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高中音樂論文 >

淺談如何建立高中音樂課程的素質教育環(huán)境

作者:高秋玲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摘要:音樂是素質教育階段的重要課程之一,她對豐富校園文化生活,陶冶學生情操,全面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意義重大。進入新世紀以來,在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大力倡導和實施新課程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音樂課程以其獨有的特色更加贏得了學生們的喜愛,成為了課程改革春風里的優(yōu)質課程。筆者認為,要想真正發(fā)揮課程的育人特色,為學校管理和學生成才服務,必須建立高中音樂課程的素質教育環(huán)境。


  關鍵詞:高中階段 音樂課程 素質教育


  1、優(yōu)化音樂課堂教學,促進學生主動發(fā)展


  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重點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課程改革嘗試工作,主要是探索如何把課程設計和教材改革的成果落實到課堂教學的改革中,并加以發(fā)展。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也是音樂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高中教育階段課程改革實驗的經驗證明,把過程方法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突出過程和方法的地位,努力實現學習方法的多樣化和個性化,是轉向現代的發(fā)展性教育的有效突破口,在實施過程中,要認真學習領會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建議,靈活運用在教學實踐中。


  1.1體現學科特點,突出聽覺體驗


  高中音樂課程教學中要體現學科特點,強調聽覺體驗是音樂審美和音樂學習的基礎,在音樂教學中要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guī)律,將聽覺體驗滲透于音樂教學不同的模塊中,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強調學生對音樂形態(tài)與音樂情感的積極體驗。要在音樂審美的聽覺體驗中學習掌握音樂知識與技能,在音樂情感體驗與音樂藝術表現中引導學生把握音樂的表現形式與情感內涵,領會音樂要素的表現作用。音樂是表現的藝術,教師要精心設計藝術化、情感化的教學氛圍,用自己對音樂的感悟和表現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要善于發(fā)揮自己的特長,善于在師生互動中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對音樂藝術的熱愛,充分發(fā)揮音樂教育“以美感人、以美育人”的魅力。在技能性較強的選修模塊教學中,尤其要注意音樂的審美性和體驗性、參與性與實踐性。在實踐體驗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和審美能力,發(fā)展特長愛好和音樂技能。


  1.2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因材施教


  提高每一位學生的音樂文化素養(yǎng),關鍵是培養(yǎng)“音樂的耳朵”。因此,首先要加強面向全體學生的基礎性模塊“音樂鑒賞”的教學。學生的學習需要和潛能,應看作是亟待開發(fā)的“第一課程資源”,要使每一個學生擁有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意愿自主選擇的機會,力求使每個學生得到關懷和鼓勵,使他們充滿自信地、富有樂趣地參與個性化的音樂活動。要重視對具有音樂特長的學生進行鼓勵和指導,為他們提供進一步發(fā)展才能和在集體學習中發(fā)揮積極作用的機會。教師要豐富和提高自身素養(yǎng),盡快適應新開設的選修模塊的教學,并在實踐中積極探索,積累因材施教的經驗。


  高中音樂教學應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與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注重信息技術與音樂課程的整合,幫助學生打好基礎,發(fā)展學生的能力。


  1.3師生平等互動,引導學生自主實踐


  高中音樂課程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自主學習和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將體驗、比較、探究和合作這四種突出學生主體作用的學習方式列為過程與方法目標。在音樂學習中,要運用比較的方法促進綜合,拓展背景,有效地發(fā)展學生們鑒別與評價的能力;引入開放式和研究性的學習方法,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加強以音樂為媒介的合作交流,增強學生協(xié)作的能力和集體主義精神。要堅持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教育思想,突出強調“在教學中建立民主、平等、交流互動的師生關系”,體現“教學的本質是交往”這一當前教學改革的重要思想。教師不但要愛護和尊重學生,還必須自覺地完成角色的轉變,由居高臨下的知識傳授者、技能訓練者和倫理說教者,轉變?yōu)榘l(fā)掘學生主體精神和音樂潛能的音樂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和學生的知音者。


  2、結合學科特色,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


  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是高中階段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必修課程。從音樂課程的性質出發(fā),高中課程標準提出了新的課程理念:以音樂審美為核心,培養(yǎng)興趣愛好;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個性的發(fā)展;重視音樂實踐,增強創(chuàng)造意識;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


  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要向一線教師明確課程的基本任務,即提高學生音樂素養(yǎng),使學生多方面的潛能得到開發(fā),并為其終身享受音樂、學習音樂奠定基礎。課程目標的設計,要求實現三個維度(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的整合,圍繞人的培養(yǎng)目標,體現了現代課程的價值觀。高中音樂課程的改革,應努力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體現高中課程的時代性、基礎性與選擇性。


  筆者認為,高中階段的音樂教學,不僅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將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和音樂活動的參與放在重要的位置,而且要比義務教育階段更加關注學生的音樂特長和特殊愛好,要為學生提供發(fā)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滿足不同學生的發(fā)展需要。為此,課程內容應該體現多樣化與可選擇的特點,教學的方法應把“普遍參與”和“因材施教”結合起來。


  高中音樂課程強調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實踐。這是學生獲得音樂審美體驗和學習音樂知識技能的基本途徑。要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意識,重視藝術實踐,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潛能。


  除此之外,“弘揚民族音樂,理解多元文化”是高中音樂課程又一重要理念。課程標準強調了音樂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形態(tài)和載體的功能及作用,教師應力求使音樂的學習更具有人文性和豐富性。


  3、結論及建議


  很多知名音樂家和教育人士都表示,音樂讓人生中多了一種美的享受,生命中不能沒有音樂。伴隨著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大力推進,音樂課程正開始以全新的姿態(tài)成為每個人高中學習階段美好一筆的締造者。作為一門在教書育人中都發(fā)揮著突出作用的特殊課程,音樂課程素質教育環(huán)境的構建成為高中教育改革的重要轉折,勢必繼續(xù)擔當高中階段引領“快樂教育”和全面教育的先行學科!


  參考文獻:


  [1]金亞文.高中音樂新課程案例與評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李波.新課程觀下普通高中音樂學習方式轉變的反思[J].教育藝術,2008(9):57-58


  [3]朱巖.新課程下的音樂教學實踐[J].林區(qū)教學,2009(9):111-112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