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情境建設的兒童古箏教學新思路
摘要:情境教學最初起源于美國,美國教育學者通過研究發(fā)現,采用情境教學法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增強學習效果,還能夠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促使學生實現全面發(fā)展。本文將從兒童古箏教學現狀、情境教學必備的條件、情景教學運用于兒童古箏教學的具體策略等三個方面,探索情境教學運用于兒童古箏教學的新思路。
關鍵詞:情境教學;兒童;古箏;
古箏作為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傳統樂器,外觀古樸,音色優(yōu)美,意境幽深,受到許多人的喜愛,成為兒童器樂學習的熱門選擇。然而,古箏教學模式卻十分單一,反過來限制了古箏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在本文中,筆者將結合自身的古箏教學經驗,探索情景建設在兒童古箏教學中的新思路。
一、當前的兒童古箏教學現狀
在中國傳統音樂的傳承過程中,無論是宮廷音樂、文人音樂、民間音樂還是宗教音樂,采用的是沿襲了幾千年的“口傳心授”的教學方法,即師徒間口頭傳授,內心領會。古箏因其特有的音樂特點,如:左手按滑吟揉的韻味、具有地方語言腔調特色的音樂流派等,決定了其“口傳心授”的傳承特點。這也就決定了當今古箏教學在教學模式、教學方法上的局限性。
經筆者調查,當今大多數古箏培訓教育機構采用的是“一對一”的教學模式,即在一節(jié)課中,教師只面對一名學生進行講授。由于利益的驅使,部分培訓機構開始嘗試小組課教學,即多名學生組成小班級同時上課,但由于缺乏科學系統的教學方法,且教師教學能力水平有限,這種小組課教學也只是在沿襲了“一對一”教學模式的前提下換了一種上課組織形式,并未收到明顯的教學效果和起到改善古箏教育教學現狀的作用。
(一)“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違反了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
在“一對一”教學中,教師采用的是教師講授、示范,學生進行模仿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不僅違背了教育規(guī)律,也不符合兒童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是被動接受,缺乏能動性,不僅無法感受到學習音樂的快樂,反而會在枯燥的練習中產生厭學心理,視學習古箏為一項任務和負擔。
(二)有限的教學空間和教學人數決定了有限的教學方法
教育活動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和教育活動方式共同組成的,這四個要素互相影響,互相制約,共同構成教育活動。在古箏“一對一”教學中,教育活動方式受到其他教育因素的影響,必定是單一、有限的。教學活動是單向進行的,教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之間無法進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動;上課人數的限制導致課堂上無法進行趣味游戲、互動、創(chuàng)造性活動等教學手段,這些都會導致教學效果大打折扣。
(三)課堂氛圍嚴肅緊張,學生心理壓力大
沒有同學的陪伴,在面對授課教師時,學生往往會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無法放松、愉快的學習音樂,久而久之,會把上課當作一項任務去完成,喪失了音樂教育的本質。
以上的問題,廣泛存在于古箏“一對一”教學模式中,如何在發(fā)揮一對一教學優(yōu)勢的同時,克服其局限性,解決其弊端;如何讓古箏教學既讓兒童快樂的學習,又能提高教學效率?如何讓兒童在枯燥的練習中既獲得情感體驗,又能完成教學目標?是每個古箏人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市場與教育趨勢的迫切召喚。
二、在古箏教學中進行情景教學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chuàng)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tài)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fā)展的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核心在于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將情境教學法融入到古箏教學中,可以明顯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情感認知水平,逐漸提高自身音樂學習能力。情境教學不同于以往的“一對一”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對教師、學生、教學環(huán)境均有一定的要求,方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一)教師要轉變教學思路,從課堂的“主導者”變?yōu)?ldquo;引導者“
在情境教學中,教師要打破固有的教學思路,轉變自身角色,從教學的“主導者”變?yōu)?ldquo;引導者”。只有當教師從內心深處轉變了自身的角色,學生才能在課堂上進行真正的主動性學習,而主動性學習是情境教學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教師必須變?yōu)榻虒W的“引導者”,引導學生主動聆聽,認真揣摩,積極思考,才能在進行情境建設時充分調動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發(fā)其情感,進而獲得對樂曲的情感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