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法研究 > 小學音樂教法 >

新理念,請理性接受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18   點擊:

 

隨著《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的頒布實施和教學改革的深入,我們音樂教師的許多教育教學理念也隨之發(fā)生了重大的改變。以前那種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忽略學生感受的填鴨式教育早已經被摒棄,萬紫千紅、豐富多彩的各種教育教學改革的嘗試正在各地蓬勃生起??扇绾握业嚼碚撆c實踐的最佳結合點,把握好二者之間的“度”是至關 重要的。而如今的許多公開課中,很多教師的“創(chuàng)新”與新課標倡導的理念“形似神 異”,徒有形式,沒有實效,甚至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在這里,我結合了一些實際現(xiàn)象和個人經歷,與大家探討。

課件運用,花

多媒體作為一種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已逐漸被我們的課堂教學所廣泛應用。無疑,這種 教育技術的優(yōu)勢是傳統(tǒng)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特別是課件,它集聲、文、圖、話于一 體,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使教學過程立體化,從而潛移默化地達到甚至超越所預定的教學效果。因此,盡管課件的制作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許多教師還是樂此不疲。在制作課件時,不少教師甚至將所有教學內容都做成動畫,也不管是否科學合理,一味追求花哨??瓷先釤狒[鬧的一堂課,學生們大開眼界,可實際效果很一般。有時甚至適得其反,花哨的圖像、動畫、影視錄像看得學生眼花繚亂,視覺沖擊太激烈了,聽覺也就被忽視了,學生便很難專心致志地聆聽音樂了。

課例 1----《鴨子拌嘴》:是一節(jié)低段音樂欣賞課,教師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將整個教學過程編成故事,以動畫的形式配上音樂播放,使課件宛如動畫片一樣,可視性很強。當然,學生的興趣也確實很好,津津有味地聽著故事,看著動畫片。然而課件結束后,學生對《鴨子拌嘴》這首欣賞曲則并沒有表現(xiàn)出有多大的印象!因為在這個動畫片中,本應讓學生正面接觸的《鴨子拌嘴》這一樂曲則成了背景音樂的角色。學生的注意力根本就不在音樂上!當時他們所關注的則是動畫畫面與故事情節(jié)。于是,接下來的創(chuàng)造性表演,他們的表現(xiàn)也是大同小異,明顯地受到了剛才課件中畫面的影響。顯然,這樣一節(jié)課中,起的是喧賓奪主的作用,不但限制了學生的想象空間,為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發(fā)展設置了障礙,而且還虛化了音樂本身的教學。

同樣的一節(jié)課,如果教師先用自己的聲音講述一個簡短的故事,然后引出樂曲《鴨子拌嘴》,把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地集中到音樂本身,并激發(fā)他們聆聽的興趣,最后再讓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演。這時的創(chuàng)造,由于沒有多媒體做參照物,學生便可以展開豐富的想象,既鍛煉了思維,又培養(yǎng)了創(chuàng)新精神。

所以說,我們也不能為出現(xiàn)了這樣那樣的問題而否定了課件的合理運用,而應該清楚地認識到,課件僅僅是一種輔助教學的手段,我們應該正確地處理音樂與課件之間的關系,把握好它們之間的“度”,使課件真正發(fā)揮它的優(yōu)勢,做到恰如其分、相得益彰,更好地為音樂教學服務,讓學生更為有效地參與到感受音樂、鑒賞音樂、表現(xiàn)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的過程中來。

小組合作,虛

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是新課程的理念之一,也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它要求組內成員一起參與任務、直接交流、相互依靠,共同完成某一設定目標,如討論、演奏、演唱、表演、創(chuàng)作、游戲等等。它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而且也能增加學生的信息交流量,拓展學生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及合作能力。因此,小組合作正以其特定的形式受到越來越多教師的青睞。幾乎所有的公開課中,都會有小組合作這一學習方式的存在。教師們?yōu)榱顺浞终故酒洹昂献鳌钡男问?,無論教學內容需不需要、教學時機合不合適,都要將學生分成若干組,讓他們“自由”體驗合作,“自由”創(chuàng)造音樂等等。其實很多時候,教師布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后,那些平時比較活潑的學生會更加活潑,而平時文靜內向的學生則更加沉默。這時的課堂教學秩序雖然是異常的“活躍”,但表現(xiàn)出來的確是有的敲、有的唱,有的大聲喧嘩、有的打鬧嬉戲、有的無所事事、甚至干脆聊天,一陣吵鬧過后,往往收不到任何教學效果,最后還是得由老師在組織集體交流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重新來解決問題。本來簡簡單單的問題,卻花去了大段時間,這樣的合作只能說是徒有虛名。而在有些公開課上,為了讓教學過程非常順利地按計劃進行,教師甚至利用小組合作的機會,將自己所希望的結論在巡視的時候暗示給學生。表面上看,學生積極動手、充分討論,教師放下架子、參與其中,其實質就是在灌輸知識。像這樣的小組合作,不僅難以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而且還剝奪了學生自由探究的權利。

那么,怎樣才能有效地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呢?首先,我認為不是所有的學習內容都要采用小組合作這一學習方式。我們應該把握好合作的時機,比如在學習遇到困難時、學生思維受阻時、在得出規(guī)律性的結論前、在某一問題可能有多種答案或多種表現(xiàn)形式時……然后科學正確地分組,組內學生合理地分工,既有組長的主持,也有成員的具體分工,做到人人有活干,沒有旁觀者,體現(xiàn)真正意義上人人參與的思想,以確保合作學習的有序進行。此外,還要注意的是,即使是合作學習,也應該以學生充分的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為基礎,即辨證地把握“學生合作學習和學生自主學習”之間的關系。有了充分的實踐和體驗,才會產生獨特的、個性化的感悟和見解,合作才有了內容。當然,合作教學不應局限于師生之間的互動,而是要延伸到師與生、生與生,尤其是生與生的關系上。在合作中,應該讓每一個學生都積極承擔各自的責任,相互支持、配合。最后,合作學習要有相應的競爭機制,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我們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不同的方法,如臉譜刺激法、掌聲激勵法、星級評比法等,使合作學習在輕松又略帶競爭的氛圍中,真正成為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的有效途徑??偠灾?,我們在教學中,應該合理安排小組合作的環(huán)節(jié),擯棄形式主義,更新教育理念,切實優(yōu)化小組合作學習的效率和質量。

民主開放,亂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要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钡拇_,在傳統(tǒng)的音樂課堂教學中,確實存在著一種不正常的現(xiàn)象:極端的“集中”,教師“繪聲繪色”地講,學生“一本正經”地聽,接受著教師傳授的“標準答案”,使學生個性發(fā)展受到壓抑,從而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于是我們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本,注重了學生的“學”,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我們的音樂課堂教學開始變得更自由、更靈活,學生也始終在愉快的狀態(tài)下積極的學習音樂。這的確是我們音樂教育改革的一個可喜的變化。但是,與此同時 ,我們也應該發(fā)現(xiàn),有的老師在理解發(fā)揮學生主體這一觀念上卻走了另一個極端,那就是:認為“越亂越好”,只有這樣才是真正的“民主開放”。在如今的公開課上,聽的最多的就是教師充滿柔情的鼓勵話語:“你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乍一聽,確實挺注重學生自主性的。學生有了充分展示個性的一面,積極性也被很好地調動起來,課堂氣氛無疑是活躍的,學生在亂舞亂畫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快樂。但這種快樂只是一時的海市蜃樓,飄渺而沒有實效。在這樣的民主開放的教學過程中,教師竟成了可有可無的附屬品,課堂亂到沒有秩序。

課例 2:有一次,我在執(zhí)教《動物說話》時,在學好這首歌曲之后,我要求大家用打擊樂器自由為“暴風雨中的動物”配聲響,并加以表演。在我的一聲令下:“小朋友們想怎么表現(xiàn)暴風雨就怎么表現(xiàn)”。頓時,學生就像一群開了鍋的螞蟻,有的興奮地使勁敲打著手中的各種自己感興趣的打擊樂器,有的在大聲喊叫,還有的上講臺搶樂器……表演時你推我,我推你,有的學生甚至被推倒在了地上……教室里,哭的有,笑的有,的確是“熱鬧非凡”。此時的我只有讓這個環(huán)節(jié)停止,進行課堂常規(guī)教育。學生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里白白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什么收獲都沒有。

那么 ,我們該如何走出這個誤區(qū)呢?

首先,我們應該明確民主開放教學的真正含義:真正的民主開放是師生在平等的基礎上建立一種比較和諧的、共同討論的融洽的氛圍,同樣是有秩序的教學方式,而不是教師放任不管 ,聽之任之。 謝嘉幸 老師在 <<師生關系---音樂教育的現(xiàn)代觀念之一>>說道:"教育的過程不是一個老師把知識灌輸給學生的簡單過程,也不是一個學生自我潛能開發(fā)的簡單過程.教育的過程應該是一個產生創(chuàng)造性‘新質'的過程。老師講自己的知識體驗與學生的知識體驗進行交流,這種教育的最佳結果,不僅使學生從老師那里學到知識,老師也從學生那里學到知識,教育的過程不再是一個簡單傳授知識的過程,而是一個知識創(chuàng)造的過程”。在這種平等交流之下的教學過程,才是民主開放的教學過程。

其次,要正確處理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盡管民主開放的主要目的是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是教師仍然是課堂的組織者和設計者。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表面上我們教師的任務少了,但是我們在這節(jié)課的準備工作上卻需要做得更多、更細致了,我們應該多備的是其“可能性”。在整個教學活動中,如果不能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就會出現(xiàn)課堂的“失控”現(xiàn)象,而只有教師的主導作用發(fā)揮得好,才能真正促進學生主體的主動發(fā)展??傊?,我們教師把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他們在課堂上得到“解放”的同時,還應采取“活而不亂”的策略,處理好“嚴”與“寬”的關系,讓他們在真正寬松、自由的環(huán)境里自主學習,做到動靜結合、收放適度。

上完《動物說話》之后,我反思了一下,學生的確需要自由發(fā)揮,可他們畢竟只是一年級的孩子,原有的音樂素材積累有限,我們在自由發(fā)揮之前,應給予適度的引導,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這樣的活動才能有效地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展示學生的個性。所以在下個班級上的時候,我先讓學生為“暴風雨中的動物”設置幾幅簡單圖形譜,然后根據(jù)圖形譜探索應該用什么打擊樂器比較合適,如何敲,適當時再配以人聲,最后再即興表演“暴風雨中的動物”。使得他們的即興活動更有“表現(xiàn)”的意味,更有感覺和感情,而不是毫無目標地亂奏。

學科綜合,雜

課程標準還提出“提倡學科綜合,理解多元文化”。合理地運用學科綜合,不僅使學生拓寬音樂視野,提高音樂能力,而且開闊了他們的文化視野,豐富了知識,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綜合文化素質。音樂的學科綜合,是基于音樂學科本身的特點和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需要,是以音樂為本的綜合。然而有些教師為了體現(xiàn)學科整合、文化綜合,花了大量的時間去探討相關藝術、相關文化與相關科學,把所有學科知識全部塞給學生。更有的教師竟撇開音樂學科的特點,把音樂課上成了其他學科的課,這樣的綜合,不要也罷。如果一節(jié)課中,一會兒歌曲欣賞,一會兒風土人情,一會兒人物個性,一會兒歷史典故……再加上唐詩、歷史、散文、哲學……那么這還是一節(jié)音樂課嗎?其實它早已面目全非,這不是綜合,而是拼湊。學生看得是眼花繚亂、不知所云,教學的主體被沖淡了,重點沒有了,這只是形式上的偽綜合。

音樂教學的綜合應講究實效性,既然并不是每一塊內容都適合綜合,那么我們就不能為了綜合而綜合。我們要追求綜合的價值,使之合理、自然、得體,真正體現(xiàn)新課標的理念,激發(fā)學生的藝術情感,促進他們理解多元文化,提高音樂鑒賞能力、表現(xiàn)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進而提高音樂教學質量。音樂課程的綜合,應該是以音樂為本的綜合。不管是與舞蹈、戲劇、美術等其他藝術形式的綜合,還是與包括語文、歷史等在內的與音樂藝術有關的其他非藝術課程的綜合,都不能本末倒置,而忽略了音樂課程的主體是音樂,音樂教學的根還在于把握好音樂的“魂”,即音樂的要素。此外,教師還要練好“身外功”,加強知識儲備,拓寬知識視野,對多學科文化知識有廣泛的涉及,才能深入淺出、出神入化地引導學生進行綜合性的音樂學習。

很顯然,新理念是沒有錯的,我們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融入新理念也是沒有錯的,但我們要把握好一個“度”,理性地接受新理念,學會在實踐中思考,在思考中實踐,拋開形式主義的束縛,講究實效,讓新理念正確地引導我們的教學實踐,從而使得我們的音樂煥發(fā)出應有的生命活力!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