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戲曲曲藝 > 蒲劇 >

蒲劇伴奏樂器梆子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梆子,又名梆板,打擊樂器。約在明末清初(十七世紀),隨著梆子腔戲曲的興起而流行。梆子由兩根長短不等、粗細不同的實心硬木棒組成。長25厘米的一根為圓柱形,直徑4厘米,另一根短而粗的為長方形,長20、寬5-6、厚4厘米。戲曲四大聲腔之一,因以硬木梆子擊節(jié)而得名。

一般多用紫檀、紅木制作,有些地方用棗木心制作,材料必須堅實、干透,不能有疤節(jié)或劈裂。外表光滑、圓弧和棱角適度。應用于戲曲音樂、說唱音樂及民間器樂合奏。清代李調元 《 劇說 》:“以梆為板,月琴應之,亦有緊慢。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