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戲曲曲藝 > 皮影戲 >

現(xiàn)代發(fā)展的碗碗腔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31   點擊:

簡要描述

l958年易名“華劇”,一般仍稱“碗碗腔”。碗碗腔在形成過程中吸收老腔的藝術成分較多,為與老腔相區(qū)別,關中東府人又稱其為“時腔”。主要盛行于陜西大荔、朝邑、渭南、西安、戶縣、綏德、米脂、洋縣、西鄉(xiāng)等地。山西晉南及晉中的孝義,河南西部的靈寶、陜縣、盧氏,甘肅的蘭州等地也有流行。

建國后的碗碗腔

建國后,經有關部門的挖掘、搶救,各支碗碗腔先后發(fā)展為戲曲劇種。其東府、西府兩支于建國初期由陜西省戲曲劇院搬上戲曲舞臺,繼而洋縣人民劇團將洋縣碗碗腔發(fā)展為戲曲形式。1960年,陜北碗碗腔也改為舞臺劇。各支碗碗腔均整理、改編了一批劇目,并在音樂唱腔、表演藝術、舞臺美術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和創(chuàng)造。其主要演出團體先后有陜西省戲曲研究院眉碗劇團(兼演眉戶和碗碗腔)、大荔碗碗腔劇團以及榆林、興平、洋縣等地的碗碗腔劇團。 曾用名華劇,亦稱時腔,流行于陜西東部。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