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戲曲曲藝 > 婺劇 >

婺劇演出場合介紹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同治、光緒年間(1862-1908),婺劇班社達四十余班。1935年后,婺劇始有女演員,曾先后辦了民生、文化、民樂、小文化等女子科班(徽班),各“三合班”、“亂彈班”也都通過隨團收徒等方式,培養(yǎng)了不少出色女演員。

早期婺劇班社主要在四鄉(xiāng)集市、廟會(統(tǒng)稱趕會場)演出,30年代初,才開始進城,以金華城隍廟、西華寺等為演出場地,后逐漸經常在長樂、北山、金城、群眾等戲院演出。在農村,早期的業(yè)余班社,有的稱為“太子班”(主要由村鎮(zhèn)的“有閑階層”組成)。這些組織初期以坐唱自娛為主,每逢迎神賽會,則敲鑼打鼓沿街挨村游動演唱,后來始發(fā)展為化裝上臺演出。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