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初中音樂論文 >

漫談中小學藝術教師的定位

作者:相東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漫談中小學藝術教師的定位

江蘇揚州市廣陵區(qū)教育局教研室藝術教研員 相東

藝術課程是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課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藝術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給藝術教師也重新定了高位。藝術教師的素質(zhì)高低直接影響學校藝術教育的成敗。美國藝術教育家霍斯曼認為,藝術教師必須是一個“藝術家――教師”,是一個對于其所教課程一方面具備良好技能,另一方面具有高深知識的藝術家。他歸納了作為一個稱職藝術教師所必須的10個方面素質(zhì):1、想為年輕人工作;2、是一個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家;3、具備所教課程的必備技能;4、是一個教學計劃的制定者與革新家;5、對所有藝術及其在社會與人類文化中的作用較為敏感;6、是地方藝術博物館或藝術中心的成員;7、具備藝術史與建筑學方面的知識;8、對流行的藝術書籍、畫廊、國家與地方上的藝術家、電影等比較了解;9、懂得如何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又能從學生那里獲得具有創(chuàng)造品質(zhì)的作品;10、有一個充滿藝術氣氛的住處能使來訪者意識到藝術是居民生活的重要部分。霍斯曼給藝術教師定的標準是全方位的,對教師素質(zhì)的要求是高標準的,但畢竟是美國所特有的產(chǎn)物,有些地方不適合我們的國情,雖然10個方面對藝術教師的教學素質(zhì)方面有所涉及,但過份強調(diào)藝術性,具備藝術工作者的素質(zhì),而不是教育工作者的素質(zhì)。對中小學藝術教師而言,正確定位才是最重要的。

一、是教育工作者,不是專業(yè)工作者

藝術教育,這當中有“藝術”兩個字,畢竟是與藝術打交道。專業(yè)工作者和中小學藝術教師有許多共同之處,他們都鐘愛藝術,都接受過不同程度的藝術教育和專業(yè)訓練,對藝術都有不同程度的追求,也曾在藝術道路上跋涉過,取得過一定的收獲,都需要具有較強的創(chuàng)造性,勝至精通藝術。

專業(yè)藝術工作者主要體現(xiàn)在對藝術的創(chuàng)造與再創(chuàng)造上;而藝術教師不僅體現(xiàn)在對教學內(nèi)容即藝術作品的再創(chuàng)造上,更重要的體現(xiàn)在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方法上。有人曾這樣說“歌唱家,歌唱得很好,但不一定能教人唱好歌;而教師歌不一定唱得好,但能教人怎么唱好歌”。

作為一個稱職的藝術教師,他必須熱愛藝術,不應因要靠藝術賺錢,而是他懂得自己不熱愛的東西是不可能讓學生去熱愛的;他更熱愛藝術教育事業(yè),因為他深知學生的身心發(fā)展不能沒有藝術;人類的藝術文化必須得到傳承;他達到一定的藝術理論修養(yǎng)和一定的教育理論修養(yǎng),才稱為藝術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首先取決于藝術教師素質(zhì)的高低,其次取決于其藝術水平的高低。

中小學藝術教師要樹立自信,因為教育是不分高低、不分年齡的,與藝術工作者,甚至藝術院校的藝術教師相比,并非“低人一等”,雖說他們專業(yè)藝術修養(yǎng)、教育藝術修養(yǎng)和教育科學水平都高于中小學藝術教師,但由于各自教育對象不同,中小學生的藝術素質(zhì)和審美心理發(fā)展水平與藝術院校的大學生相比有很在差距,因而,中小學藝術教師所從事的教學工作顯然要比專業(yè)藝術院校的藝術教師所從事的教學工作更加復雜,大學生都是從小學生過渡而來,沒有中小學時代的打下堅實的藝術基礎,哪有今后專業(yè)藝術發(fā)展道路。

二、是熱情欣賞者,不是鐵面裁判者

藝術能給人以愉悅體驗和美的享受,藝術課程倍備受學生的喜愛。為了引起學生情感共鳴,需要藝術教師能在自己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藝術對象之間架起情感之橋。教師如果是以裁判者身份出現(xiàn)在教學中,以權威姿態(tài)出現(xiàn),就等于告訴學生他就是“惟一正確的答案”。

兒童所富有的對藝術的強烈好奇心、奇特的想象力、豐富的創(chuàng)造性,甚至就連偉大的藝術家有時也會自愧不如。在藝術教學實踐中,教師與學生面對的是同一件屬于師生共享的藝術品,雙方不是一種藝術家與觀眾的關系,而是平等的、相互尊重的關系。藝術本身就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產(chǎn)物,人們欣賞藝術的同時也是進行再度創(chuàng)作活動。這種創(chuàng)作活動是多樣的,藝術教師不能把自己確立為唯一的標準,而是讓學生提出問題,主動思考,鼓勵學生親自探索與切身體驗。藝術教師有時是藝術活動的引導者,有時是藝術活動的參與者,而最本質(zhì)的身份應該是學生藝術活動的欣賞者,對學生的藝術活動、藝術行為、藝術作品,藝術教師持以欣賞者的態(tài)度,教師的“與生同樂”、可親可敬的參與行為,永遠伴隨著鼓勵和關懷的欣賞,是學生最需要的,對學生的學習也是最有利的。

三、是全能博學者型,不是單項專攻型

作為一名藝術教師,如果他只是對某一藝術形式中的某一方面精通,而在其他方面表現(xiàn)平平;如果他對某一藝術形式掌握較為嫻熟,而對其他藝術只略知一二,甚至一竅不通,那么,他就不可能成為一名稱職的藝術教師。真正稱職的藝術教師,應該對所有其他藝術門類的知識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同時還應具備一定的素質(zhì)。

中小學藝術教師不同于專業(yè)藝術院校的教師,也不同于受聘的家庭藝術輔導教師,他的教育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他教育的目標主要不是培養(yǎng)以藝術創(chuàng)造和表演為職業(yè)的藝術專業(yè)人才,而是為了促進學生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的整合發(fā)展;他教育的內(nèi)容不是某一藝術形式的某一專業(yè)的高深知識和技能,而是音樂、美術、戲劇、舞蹈等,還包括美學、藝術批評、藝術史和藝術創(chuàng)作等。因此,中小學藝術教育需要能涉獵藝術門類,整體藝術素質(zhì)比較高的全能型教師。

有人會認為對中小學藝術教師提出全能型的素質(zhì)要求,是否過高?不,我們并非無理苛求藝術教師必須精通某一門藝術的各個方面,甚至全部藝術形式;要求他們對于所任教科目的藝術形式有較為熟練的掌握,也并不是一定要達到專業(yè)藝術工作者的水平;而對于非任教科目的相關藝術形式的了解和掌握,則更是既不要求達到專業(yè)水平,出不要求達到所任教科目的水平。也就是說,藝術教師要形式自己的藝術特色,具備一門或幾門藝術特長的同時,熟悉其他藝術門類藝術的基礎理論與技能,并靈活運用在藝術教育教學中。

四、是高雅莊重型,不是低俗輕浮型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藝術教師不但要具備上述三個方面的要求之外,還應該具有良好的氣質(zhì)和風度。藝術教師的風度具有鮮明的示范性,對學生為說好比絲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是一種不可輕視、潛移默化和教育因素。中小學藝術教師是美的傳播者、是美的引導者,教師本身的言行舉止,都能給學生以藝術的享受與美的啟迪。

什么才算是藝術教師美的風度呢?那就是不同于世俗時髦的外表,不雍容華貴的言行。舒曼曾說:一切時髦的東西總會變成不時髦的,如果一輩子追求時髦,就會變成一個被人輕視的花花公子。另外,盡管有的教師心里清楚藝術學科有學校教育中不被重視,但時不時會流露出藝術與自身的“陽春白雪”之感,對其他學科的教師表現(xiàn)一種“下里巴人”的蔑視,這是不對的。藝術教師應該以謙遜的態(tài)度與善解人意的品格,得到學校領導與其他學科教師對藝術學科以及自己的理解與同情。藝術教師還必須增加自己的藝術修養(yǎng),使自己內(nèi)在的氣質(zhì)和外在的表現(xiàn)協(xié)調(diào)融合。穩(wěn)重與端莊、活力與高雅、風趣與幽默、熱情與瀟灑,應是藝術教師的所具有的形象。當然,外在美是次要的,更重要的還是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yǎng),使自己具有較高的藝術素質(zhì),并時刻記住自己是一名藝術教師。

中小學藝術教師不同于其他一般教師之處就在于:如果說我們稱一般教師為教育家的話,那么,藝術教師則既是教育家。同時也是藝術家,他們具有一般教師往往難以具有的藝術家的各種素質(zhì)。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給藝術教育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新的藝術課程標準,為藝術教師提供了一個新的課程環(huán)境。中小學藝術教師應牢牢抓住藝術教育的基本理念,“努力營造藝術能力學習、強調(diào)藝術學習的個性化、開展具有游戲傾向的藝術活動”,借助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東風,優(yōu)化藝術課程、豐富藝術活動、拓展藝術空間,“一切為了孩子”,讓每一個孩子在藝術的熏陶下健康成長。

[參考資料]: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通覽》,徐巧英主編,新華出版社,2003年1月第一版。

《藝術教育》,郭聲健著,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走進新課程》,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洪嘯音樂教育工作站》及作者版權所有,不經(jīng)授權,不許轉(zhuǎn)載

 

 
站內(nèi)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