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德爾松管弦樂《仲夏夜之夢序曲》作品賞析
在下面的副部主題還沒有響起的時候, 我們似乎已經猜出了副部主題該是劇中的戀人主題了。副部主題的旋律從弦樂上唱出, 先由小提琴奏出, 再由樂隊全奏, 這就是連接戀人之間最重要的因素了——愛。愛給人的感覺永遠是柔情似水, 纏綿甜美之感。但這時的愛情主題給我們的感覺卻有點憂郁, 這似乎在預示著這段愛情將要經歷一段曲折和離奇的誤會。
最后一段音樂, 是一段粗獷有力的舞蹈性音樂, 它栩栩如生的描繪了精靈群舞的場面。這個樂句的最后四個音是模仿“希——霍”的驢叫聲, 在劇中, 迫克的魔咒把木匠的頭變成了驢頭。因此, 這段音樂再一次表明了迫克這個小精靈的重要性, 正是他給劇中的戀人們帶來了誤會與曲折, 也是他釋解了他們的誤會與麻煩, 他是整個故事的主線, 是作者所最喜歡的人物。
接下來就是展開部分了, 主題都已“呈示”出來了, 接著是序曲的中部——發(fā)展部, 這是以第一主題構成的幻想曲, 在這一部分里, 作曲家任自己的思想馳騁, 只采用了小精靈迫克的主題―――中部一直持續(xù)者神秘的氣氛。為什么這樣寫呢?首先, 迫克在劇中是一個關鍵人物, 是他帶給戀人們的誤會與曲折, 也是他解決了誤會使得戀人們能夠在一起。然后, 也能看出莎士比亞和門德爾松的局限性。《仲夏夜之夢》是莎翁早期的作品, 那是他對于人文主義思想充滿了渴望與信心。他希望人文主義能夠廣泛傳播, 他反對封建主義思想。但是, 他卻不知道, 如何去實現(xiàn)人文主義, 是革命、是談判、還是請愿……他不知道, 他只有這樣的愿望。那怎么辦?只有借助另一種力量, 什么力量呢?那就是天外的力量, 一種超自然的力量。這樣, 很明顯, 它不同于貝多芬的作品, 比如《命運》, 貝多芬渴望民主、科學、自由, 他心中的勝利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與奮斗而得來的, 因此, 也把貝多芬比喻成怒吼的雄獅。最后, 門德爾松對小精靈迫克的一種偏愛, 也許, 迫克的性格中還有與作者相近的東西。
當這個樂思的發(fā)展過程結束時, 又聽到了那四個神秘的和弦, 引出了再現(xiàn)部。再現(xiàn)部的開始是主部的再現(xiàn)。這時的主部基本上是再現(xiàn)呈示部中的主部部分, 但這時的再現(xiàn)卻多了幾分快樂。因為正是小精靈促成了圓滿的大結局。
小精靈的主題結束后。并不是像前面一樣的仙王仙后的主題, 而是前面所說的愛情主題。這時的副部主題聽起來是那樣的溫柔和纏綿, 情意綿綿, 這是在釋解誤會后的甜美, 甚至聽起來有一種幸福的感覺。接下去, 是呈示部的結尾, 這是一場盛大的舞會。在公爵結婚的現(xiàn)場, 所有的有情人終成眷屬的這樣一個結局應該是值得人們跳舞而慶祝的。
最后的結尾部分, 結尾出現(xiàn)的是主部主題與連接部主題, 象征青年戀人的愛情得到完滿的解決。主部主題的最后一次再現(xiàn), 并把原來威嚴有力的連接部主題延伸開來, 使旋律抒情, 柔和。樂曲消失在開始的持續(xù)和弦中, 這個結尾表現(xiàn)仙王和仙后在祝賀了有情人終成眷屬之后, 返回了神妙王國, 小精靈們的舞蹈也消失在迷霧仙境之中, 仲夏夜的一場夢幻結束了。
小結
早些時候, 古典音樂、嚴肅音樂給人的印象是:曲高和寡。許多人認為它們遙不可及。音樂專業(yè)的人往往會鉆進理論研究的牛角尖, 不停地分析曲式, 演奏技法, 和聲等等, 好像必須從中要取得真經, 從而使自己成為另一個門德爾松, 貝多芬, 莫扎特。從而忽略了音樂作品的最初含義——欣賞性, 審美性。兩百年前, 貝多芬坐在鋼琴前把自己永恒的追求和對幸福的向往凝聚起來, 構成一個完整的樂思;兩百年后, 當你聽到這段音樂時, 你或許會想到燭光和圣母像, 或許你什么都沒想到, 只是感到許多美好的瞬間已經從身邊悄悄逝去, 最后你終于領悟:這一切都象征著幸福的希望。這其實就足夠了。
參考文獻
[]蔡良玉, 《西方音樂文化》, 人民音樂出版社
[]蘇珊·朗格, 《西方文明中的音樂》, 人民音樂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