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課改專題 > 初中音樂課改 >

淺談新標準指導下的農(nóng)村初中與小學音樂教學的銜接

作者:陳小慧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18   點擊: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淺談新標準指導下的農(nóng)村初中與小學音樂教學的銜接
  江山市新塘邊鎮(zhèn)初中 陳小慧
  音樂教育是實施美學教育的重要手段,它對學生在陶冶高尚情操、鍛煉完美人格方面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是提高整個民族素質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培育少年人生理想美和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美所不可缺少的。
  隨著素質教育觀念深入人心,音樂課在中小學越來越受到重視,可由于音樂課與升學無關,可上可不上的觀念早在人們心中有著根深蒂固的地位,導致了各農(nóng)村小學音樂教育發(fā)展極不平衡,使農(nóng)村初中學生之間存在著多種差異。因此,如何在新標準指導下搞好小學初中音樂教育的平穩(wěn)過度,讓農(nóng)村初中與小學音樂教學的銜接更自然,更緊密,是一個值得我們一線教師思考和探討的問題。根據(jù)幾年來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 走進學生 摸清底子
  初一年級的學生,剛離開小學,乍一來到新的環(huán)境,對一切均不適應,課程的增多、教法的改變,常使他們無所適從,有的甚至產(chǎn)生一種心理上的失重。因此,我們首先應該走進學生,根據(jù)其心理特點,和他們多溝通。而這一點通常是音樂老師們最容易忽略的——一般的音樂老師都任教多個年級或班級的音樂課,并且初中每周僅有少得可憐的一節(jié)音樂課,加上一貫來旁人對音樂課可有可無的思想誤區(qū),使得我們無形中忽略了這極其重要的一點——摸清學生底子。同時,這也正是學生間存在各種差異的實際情況所特別需要的。
  義務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要使每個學生有效的提高,必須摸清每個學生在小學時的音樂基礎:底子清,才能方向明,才便于因材施教。為此,我通過以下兩個基本點渠道摸清學生的情況:①、課內(nèi)溝通。新生入校后前兩周的音樂課,我通常不急于上新課,而是復習小學所學過的歌曲或音樂基礎知識,借以摸清學生的情況。通過他們課堂上的表現(xiàn)推斷學生在感受與鑒賞、表現(xiàn)、創(chuàng)造以及相關文化的情況,并即使在課后進行記錄。②、課余交流。每次新學年開始頭幾周的課余時間,我總會馬不停蹄地穿梭與初一年級各班的學生之間,和他們通過談話、游戲、接歌等不同方式進行交流,以最短的時間盡可能地了解學生情況。當然,在摸清底子的同時,我還特別注意適時適度的鼓勵學生,從而樹立他們的信心,消除他們對新環(huán)境、新老師的膽怯,從心理上釋放他們剛進校的不適感。
  二、“淡”化識譜 引發(fā)興趣
  新課標指出:在音樂教學中應把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作為音樂教學的首要任務和目標。“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熱愛,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是順利完成小學向初中過渡、搞好初中音樂教學的關鍵。由于種種原因,農(nóng)村的孩子大都厭倦識譜,害怕唱譜,從而造成學生對音樂課的畏懼。對于這一實際情況,我認為必須改變以往過于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淡”化識譜、引發(fā)興趣。此“淡”乃“似淡非淡”,即通過各種方法讓學生感到新老師不像過去的老師那么重視識譜,強迫他們唱譜。具體做法可以是:歌曲教學先歌后譜,視唱教學教法多樣化、視唱聽唱相結合等等,力求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識譜能力。此外,我們還應用自己的魅力感染學生,激發(fā)興趣。如:甜美的微笑、優(yōu)美的姿態(tài)、生動的語言、標準的范唱、熟練的伴奏、靈活的教法、無私的關愛等。
  三、因材施教 互助共進
  我國古代教育名著《學記》里有這樣一句話:“教育,長善而救其失也”,意思就是說要發(fā)揚其長處,彌補其短處,要用全面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強調因材施教,長善救失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針對新生入校時音樂基礎差異較大的實際情況,我特別注重根據(jù)每一個學生的不同程度,采取切實可行的方法,從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能力出發(fā),發(fā)揮每個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且引導他們參與、互助:①、發(fā)揮基礎較好的學生的骨干作用,在參與音樂學習時,既激勵他們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提高,也鼓勵其充當“領頭羊”,帶動并幫助其他學生共同進步。②、調動中間型學生的積極性,設置學習目標,注重發(fā)展,體驗成功。③、激發(fā)基礎較差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多鼓動、多激勵,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習慣,樹立信心,以達到全體學生積極參與、互助共進的目的。

站內(nèi)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