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戲曲曲藝 > 藏劇 >

藏劇起源(四)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來自于新課標人教版6年級下冊語文百花園五《藏戲》)

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是戴著面具演出的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在演出時是沒有舞臺的呢?

世界上還有幾個劇種一部戲可以演出三五天還沒有結(jié)束的呢?

還是從西藏高僧唐東杰布的傳奇故事講起吧。

那時候,雅魯藏布江上沒有什么橋梁,數(shù)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馬脫韁般的激流中,許多試圖過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于是,年輕的僧人唐東杰布許下宏愿,發(fā)誓架橋,為民造福。一無所有的唐東杰布,招來的只有一陣哄堂大笑。

于是就有了這樣一段傳奇。唐東杰布在山南瓊結(jié),認識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姑娘,組成了西藏的第一個藏戲班子,用歌舞說唱的形式,表演宗教故事、歷史傳說,勸人行善積德、出錢出力、共同修橋。隨著雄渾的歌聲響徹雪山曠野,有人獻出錢財,有人布施鐵塊,有人送來糧食,更有大批的農(nóng)民、工匠跟著他們,從一個架橋工地,走到另一個架橋工地……

藏戲的種子隨之灑遍了雪域高原。所到之處,人們?yōu)楣媚飩兛∏蔚娜菝病㈡鼓鹊奈枳?、?yōu)美清新的唱腔贊嘆不已,觀眾們驚嘆道:莫不是阿吉拉姆下凡跳舞了吧!以后人們就將藏戲演出稱為“阿吉拉姆”。

就這樣,身無分文的唐東杰布在雅魯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鐵索橋,同時,成為藏戲的開山鼻祖。

在藏戲里,身份相同的人物所戴的面具,其顏色和形狀基本相同。

善者的面具是白色的,白色代表純潔;

國王的面具是紅色的,紅色代表威嚴;

王妃的面具是綠色的,綠色代表柔順;

活佛的面具是黃色的,黃色代表吉祥;

巫女的面具是半黑半白,像征其兩面三刀的性格;

妖魔的面具青面獠牙,以示壓抑和恐怖;

村民老人的面具則用白布或黃布縫制,眼睛、嘴唇處挖一個窟窿,以示樸實敦厚。

面具運用象征、夸張的手法,使戲劇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鮮明,這是藏戲面具在長期發(fā)展過程中得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藏戲的藝人們席地而唱,不要幕布,不要燈光,不要道具,只要一鼓、一鈸為其伴奏。他們別無所求,只要有觀眾就行。

觀眾團團圍坐,所有的劇情靠“雄謝巴”的解說和藝人們的說唱來描述。藝人們唱著,說著,跳著,在面具下演繹著各種故事。

在幾百年的發(fā)展中,藏戲形成了自己固定的程式:開場陳說藏戲歷史以招徠觀眾,正戲表演故事的主要部分,結(jié)尾則具有慶賀演出成功之意。

藏戲藝人的唱腔、動作豐富多彩,不一而足。不同的人物用不同的唱腔來演唱,不同的情緒有不同的舞蹈動作來表達,不同的流派、不同的戲班更是有各種風格的表演形式。觀眾在吃喝玩耍中看戲,一出戲演它個三五天毫不稀奇,大家隨心所欲、優(yōu)哉游哉,毫無倦意。

藏戲就是這樣,一代一代地師傳身授下去。

藏戲是一個非常龐大的劇種系統(tǒng),由于青藏高原各地自然條件、生活習俗、文化傳統(tǒng)、方言語音的不同,它擁有眾多的藝術(shù)品種和流派。西藏藏戲是藏戲藝術(shù)的母體,它通過來衛(wèi)藏宗寺深造的僧侶和朝圣的群眾遠播青海、甘肅、四川、云南四省的藏語地區(qū),形成青海的黃南藏戲、甘肅的甘南藏戲、四川的色達藏戲等分支。印度、不丹等國的藏族聚居地也有藏戲流傳。

“雄謝巴”:藏戲中專門的劇情介紹人,在幕間作簡要介紹。

上一篇:藏劇起源(二) 下一篇:藏劇歷史
站內(nèi)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未經(jīng)授權(quán)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quán)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quán),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uán),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