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鑒賞》(人音版)教材分析和思考
摘要:在教育新形勢下,課程和教材是教育改革的研究核心,不論是教育體制、思想還是學制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都要以課程和教材改革作為基礎和前提。由此可見,課程和教材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教學改革效果與質量。本文著重對高中音樂教材(人音版)進行研究,將2019人音版高中音樂鑒賞與2009年的教材進行分析對比,并結合實踐教學闡述2019年高中音樂鑒賞教材的優(yōu)點,并對編輯者提出幾條建議,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中;音樂鑒賞;教材分析;
同小學、初中階段的音樂鑒賞課程相比,高中音樂課程長期處于薄弱狀態(tài),對此音樂課程改革刻不容緩。在高中音樂課程改革階段音樂教師面對新的教學理念與課程安排,就需明確音樂課程的價值與特征,明確音樂課程基本理念,建立在此基礎上,做好教材分析工作,熟悉音樂新課程的教學模塊與目標,相較于2009版的教材而言,2019人音版高中音樂鑒賞教材的推廣真正意義上促進了高中音樂課程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為學生提供高質量的音樂鑒賞課堂。
一、音樂教材的概念與地位
教材指的是教學材料,形式十分多樣,有教科書、參考資料和工具書以及視聽材料等等。教材作為教學工作的依據,與學校教育中的課程和教學有著密切聯(lián)系。
音樂教材作為音樂教學的重要依據,也是對音樂教學質量進行考核的依據。音樂教學計劃與教學大綱的實施都需依靠音樂教材,也是音樂教學中從器樂和歌唱的學習以及欣賞所需依據的內容。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音樂教材是一種教學工具,有著傳播音樂知識與技能和培養(yǎng)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作用。與其他學科教材相比,音樂教材是由特殊樂譜符號組織而來的,因此,在音樂教學上也有著它獨特的做法,需突出教學的實踐性。[1]
音樂教科書也就是音樂課本是音樂教材的主體部分,以國家音樂教學的大綱要求為依據,根據音樂教學特點與教學任務,結合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與心理特點,進行編選與組織的、有著一定深度與范圍的教學體系。音樂教科書反映了音樂教學的主要內容,不斷創(chuàng)新更新,作為教學用書對音樂教學的大綱也同樣進行了多次的更迭,隨著時代的發(fā)展進行了具體化、專業(yè)化更迭,是教師展開教學活動的重要依據。
二、2019版高中《音樂鑒賞》教材分析
從設計理念上來看,2019版高中《音樂鑒賞》高中音樂教材改革主要是以“立德樹人”這根本任務為宗旨,順應了從“雙基和三維”轉向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以學科核心素養(yǎng)作為目標進行教材的編寫。
2019版的《音樂鑒賞》由中國創(chuàng)作音樂、民間音樂和西方音樂以及亞非拉音樂這四個板塊組成,從這里可以體現(xiàn)出音樂教科書的多元化理念。在內容的選擇方面,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音樂事件和人物,更好地展現(xiàn)出了音樂歷史;選取了典型的音樂形式和題材,能夠充分表現(xiàn)出音樂的不同風格與特點。各個教學板塊分為各個學習單元,每個學習單元能夠突出相應的側重點。[2]
三、2019版《音樂鑒賞》的思考
(一)2019版《音樂鑒賞》的優(yōu)點
第一,不論是2009年還是2019年(人音版)《音樂鑒賞》教材都是高中音樂教育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其都是著力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與音樂鑒賞能力,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在2019年的教材當中《音樂鑒賞》從內容的選材上,相較于2009年版的教材更注重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關注高中生的音樂興趣,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經驗,更好地激發(fā)了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熱情,著重調動學生興趣。
第二,新版教材與舊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更加注重引導學生建立在自身學習經驗的基礎上來構建認知。在調動學生主動學習興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利用自身學習經驗展開音樂學習。人的認知并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是需要建立在自身經驗的基礎上主動建構的。《音樂鑒賞》課本的編寫正是從這一思想理念出發(fā),不要求學生復制知識,而是要求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展開新知識的學習。
第三,設計了探索模塊來引發(fā)學生思考。現(xiàn)代教學理念認為,思維是從產生問題開始的。因此,在2019版教材當中,教學過程中想要促進學生的思維,就要對學生進行問題意識的培養(yǎng)。對此,音樂教材在編寫的過程中比較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并布置有疑惑,且需要解決的任務,以此來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并探索解決思路,進一步調動學生對音樂學習的積極性。[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