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音樂教案 > 小學音樂教案 >

人教版小學音樂四上《田園隨想》教案與教學反思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教材分析


  《田園隨想》是在學生熟悉樂器的基本操作后安排的內容,同時樂器也是孩子們生活中最常見的事,學生自然充滿了親手操作的熱情。讓通過親自實踐,明白過程,融入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形成適應學生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樂趣。


  學情分析


  在人教版小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我們的田野》這個主題中,《田園隨想》是一個創(chuàng)造性的音樂活動,通過讓學生通過賞名畫、聽音樂、品美文,感受田園的優(yōu)美意境,了解表現(xiàn)田園小景的多種藝術形式的特點,啟發(fā)學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現(xiàn)田園的情景。因此,教師要以教材提供的內容為基本素材,挖掘學生已有的知識和技能,最大限度地去表現(xiàn)音樂。在音樂與相關文化方面,本單元有很大的外延性,教師應啟發(fā)學生廣泛地收集有關田園的藝術作品,增加對音樂的感受和體驗。讓學生在課下準備,用自己的藝術形式表現(xiàn)田園小景。盡量使每個學生有機會展示。也許在一個課時中不能完成,可能會用更多的時間,不要以完成教材內容為唯一標準。我們應該轉變一堂課一首歌的傳統(tǒng)觀念,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一個整體趨考慮,這樣可以獲得較大的提高。


  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


  搭建一個感受音樂、理解音樂、表現(xiàn)音樂的平臺,通過對樂曲、繪畫作品的欣賞、鑒別和散文的朗誦,了解表現(xiàn)田園小景的多種藝術形式的特點。


  技能目標:


  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用自己掌握的藝術手段去鑒別、感受、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現(xiàn)田園小景。


  情感目標:


  通過欣賞表現(xiàn)田野的藝術作品,感受大自然的美,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


  通過對樂曲、繪畫作品的欣賞和散文的朗誦,了解表現(xiàn)田園小景的多種藝術形式的特點。


  教學難點:


  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用自己掌握的藝術手段去鑒別、感受、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現(xiàn)田園小景

教學過程



教學環(huán)節(jié)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情境導入


在老師的描述中想象,你看到了什么,仿佛聽到了什么……(朦朧的遠山、翠綠的原野、潺潺的小溪、小鳥在樹林中穿梭鳴叫,遠處傳來悠揚的牧歌聲……)

聽、想

開課時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的敘述語言非常重要,用感性的聲音將學生帶入情境,共同營造恬靜的氛圍。在靜聽、靜心、靜想的基礎上進入情境,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欣賞習慣。

欣 賞

(1)你看到畫面上表現(xiàn)了什么?(英國畫家康斯泰勃爾的《埃塞克斯的微合公園》)
(2)教師彈奏《小步舞曲》、《剪羊毛》、《間奏曲》音樂片段,全體學生用手勢表示選擇。

討論小結:長笛清脆、柔美的音色,經(jīng)常被用來表現(xiàn)田園的景色。小提琴、豎琴、雙簧管、圓號等樂器的音色相對柔和,也經(jīng)常交替出現(xiàn)。

同桌一起交流這幅畫的內容、色彩、意境等哪些方面留下了深刻印象。

聽辨音樂片段:討論什么樣的音樂旋律與這些畫的意境相配?

討論:可以選用什么樂器作為主奏樂器?

引導學生在內容、色彩、意境等方面欣賞油畫,用豐富的語言形容并交流所看所想,欣賞其他表現(xiàn)田園景色的美術作品,進一步領略大自然的美。結合的學生認知能力水平,引導學生根據(jù)相關的音樂要素如:旋律、節(jié)奏、力度、速度、音色等進行分析綜合,為情境選擇合適的音樂,在聽辨和討論中將繪畫與音樂的關系緊密結合起來,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試一試



在《間奏曲》或《小步舞曲》的伴奏下朗誦。感受、對比有音樂伴奏和沒有音樂的朗誦有什么不同?
聆聽范讀:怎樣與音樂配合,學習配樂朗讀的技巧:節(jié)奏、氣息、音調的控制運用。


通過默讀感受、齊讀感悟,和學生共同品讀這篇徐志摩最著名的散文,體會文字所描繪的美麗風景和幽美意境,讓學生在同樣優(yōu)美的音樂中有感情地朗誦,進一步得到情感的升華,掌握朗誦和唱歌一樣,需要掌握氣息、音調和節(jié)奏的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表現(xiàn)能力。

板書設計



田園隨想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學生的思維能力正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轉化的階段,他們思考問題時,仍需要感性材料的支持,在本節(jié)課采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會根據(jù)教師提供的課件,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和練習,教師加以個別輔導,互相幫助法,即教師對共性問題作簡單的講評和演示,以學生觀察、思考為基礎,展示網(wǎng)絡課件(包括操作的簡單步驟和各種輔助練習),并讓學生對自我掌握情況作出客觀的評價,從而使學生在主動學習、逐步的探究中獲得新知識。

 

  教學反思


  我在本課中根據(jù)教學主題及教學目標,嘗試和使用了創(chuàng)設情景、分析對比、學生搜集資料合作、小組匯報、師生合作等教學方法。利用了多媒體技術大容量、全兼容和交互性強等特點,將各種藝術形式融為一體,展示給學生實現(xiàn)視聽結合,激發(fā)其認知興趣,調動其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并增強教學的密度提高教學效果。給學生提供一個性化全方位的音樂環(huán)境,并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轉化為知識和素養(yǎng)的積累,同時最大限度地發(fā)展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想象力。我結合音樂課程現(xiàn)代教學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依據(jù)《音樂》課程標準及學生的實際和年齡特征,我設計了想、感、賞、做四個環(huán)節(jié),也就是回憶美、領悟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一系列生活化情境,讓學生 “乘著信息技術的翅膀” 在大自然中自由翱翔。


  音樂教學是素質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技術則為現(xiàn)代課堂教學引入了新的元素與生機。本節(jié)課我借助信息技術在音樂課堂中的有效運用,輕松攻克了教學難點,使音樂教學如虎添翼,既大大提高了教學效率,又優(yōu)化了課堂結構。為理解音樂作品的主題思想與情感體驗拓寬了思路,開闊了視野,使表現(xiàn)的內容更充實,更形象生動,更具吸引力。


  運用現(xiàn)代教學技術手段,使學生能形象直觀地掌握音樂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技巧,獲得初步的音樂感受能力、鑒賞能力和表現(xiàn)能力。教學本節(jié)課,使我更加堅定了信息技術與音樂課整合優(yōu)化的信心,讓我們乘著信息技術的翅膀在音樂無極限的空間里自由翱翔吧。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