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音樂課堂“生成”的應對-悠然不盡 余味無窮
悠然不盡 余味無窮
―淺議音樂課堂“生成”的應對
作者單位:鄞州區(qū)云龍中學
“生成”是新課程倡導的一個重要教學理念。在生成的過程中,教師敏銳的抓住生成的問題,突破原先教案的束縛,引導學生討論、探索,學生的智慧就會得到盡情展現(xiàn),課堂才會充滿鮮活與靈動,透射出生命的活力。只要教學存在,就有教學“意外”生成。那么,如何積極應對這些“意外”生成,讓“意外”成為悠然不盡,余味無窮的寶貴資源呢?現(xiàn)結(jié)合課堂教學談談幾點自己的感想。
鏡頭一: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東方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嗎?
生:(師的話音剛落,就有很多學生叫起來):知道。
生1:是梁山伯與祝英臺。
師:(滿意狀)對,那你們誰欣賞過《梁?!罚浚ù蟛糠滞瑢W搖搖頭,有個別學生哼唱了幾句化蝶)
生2:(突然大聲地說):我去過梁祝公園。
(其它同學也呼應起來,我也去過,我也去過……..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老師顯然沒想到這個環(huán)節(jié),皺皺眉頭。)
師:那請同學們談談去梁祝公園的感受。
生2:我是爸爸帶我去的,梁祝公園好大,我們在草地上放風箏,玩的很開心。
生3:我看到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墳墓,上面蓋了玻璃,下面是一堆石頭,我覺得一點也不象墳墓。
生4:梁祝公園里有梁山伯與祝英臺的雕像,老師這是他們的原形嗎?
生5:老師,聽說梁山伯與祝英臺兩個人不是同一個朝代的人,是真的嗎?
師:是的,梁山伯與祝英臺確實不是同一個朝代的人,據(jù)說梁山伯是…………(老師滔滔不絕的把自己知道的知識,毫無保留地講給了學生聽,學生們聽的津津有味,時間已經(jīng)過去了20分鐘,但梁祝的音樂卻還沒響起……)
感想一:節(jié)外生枝,淡化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有時會被途中的細枝末節(jié)和一些毫無意義的生成性問題分散精力,擾亂視線,以致中途停頓下來,或是走上岔路,而淡化了自己原來的教學目的。鏡頭一就是如此。面對突如其來的問題,教師沒有采取回避的措施,而是迎合著學生的興趣讓他們談對梁祝公園的感受,接著又大談歷史。從新課標提出的:“以興趣愛好為動力”來看,這種做法是好的。如果這時教師能正確地引導,完全可以把學生引入到《梁?!飞蟻恚z憾的是,到最后變成了“歷史課”。
《音樂新課程標準》指出:“音樂教育要關(guān)注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充分調(diào)動他們的主題意識,為他們創(chuàng)設參與體驗、主動探索,積極實踐的條件,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藝術(shù)活動,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獨特性和價值,以期待學生在真正生活世界中人格的完善、精神的豐富?!币虼?,在我們音樂教學中,關(guān)注成長中的學生的整個生命的活力,構(gòu)建開放和諧、動態(tài)生成的音樂課堂猶為重要。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生成”內(nèi)容是豐富的,有的生成重要,有的不重要,有的對教學有利,有的不利。我們不可能在課堂45分鐘里全都處理完,這就要求我們在眾多紛繁復雜的生成中通過比較、判斷、鑒別進行刪選。對于那些次要或無用的生成資源,教師可以轉(zhuǎn)移話題、果斷地截住話頭,不可過分展開,影響了課堂教學的進度,使教學目標在節(jié)外生枝的問題中逐漸淡化!
鏡頭二:
教師上《非洲的靈感》時,為了使學生直觀形象地了解非洲,播放了一段非洲的舞蹈。正當同學們看得聚精會神時,教室后面?zhèn)鱽硪魂囨倚β?,轉(zhuǎn)頭一看,原來是班上兩個最調(diào)皮的學生在模仿非洲的舞蹈,滑稽的動作惹得周圍的同學哈哈大笑。老師向他們走去,課堂的氣氛一下子沉重起來,那兩個男生緊張地低下了頭,好象等待著“暴風雨”的降臨。
老師走到他們前面笑咪咪的說:“想不到我們我們班還有兩個‘舞林高手’啊?”
其他同學聽了哈哈大笑起來,氣氛輕松了不少,
老師又說:“請他們給大家表演一段好嗎?”“好”同學們熱烈地鼓起了掌,旁邊一位同學說:“老師,他們會跳街舞?!薄笆菃??”老師露出了詫異的表情。“是的”、“是的”更多的同學叫起來?!澳呛?,我們就請他們來展示一下,大家熱烈歡迎?!崩蠋熣f完,帶頭鼓起了掌。
兩位同學在老師再次鼓勵下,向全班同學展示了他們熱烈奔放的街舞,贏得了滿堂的掌聲、喝彩聲。他們也是激動溢于言表。
這時老師乘機引導同學們找找街舞與非洲音樂的聯(lián)系,并歸納非洲音樂的特點。整堂課氣氛活躍,學生積極主動的探討著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后來這兩名男生代表班級參加了校元旦文藝匯演,他們表演的街舞獲得了二等獎。
感想二:節(jié)外生枝,造就精彩
音樂課堂教學中,常會有突發(fā)出現(xiàn)的不和諧“音符”,打亂老師原本的教學流程。如果教師采用的處理方法、手段得當,非但不會影響正常教學,反而回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鏡頭三中教師的做法值得我們借鑒。課堂教學要以學生為本,要站在學生的角度為他們著想,更不能對差生心存偏見。學生模仿跳舞可能不是故意的,是興致高所致。老師如果生氣發(fā)火,必定會影響課堂氣氛,打擊學生的積極性。鏡頭二中的教師無意間發(fā)現(xiàn)了兩名男生的特長,通過鼓勵、贊賞,最終使他們的個性得以張揚、音樂潛能得以開發(fā),也讓我們的課堂教學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
作為一名新時代下的音樂教師,應善于捕捉課堂教學中生成和變動著的各種有價值的信息,作為活的教學資源,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去扶植它,栽培它,讓學生們智慧火花在輕輕一“點”間不斷迸發(fā),讓學生們的智慧之花在巧妙一“撥”下熊熊燃燒,盡顯其個性、靈性。
鏡頭三:
音樂課開始,老師帶領(lǐng)學生正在復習歌曲《搖籃曲》。午后的陽光庸懶地照進教室,同學們顯得無精打采,歌聲也有氣無力的。老師聽了一遍很不滿意,站起來想調(diào)動一下氣氛,發(fā)現(xiàn)后排一名男生趴在桌子上打瞌睡,她靈機一動,說:“同學們,你們的歌聲已經(jīng)把姚定同學催眠了?!?
同學們都把目光投向了那個男同學,在一片笑聲中,那名男生不好意思的抬起了頭。
老師并沒有繼續(xù)這個話題,話鋒一轉(zhuǎn):“這種天氣下唱《搖籃曲》確實想睡覺了,有一名聰明的音樂家,專門創(chuàng)作了一部可以幫我們趕跑瞌睡蟲的樂曲,你們想聽嗎?”
同學們都笑了,“想―”,有的說:“我不相信有這樣的樂曲”
老師笑咪咪地說:“不信你們可以趴下來睡一下?!?
同學們將信將疑地趴在桌子上,老師播放《驚諤交響曲》。當音樂響起,很多學生閉上了眼睛,過了不久,一聲巨響,同學們都從座位上驚跳起來,愣了一下,才回味過來,互相哈哈大笑,認真地聆聽起音樂來…….
接下去的課師生都很投入,課堂氣氛很活躍,效果自不在話下。
感想三:適時放棄,彰顯智慧
欣賞《驚諤交響曲》顯然不是老師預設的,學生在天氣情況下表現(xiàn)出昏昏欲睡的狀態(tài),影響了課堂氣氛,破壞了教學環(huán)節(jié),鏡頭三中的老師果斷地放棄了原先的教學思路,針對學生的精神狀態(tài),選擇了《驚諤交響曲》引起他們的好奇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般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學生總是跟著教師預設好的教學思路走,老師對于學生預料中的表現(xiàn)或答案往往是滿意的,對學生精彩的生成性答案是驚喜的,但是對于那些消極的表現(xiàn),尷尬的答案往往不夠重視,以至于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們應該牢牢把握新課標提出的:“音樂課應充分發(fā)揮音樂藝術(shù)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審美心理特征,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nèi)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笨梢?,適時放棄也能體現(xiàn)教師的一種智慧。
布盧姆曾說:“沒有預料不到的成果,教學也就不成為一種藝術(shù)了。”在日常教學中我們難免會遇到許多意外生成,處理這些意外時,我們要有一些創(chuàng)造精神,既要把握好預定教學目標,又要善于利用課堂上的動態(tài)生成,學會隨機應變、轉(zhuǎn)弊為利。我們不妨以渴望的心態(tài)去尋找生成性教學資源的痕跡,及時調(diào)整課前預設,為學生讓出空間、時間,給學生生成提供條件,鼓勵學生生成。對偏離目標的生成需要正確的引導,積極有意義的生成要導得開,切記生成泛濫成災。只有這樣,課堂才會成為師生智慧飛揚的天地,成為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