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高中音樂論文 >

淺談高中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作者:丁紅琳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高中音樂課開設較晚,在教學教法的研究比較缺乏,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特別是像武鳴中學這樣的農村普通高中,學生的音樂素質較差,如何在有限的條件和時間內使學生的音樂修養(yǎng)得到提高,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是我們須下大力氣研究的課題。


  高中音樂課作為單一的欣賞課,在課堂教學中存在著許多難題,令師生感到疑惑。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化,尤其是在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背景下,學校藝術教育的重要性已越來越被人們所認識。當前藝術教育已成為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樂課堂教學是藝術教育的主渠道。如何大面積提高音樂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這對每一位音樂教師來說,是面臨的最大的課題。過去單一的教學模式,單調教學手段,滯后的教材,不規(guī)范的考試、評價制度等因素,使課堂教學陷入極大的困境。因此,教學模式的研究和改革,評價制度的完善,如何運用現代音樂教學理論改善音樂教學課堂結構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是擺在每一個音樂教師面前的艱巨任務。


  一、面臨的問題和任務


  1.傳統(tǒng)的音樂欣賞課歷來都是沿用音樂學院的欣賞課模式。即:樂曲整體欣賞,繼而分段欣賞,到介紹創(chuàng)作背景與作者生平,以及作品風格,學生再好學也會在這樣呆板的教學模式中厭倦和消沉。再加上音像資料的缺乏和器材的落后,課堂教學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2.音樂教材也存在嚴重的不足。我們對學生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學生對音樂課本的印象是:1、內容程度過深,特別是器樂曲和戲曲內容,使學生難以理解。2、突出民族性是好事,但也要體現時代感。3、要照顧到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內容形式要豐富多樣,讓學生參與其中,使他們在音樂課堂上得到知識和樂趣。


  3、隨著我國課程改革的深入,許多先進音樂教學法開始運用,尤其是強調教法學 法的多樣性,開拓了我們的思路。從觀念上促進我們的音樂教學改革,使高中音樂教學有明顯的提高。首先是要解決教學上專業(yè)傾向的問題,高中教育的目標不是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而是通過音樂教育來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培養(yǎng)音樂興趣,從而達到素質教育的目標。其二解決“以本為本”的僵化思想,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和補充教材內容,使之更接近學生、貼近學生。其三是以興趣為引導,運用各種教學手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其四是以美來感染學生,不但要挖掘作品內在的美呈現給學生,教師還要從語言上、舉止諸多方面給學生以美感。


  二、解決的思路


  1、了解學生,因材施教


  在教學過程中,專業(yè)音樂教學的傾向還有一定的影響,所以在教學中往往教師對學生進行煩瑣的樂理知識講解,枯燥的曲式分析,深奧的音樂術語,還以為這樣做才盡到教師的責任,使學生在整節(jié)課始終處于不知所云的境地。因而就會出現教師滔滔不絕,學生或呆若木雞、或睡覺、或看其他書籍、或交頭接耳的場景。對作品的理解,完全是教師說了算;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完全處于被動狀態(tài)。所以,盡管開設了音樂課,大部學生仍然是一片空白的不正?,F象。因此,教師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實際出發(fā),應從激發(fā)學生興趣入手,避免單一的知識講解,避免“直奔主題”,在學生能夠理解的范圍內去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從作品的旋律、節(jié)奏、音色等表象的因素來把握,由表及里,由淺而深。


  2、靈活把握和使用教材


  由于課本內容結構不能完全地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要求,所以教學中教師對教材應有所選擇的,特別是一些大型的曲目(即使是經典名曲),如果硬要學生來理解,也只是強人所難,學生依舊一無所獲,而且容易產生厭倦心理。對教師而言,是得不償失的。進入二十一世紀,音樂藝術有了巨大的發(fā)展,各種流派,各種風格層出不窮。雖然泥沙俱下,魚龍混雜,但不乏優(yōu)秀作品和經典之作。如果教師適當的選擇一些作品(包括電影音樂等作品)來讓學生欣賞,不但可以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而且可以培養(yǎng)他們學習音樂的信心。教師可以以此為橋梁,一步步地把學生引入音樂的殿堂。


  3、教學手段要多樣化


  教學手段的陳舊是音樂教學中最大的問題 ,教學過程單一、程序化,使得生動活潑的音樂課變得死氣沉沉,毫無生氣。教師的照本宣科完全忽略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因而作為審美為核心的音樂變得與數學語文等課一般,遠離了音樂課的功能和初衷。充分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手段,多媒體的電光聲色和大容量,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學生更加直觀更加容易的理解作品的內涵。但是,如果完全依賴音像資料或多媒體,那么教師的作用就處于被動的從屬的位置,教師個人技能和魅力得不到展示,教師的形象在學生的心目中就打大折扣,也就降低了學生對音樂課的熱情。因此,我認為音樂課教師不但要有豐富的音樂知識和相關的知識修養(yǎng),還要有扎實的基本功和各種技能,也是說既是雜家又是專家。如果教師有過硬的本領,并且在課堂上適當的展示,學生會非常喜歡和崇拜這樣的老師,進而喜歡上音樂課。我經常在課堂上表演各種樂器,雖然水平不是很高,但學生熱情極高并報以熱烈掌聲。所以,沒有比教師聲情并茂的表演更能激起學生的興趣了。在課堂結構上,應避免讓學生從頭到尾被動的聽,能讓學生參與的就要給予足夠的時間,充分的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根據教材內容,讓學生動手動口,特別是欣賞歌曲時,不管怎樣風格,一定讓學生唱唱,而且有些歌曲要唱熟。有些教師擔心學生不喜歡教材里的歌曲,其實是完全多濾。在我的教學實踐中,學生對唱歌積極性最高,即使是民歌和藝術歌曲。學生中也不乏有音樂專長的同學,適當的讓他們展現自己的才華,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也帶動同學們參與教學的熱情。


  4、審美要慣穿整個教學過程


  審美教育是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要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使學生能全身心的投入到音樂中去。  由于學生素質差別較大,特別是農村一級的學校,多數學生音樂教育是一片空白,因此要使他們完全理解作品的內涵是比較困難的,因而教師必須深入淺出地講解,語言要生動簡潔且風趣幽默,博引旁證、左右逢源最能引人入勝。在講解作品內涵分析作品風格時,要注意學生的感受,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實現學生創(chuàng)造性審美。


  5、完善考試制度和評價機制


  音樂課歷來成為副科,加上沒有規(guī)范的考試和評價制度,學生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因而增加音樂教學的難度。為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采取了課堂表現和考試相結合的辦法。課堂表現分為課堂紀律和參與課堂表現以及藝術活動的表現??荚嚥糠謩t注重學生對作品理解和審美感受。這樣的評價比較客觀和理性,比以前讓學生唱一首歌來打更能體現學生的真實水平。同時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6、積極開展音樂興趣活動,加強課內外的聯系。


  近兩年,我們開展了聲樂、民樂、管樂、舞蹈等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培養(yǎng)了很多音樂人才,活躍帶動了學校文藝氣氛,也有很多同學考上了各類藝術院校。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培訓,使他們掌握了一定的音樂技能,嘗到了成功的喜悅,因此,他們在音樂課上表現為更加活躍和自信,也更為配合。對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和課堂調控,起著很大的作用。


  由于我們的探索和起步階段,我們還缺乏較深入的實踐與思考,但通過近幾年的探索和努力,逐漸形成了農村高中音樂教學的特色,并且行之有效。當然,要進一步發(fā)揮高中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體現高中階段的教育特征,具體的教學模式還有待進一步歸納與總結。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