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樂器分類 > 民族拉弦樂器 >

馬骨胡-中國民族樂器介紹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馬骨胡,壯族拉弦樂器。壯族稱冉督、冉列。流行于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西林、隆林、田林、百色、靖西、德保一帶和云南、湖南等省壯族地區(qū)。

相傳已有二百余年歷史,最初用于節(jié)日串寨演奏,稱“游院”,亦即壯族民間器樂合奏“八音”的早期形式。后來用于壯劇伴奏。

琴筒原用一段、現用多塊馬、騾或牛大腿骨拼粘制成,長10―12、直徑5厘米,呈橢圓形,前口蒙蛇皮、魚皮或蛙皮,后敞口。琴桿紅木或紅椿木制,上粗下細,長46―60厘米,頂端雕馬頭為飾。置二軸,原黃(一種鹿)角制,現用紅木制。張二條鋼絲弦。定弦d1、a1,音域 d1―e3,兩個多八度。

演奏時,琴筒置于腿上,左手持琴按弦,右手執(zhí)馬尾弓在兩弦間拉奏。音色近似京胡并較之柔美。常用技法有前挫弓、后挫弓、小跳弓、頓弓、打音、倚音、滑音等。用于獨奏、八音樂隊合奏、莫倫說唱和壯劇伴奏。是八音樂隊的主奏樂器,在壯劇樂隊中也居領奏地位。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