以保留了此腔,這與南方群眾喜歡聽它是分不開的。然而在念白中,卻較北派更直隸化,很少有山陜韻味。南北兩派盡管有這些區(qū)別,兩派的共同之處,還是多于不同之處,畢竟都是直隸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