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戲曲曲藝 > 壯劇 >

壯劇簡單的歷史介紹

作者:   來源 :中小學(xué)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壯劇包括土劇和沙劇兩個分支,土劇主要流傳在富宇縣壯族支系土族人民中間,沙劇主要流傳在廣南縣壯族支系沙族人民中間,在文山州其他縣也有所流傳。壯劇是在壯族民歌、音樂、舞蹈和雜耍的基礎(chǔ)上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大約在清初就已初具規(guī)模,到了清代中期就比較成熟,有自己的劇作者,劇本和戲班。它不僅受到壯族群眾的喜愛,也為當(dāng)?shù)氐臐h、苗、瑤、彝各族群眾所歡迎。

從藝術(shù)上看,壯劇可大致分成三類:第一類的音樂接近板腔體,表演程度接近京劇、粵劇、滇劇等大劇種,這以"哎咿呀";"哎的"和"乖海咧"三大聲腔為代表;第二類的音樂為聯(lián)曲體,類似廣西彩調(diào)、云南花燈那樣的民間小戲,以"咿嗬海"聲腔為代表;第三類是解放以后吸收了當(dāng)?shù)孛耖g歌舞新發(fā)展起來的品種,以《螺螄姑娘》為代表。

由于流行地區(qū)和語言、音樂唱腔、表演等的不同,壯劇分為北路壯劇、南路壯劇和師公戲三類。南路壯劇,主要流行于使用壯語南部方言的靖西、德保、那坡、天等、大新、田東、田陽一帶。壯族師公戲在壯族地方叫“壯師”或“調(diào)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