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戲曲曲藝 > 花鼓戲 >

益陽花鼓戲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形成與發(fā)展:益陽花鼓戲是湖南比較有名的地方劇種,已有200多年的發(fā)展歷史,以前亦稱楚劇。

益陽花鼓戲初為“童子裝丑旦對唱”形式,表演內容多是農村青年的生活趣事,如《看牛對花》、《扯筍》等。后來,演員由原來的小丑,小旦2人對唱再增加1名小生,演唱形式也開始有了規(guī)范。表演時,一唱眾和,以鼓擊節(jié)的打銅腔開始形成;由民歌發(fā)展起來的川調,亦具板式雛形。同時吸收湘劇中的伴奏曲牌和鑼鼓點子。繼之,演員中又增加老生、花臉兩個行當。此后,劇目逐漸增多,如《蘆林會》、《青風亭》、《山伯訪友》等等。及至行當基本齊全,聲腔體制漸趨完善,題材逐漸豐富。至此,花鼓戲作為區(qū)境的一個主要劇種,乃逐漸發(fā)展成熟。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