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戲進入音樂課堂的意義和途徑
二、花鼓戲進入中學音樂課堂的途徑
近年來國家對戲曲的發(fā)展和傳承具有高度的重視和關注,不斷地出臺一系列的方針政策來保護戲曲,如國務院在2015年時頒布的《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fā)展的若干政策》,以及湖南省政府在2016年時候出臺的《關于支持戲曲傳承發(fā)展的意見》。政府是支持戲曲發(fā)展的,但目前花鼓戲進入中學音樂課堂存在的問題還很多,花鼓戲進入音樂課堂基本處于空白狀態(tài)。
一是在音樂課程中引入花鼓戲音樂文化。隨著文化的不斷發(fā)展,產生了各種不同的音樂形式,豐富多彩。而地方本土音樂文化通過歷史的積累,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獨特性,表現(xiàn)了人們對音樂文化的訴求,推動著人類文明的不斷發(fā)展,也用多種多樣藝術形式來展現(xiàn)其獨特的魅力?,F(xiàn)如今許多的中學生沒有接受過系統(tǒng)的音樂教學與訓練,如果在音樂課程中引入花鼓戲音樂文化,通過課堂讓學生學習花鼓戲音樂,傳承優(yōu)秀音樂文化,在提高綜合素質的同時,也提高他們的音樂審美能力。二是與其他學科教學相結合進行花鼓戲教學。在《新音樂課程標準》(11年版)中提到的音樂與相關文化,音樂課程人文屬性的集中體現(xiàn)就是指“音樂及相關文化”,是提高學生音樂文化素養(yǎng)的一種方法,有利于學生的音樂文化拓展,使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得到進一步的提高,還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演奏能力、創(chuàng)作能力和音樂審美能力。合理地運用花鼓戲與其他學科的結合教學,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如在歷史教學中加入花鼓戲歷史的講解,使學生了解花鼓戲的發(fā)展歷史,又如在地理課堂中知曉民間戲曲的一些戲曲文化名城,來培養(yǎng)學生對花鼓戲音樂的興趣,結合其他學科使得教學的效果可以更上一層樓。音樂學科的魅力不僅僅在于學科本身,而在與其他學科的結合教學中,也就是說花鼓戲與人文社科的相結合教學中是雙贏的,對于學生來說學習的熱情會得到高漲,花鼓戲音樂也得到了傳播。三是編創(chuàng)花鼓戲音樂校本教材。花鼓戲校本教材的編創(chuàng),是為多渠道引花鼓戲進入音樂課堂中的重要舉措,在校本教材中可以適當加入花鼓風流行歌曲,以學生感興趣的角度為切入點,學生興趣得到了激發(fā),教師上課的熱情也會高漲,教學效果會得到提升。校本教材中還可以引入一些花鼓戲實踐活動,讓學生跟隨老師學習花鼓戲曲目選段的身段練習,隨之加入表演活動,學生學習會更加深入。花鼓戲的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僅僅依靠傳統(tǒng)的口傳身授,花鼓戲一直都缺少體系的樂譜,校本教材的編創(chuàng)也是為地方花鼓戲戲曲的傳承,貢獻了一份力量。
總之,學習傳統(tǒng)戲劇音樂的目的不僅僅在于娛樂人們的身心,還在于培養(yǎng)青少年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情操。在不斷變化的社會中,傳統(tǒng)音樂也在吸收新元素,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讓越來越多的青年人群發(fā)現(xiàn)它的美。在音樂發(fā)展大背景的前提下,將傳統(tǒng)花鼓戲音樂引入中學的教室里,可以增加學生們的樂趣和提高個人情感,使學生成為新一代的接班人,更加有利于花鼓戲音樂文化的傳承。當然,在社會多元文化的影響下,花鼓戲音樂文化的發(fā)展受到很大沖擊,家長、學生,當然也包括教師對花鼓戲的了解都不深入,教師們缺少花鼓戲音樂的基礎知識,也很少有學校將地方花鼓戲音樂引入到課堂中。花鼓戲進入音樂課堂的任務是十分艱巨的,急需政府部門、學校、教師等多方的支持,傳承和發(fā)展花鼓戲音樂迫在眉睫,也急需我們青年一代來傳承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海霞:《淺談湖南花鼓戲的傳承和發(fā)展》,《藝?!?,2016年第6期。
[2]朱詠北:《基于田野調查的湖南花鼓戲傳承發(fā)展研究》,《音樂探索》,2016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