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戲曲曲藝 > 藏劇 >

藏劇《朗薩雯蚌》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朗薩雯蚌》又名《朗薩姑娘》、《朗薩雯波》。故事取材于江孜發(fā)生的一件真事及一些民間傳說。寫西藏奴隸王統(tǒng)治時期,美麗的藏族農家姑娘朗薩的不幸遭遇。劇本運用了藏族傳統(tǒng)的繁復比興的文學手法,將成組成套的比喻排列在一起,或寫景,或抒情;諺語、民謠、成語、格言信手拈來,精彩紛呈,通俗易懂,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劇本的前半部生動真實地反映了西藏封建時代的社會現(xiàn)實和階級矛盾,后半部宣傳了因果報應的佛學教義,故民間戲班一般只演前半部,其中《廟會逼婚》、《青稞地受虐》兩場戲常作為折戲獨立演出。

1960年西藏自治區(qū)藏劇團整理上演了此劇,劇名為《朗薩姑娘》。1978年由白牡、劉志群改編,西藏自治區(qū)藏劇團重新上演,在西藏各地掀起傳演《朗薩姑娘》的熱潮。1980年,胡金安、伊不口巴圖、白牡、徐文藝對此劇進一步修改,加強了朗薩的反抗性格,將朗薩死后還魂、成佛的情節(jié)刪除,以朗薩遭查欽全家毒打,被逼無奈逃回娘家,查欽率眾追來,將朗薩燒死在房中,朗薩的靈魂飛升天界結束全劇。改編本以《朗薩雯蚌》為劇名,仍由西藏自治區(qū)藏劇團排演,胡金安導演,邊多配曲并設計唱腔,宋新科設計舞臺美術。阿瑪次仁扮演頭人查欽,小扎西次仁扮演管家索朗巴結,多吉占堆扮演信差阿宗,蘭嘎扮演朗薩,。1980年赴北京參加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藝調演,獲國家民委和文化部的獎勵。此劇藏文本由西藏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漢文本收入西藏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西藏戲劇選》中,原本1981年由赤烈曲扎、蔡賢盛譯成漢文,收入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戲曲志?西藏卷?附錄》。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