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常規(guī)管理
小學低段的音樂教學,是學生音樂啟蒙階段的學習。和其他課程一樣,音樂學科也必須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小學階段,尤其是低年級更是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好習慣的關鍵時期,俗話說:習慣成自然。當學生養(yǎng)成了各種好習慣后,會使學生學習更自覺、更有效;逐步適應學校生活,使學生更主動積極地投入到集體學習生活中。所以,教師在小學低段的課堂音樂教學應注重建立完善的課堂教學常規(guī),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上課習慣。要有計劃并有針對性地對孩子進行音樂課的常規(guī)訓練,對教師上好以后的音樂課,培養(yǎng)孩子學習音樂的興趣等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低段音樂課堂教學常規(guī)的缺失及成因
低段音樂課的常規(guī)訓練和其它學段相比,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處。不同點在于低段孩子年齡小,自控能力差,學習習慣沒有完全定型,課堂中容易出現打亂正常教學的頑皮行為,需要教師時刻提醒和監(jiān)督。比如,聆聽音樂不能做到靜聽;跟著節(jié)拍做動作時,部分學生過于興奮自由,任憑老師喊破喉嚨也停不下來;或者是耳朵不去聽音樂,喜歡自己亂蹦亂跳,往往打破良好的教學氛圍;回答問題時,只管自己的答案,而不愿仔細傾聽其他小朋友回答的內容,或者趁機亂說亂講,忙成一團;為歌樂曲伴奏時,某些學生拿著樂器亂揮亂舞。這些音樂課堂上出現的常規(guī)問題還有很多很多。
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師的原因,也有學生的原因。
從教師方面來看,教學操作上的偏差,教學方式缺少情趣,不善于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等。比如:教學內容安排過多或過少;講課的速度過快或過慢;表達能力欠佳;缺乏活力等。有些教師則對學生的問題行為做出過敏反應,處處設防,動輒對學生大加訓斥,讓學生在課堂里感到壓抑甚至害怕,這樣一來,不僅無助于維持課堂秩序,而且還會大大降低教師的威信,甚至引起學生對教師的反感情緒。尤其是對低段學生來說,也更是容易產生因害怕老師而實際效果并未見好。
從學生方面來看,小學低段學生剛從幼兒園升入,學生的視、聽、說等方面的能力較差,因而學生在課堂上常常會出現不敏感、不專心,甚至煩躁不安行為;有些神經發(fā)展遲緩或神經功能障礙也會造成學生在課堂上難以控制自己的行為,出現活動過多、情緒不穩(wěn)、大聲怪叫、注意力不集中等多種課堂問題。其次是小學低段學生的性別差異也是特別明顯。男孩精力旺盛,活動量大,而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相對較低,集中注意的時間也更短,故而會更容易產生違紀違規(guī)的行為;而女孩易接受暗示,但膽小,缺乏果斷,較少自行其是的能力。
每位教師都有各自的一套課堂常規(guī)訓練,以促使學生能夠更好的有序學習,但音樂課是一門審美性、靈活性、活動性都很強的課程,有其獨特的特征。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音樂課里嚴格的學習常規(guī)。如孩子們聆聽音樂時必須做到靜聽;唱歌時不應該大聲喊叫;為歌(樂)曲伴奏時必須合著節(jié)拍;與人合作表演時應該有較好的合作意識等等。諸多的音樂教學常規(guī)會慢慢引領著孩子們向音樂的殿堂邁進。在新課程理念之下,我們雖不再崇尚傳統(tǒng)教學中那一味求靜、求齊的課堂模式,但也絕不能不顧課堂教學實效而追求形式上的“參與、互動、共鳴”。因此,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音樂課堂學習常規(guī)就非常重要。
二、低段音樂課堂常規(guī)的養(yǎng)成
小學低段音樂課堂常規(guī)涉及很多方面,就常規(guī)方面就有很多內容,筆者在多年的教學中,對低段孩子音樂課堂中的常規(guī)確立有了幾點感受。
1.課前準備要充分
低年級學生自控力差,單憑老師的一句簡單的“做好課前準備啊”的叮嚀絕對不行,特別是剛進小學的學生根本不去想什么叫“課前準備”,前腳答應,后腳就出去玩了。因此必須通過實際演練,檢查激勵,學生才能摸到門道,才能按規(guī)則去做,進而養(yǎng)成習慣。所以,我在接到新生開始的第一堂課就提出要求,在音樂課前5分鐘,我就來到教室,在講臺上我把所有的音樂教學用具整齊地放好,做好示范,然后逐一檢查學生。開始檢查時,發(fā)現不好的,我盡量避開批評,教給學生正確的做法,并指導學生具體地去做,然后再檢查。當學生做得規(guī)范時,并連續(xù)幾天都做得很好,就給予獎勵。一段時間后,就可以在教學中使用一些音樂口令或手勢、形體語言來規(guī)范學生的言行了。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微笑,一段琴聲都要讓學生明白是什么意思,這需要師生之間經過一段時間的配合訓練。久而久之,學生課前準備用具的習慣就養(yǎng)成了。
2.演唱習慣要正確
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演唱歌曲的習慣,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音樂。比如在平時的音樂課堂教學中,我們會發(fā)現一部分學生在演唱時會大聲喊唱,不注意保護自己的嗓子,這就要要時刻提醒學生不要大聲喊唱,教會孩子們正確使用嗓音的方法,啟發(fā)學生采用弱聲和輕聲的方法歌唱,即用呼吸支持的說話和歌唱,讓學生恬靜地、柔和地進行歌唱,養(yǎng)成“輕輕地唱,靜靜地聽”的習慣,同時在音樂課上要注重選擇適合兒童演唱的歌曲,避免音域過寬,避免長時間歌唱。低段孩子在學唱歌曲的時候,很喜歡邊唱邊東張西望,老走神。對此,我不厭其煩地指導監(jiān)督學生用手指點歌詞進行學唱。這樣做既限制了孩子張望的自由,又監(jiān)督了他們學習歌詞,牢記歌詞,認識歌詞含義。
3.節(jié)奏訓練要生動
加強節(jié)奏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節(jié)奏感,是提高學生音樂素質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音樂教學中,節(jié)奏是組成音樂的的“骨骼”,沒有節(jié)奏,旋律就不存在了。而節(jié)奏訓練比較枯燥,學生一般不感興趣。如果此時不注意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去聽、去練,效果肯定不佳。低段孩子活潑好動,喜歡形象生動的課堂,我在每次的節(jié)奏訓練中首先在黑板用不同的顏色畫出高高低低的一些方塊兒,學生們一下就被吸引了。有的瞪大眼睛充滿好奇,有的咧嘴微笑非常高興,還有的一頭霧水被這小方塊兒深深地吸引。在這種狀態(tài)下,讓學生先認識了一個是一拍,方塊兒里有一個字,這個字就讀一拍。后面采用問答的形式,老師問方塊兒里有兩個字,那里各讀幾拍?學生立刻回答“各讀半拍”。一個字占兩個方塊兒讀幾拍?“讀兩拍”。學生注意力十分集中地將方塊兒里的奧秘揭開了,而且非常明白。簡單的幾句話,學生就將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時值全理解了,興趣非常的濃厚。
4.律動表演集體化
律動又稱為音樂動作,是在音樂伴奏下,根據音樂的性質、節(jié)拍、速度、力度等,有規(guī)律地、反復地做某一個動作或一組動作。針對兒童好玩、好動的心理特征,低段音樂課中的律動訓練是必要的。它對孩子身心的健康、情操的陶冶和智力的開發(fā),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如拍手、跺腳、身體晃動等,并隨之教給學生認識二拍子、四拍子、三拍子,在聽的過程中告訴他們是幾拍子,讓他們一起邊拍手邊聽或者邊拍手邊唱。一二年級的小朋友很喜歡律動表演,每次到了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他們的積極性就出奇的高。為此,我在每節(jié)課的最后環(huán)節(jié)都會安排律動表演,動作可以簡單些,但是要符合節(jié)奏特點,以便讓全體學生更加容易掌握。為了提升高度,還可以組織他們小組競爭,個人上臺表演和動作創(chuàng)編,讓學生們用手拍、用腳跺、用身體去活動,去培養(yǎng)樂感。
總之,不以規(guī)矩,不成方圓。小學低齡兒童在學習音樂過程中,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建立一個規(guī)范有序的課堂非常重要。需要堅持不懈,悉心指導,嚴格要求。多示范,多鼓勵,用耐心、細心和恒心來引導孩子有序地學習,有效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