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戲曲曲藝 > 潮劇 >

潮劇唱腔的特色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潮劇唱腔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在唱腔的用調上。曲牌唱腔或對偶曲唱腔一般都應用四種調即[輕三六調]、[重三六調]、[活三五調]、[反線調],此外還有[鎖南枝]調、[斗鵪鶉]調,以及犯腔犯調。

[輕三六調]以61235為主音構成旋律,適用于表現(xiàn)歡快跳躍、輕松熱烈的情調,如《大難陳三》的[哭相思]。

[重三六調]以71245為主音構成旋律,用于表現(xiàn)莊穆、沉重、激動的情緒,如《奏黌門》的[黃龍滾]。

[活三五調]以57124為主音構成旋律,善于表現(xiàn)悲哀和優(yōu)怨的情感。[活三五調]為潮劇唱腔中的特殊音調,在唱腔中,其音調和潮語腔調十分密切,因唱詞語音升降而產(chǎn)生音調圓活多變,故藝人說:“從樂譜上看,[活三五調]只有五音,但唱奏之,則一音數(shù)韻,圓活變化不止十音?!本哂谐鼻怀闭{的濃厚韻味,如《瓊花》的[晴天霹靂]等;[活三五調]屬悲調,但潮劇唱腔用調多變,也有悲調喜唱的,如《京城會》的[皂羅袍]。

[反線調]以61245為主音構成旋律,它是[輕三六調]的變體調,即以凡為宮,唱奏起來有特殊的風味,多用于游園玩耍、輕松明快的場面,如《刺梁驥》的[羅漢月]等。

犯腔犯調,是潮劇唱腔用調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手法。潮劇唱腔用調比較講究,一般互不混雜,如[輕三六 調]避免74為主音,[重三六調]避免63為主音,如果混用,則為相犯。傳統(tǒng)劇目《楊子良討親》中的曲牌[弄魂幡],是由[輕三六調][重三六調][活三五調][反線調]四個調相犯而成,藝人俗稱為[四斗臭(湊)],具有詼諧風趣的情調。[鎖南枝]調和[斗鵪鶉]調也屬犯調,但其子母腔句比較穩(wěn)定。

[斗鵪鶉]調多用于自嘆或待遲(待人末至)場面,帶有凄清傷感的情緒。[鎖南枝]曲調較為沉悶,但也用于激動場面。

潮劇演唱用真聲,主要受外地傳入在弋陽腔、昆腔影響,與京劇、粵劇等的假聲唱腔有很大區(qū)別,唱念用古譜"二四譜",韻味濃郁。唱腔是以曲牌聯(lián)綴為主的曲牌體和板腔體的聯(lián)和體制,至今仍保留著一唱眾合(幫腔),二、三人合唱一曲或曲尾的形式,風格獨特,表現(xiàn)力很強。

潮劇的聲腔在明代稱為“潮腔”,也稱“潮調”?,F(xiàn)在存世的潮腔劇本,有明嘉靖丙寅(1566)刊刻的《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入詩詞北曲勾欄荔鏡記戲文》、萬歷辛巳(1581)刊刻的《新刻增補全像鄉(xiāng)談荔枝記和萬歷年間刊刻的《重補摘錦潮調金花女大全》(附《蘇六娘》)等。萬歷辛巳刻本《荔枝記》,署有“潮人李東月編集”,用潮腔演唱是與嘉靖刻本《荔鏡記》同一故事內容的不同演出本。嘉靖刻本《荔鏡記》,在曲牌名之下標有“潮腔”或“泉腔”字樣,是兩個聲腔劇種通用的劇本。兩個聲腔通用一個劇本,這不是唯一的一個。清順治辛卯刊刻的《新刊時興泉朝雅調陳伯卿荔枝記大全》,也是潮、泉兩個聲腔的通用本,反映了潮州的潮劇與閩南的梨園戲兩個古老劇種在歷史發(fā)展上的一些關系。

其中在潮劇唱腔上具有代表性人物是著名潮劇老生黃盛典,其唱腔宏亮高昂、振奮激越,折服過無數(shù)的觀眾和專家,在首屆中國戲劇節(jié)上,其憑借在《張春郎削發(fā)》中扮演皇帝一角,贏得廣泛好評,其唱聲更是被專家評為“超黃金點男高音”。

潮劇活五調為潮劇唱腔中最富地方色彩、音律最特殊、歷史最久遠的唱腔,現(xiàn)今公認的活五調唱腔最好的為范澤華,可惜40多歲時就失聲了,早早離開了她心愛的舞臺,人們?yōu)榇烁械酵聪А?/p>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