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來了售貨員-小學音樂教案
山村來了售貨員
江蘇鹽城第二小學 唐維林
一.教學目的
1. 通過欣賞,進一步熟悉我國民族吹管樂器中,嗩吶的音色及其表現(xiàn)特征,感受音樂,并通過音樂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2. 激發(fā)學生對音樂再創(chuàng)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嗩吶獨奏曲《山村來了售貨員》以東北民歌音調為基礎,敘述性的描繪了售貨員挑貨上山,吆喝賣貨,熱心為山區(qū)人民服務,以及山民爭相購貨的場景,樂曲輕快而又詼諧。
三.教學課型 欣賞課(四年級)
三.教學課時 一課時
四.教學用具 鋼琴、錄音機
五.教學過程
|
教師活動 |
學生活動 |
教學設計意圖
|
揭示課題 聆聽《山村來了售貨員》音樂 | 1.揭示課題《山村來了售貨員》。 2.導言。 (1) 這是什么樂器獨奏的?
(2) 音樂表現(xiàn)的是什么樣的人和事?
(3) 售貨員是指什么人?
(4) 山村是什么樣的山村?
(5) 音樂的情緒是怎樣的? | 1.讀課題、仔細聽音樂。 2.表達聽后的感受。 (1) 這是嗩吶獨奏的樂曲,上一學期我們聽過一首《百鳥朝鳳》,它的特點是高亢明亮,民間每逢喜慶節(jié)日,吹吹打打,大多數(shù)都用到它。 (2) 音樂好象表現(xiàn)的是售貨員到山村去賣東西。 (3) 售貨員是指賣東西的,現(xiàn)在是營業(yè)員。 (4) 這個山村是四周都是大山,離城市很遠,交通很不發(fā)達,山民進城很不容易。 (5) 樂曲情緒比較輕快而有點詼諧,給我們的感覺是售貨員樂觀而又風趣。 |
感受和體驗音樂,激發(fā)學生思考的熱情、探究的主動性。 |
分段聆聽音樂
| 1. 導言。 (1) A段音樂是描寫誰的形象? (2) 這個山村小道自行車都沒法騎,售貨員是用什么方法把貨運到山村的? (3) 你們學學挑擔子的樣子。 (老師彈主題音樂,學生有節(jié)奏的模仿挑擔子動作律動,鼓勵不同的動作,請個別學生表演) 2.哼唱主題音樂(教師彈琴,學生哼唱)。 3.B段音樂 (1) 你聽到了什么聲音? (2) 你能學學叫賣聲嗎? (3) 山谷還出現(xiàn)了什么聲音? (4) 聽到了叫賣聲音,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場景? (5) 這時會出現(xiàn)一些什么事情呢? 4.第三段音樂是A段的再現(xiàn)。山民們買完東西了,售貨員會怎樣呢?
| (1) 這段音樂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個樂觀而又風趣的售貨員。 (2) 這個山村的交通很不發(fā)達,路肯定是坑坑洼洼的,自行車沒法騎,那肯定是用擔子挑。 (3)(學生學挑擔子動作,相互觀摩研究,掌握方法) (4)(音樂聲中有節(jié)奏的律動) (6) 哼唱主題音樂。 (7) 邊哼唱邊律動。 (8) 這段音樂我好象聽到售貨員到了村頭,擺下了攤子,開始叫賣了。 (9) (學生學叫賣聲)。 (10) 山谷還有回音呢。 (11) 山民們聽到吆喝聲,紛紛涌來買東西。 (12) 售貨員和山民們對話,有問價錢的、有討價還價的、有買到東西高興的、也有買不到東西失望的,總之山民們非常歡迎售貨員的到來,有謝謝的,有叫他明天再來的等等。 (13) 山民們買完東西紛紛散去,這時售貨員收起攤子一邊挑著擔子一邊又吆喝著走向另一個山村。情緒始終是那么歡快。
|
讓學生在參與探究研討的過程中,學到并掌握一定的思維方法。
|
完整的聽音樂、并能在音樂聲中做相應的動作。 | 1. 聽完音樂你能敘述這個樂曲的基本情節(jié)嗎? 2. 同學們自己組合編排音樂劇。 3. 小組匯報演出,評獎。 4. 總結 | 1. 學生在音樂聲中做動作。 2. 學生敘述音樂情節(jié)。 3. 學生自己組合,一人扮售貨員,數(shù)人扮山民編排音樂劇。 4. 學生匯報演出。 5. 學生評出最佳表演者。 |
激發(fā)學生對樂曲的三度創(chuàng)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