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劇演出的舞臺裝置,從初期到現(xiàn)代,由簡單陳設(shè)到布景燈光的運用,經(jīng)過多次變革的漫長歷程。早期(清末民初),臺中掛竹簾,臺前擺一桌二椅,臺口左右側(cè)各安放燃豆油的燈盞二盆作照明。20年代至30年代初,舞臺面改為三門四柱式帳幔,這時臺口改吊華麗的大光燈3支作照明。
潮劇舞臺的繡帳幔臺面
繡帳幔臺面,是20年代至30年代潮劇班時興的舞臺裝置,俗稱“三門四柱”式繡棚面。臺口有一橫貫全臺的“外太平框”,繡滿紋圖和顯眼的班名字佯。配上垂掛伸縮式的大幕作分場用。該大幕-般皆是商家贈送,均貼上廣告及贈送人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