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琴合奏排練有感
一、電子琴的可行性
1. 音色
樂器間的合奏本是各種個性(音色)的分個表演(主奏)和多個音色的重疊(粘合)的多種組合形式。從而有可能去表現(xiàn)作曲家的音樂思想。上百年的器樂史,造就了傳統(tǒng)管弦樂器的豐富的個性和共性,讓人們熟知從室內(nèi)樂到大型協(xié)奏曲和交響管弦樂曲。電子琴使用、電子合成技術制造和改變頻響,模仿各種傳統(tǒng)音色由來已久。但由于制造商使用的聲卡太差,很多音色極為不像,所以長期以來合奏的效果不好。目前樂器的制造水平大有提高,從音色的仿真性上有了明顯的改善,也使得合奏的音色組合有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電子琴的發(fā)音原件是電喇叭(揚聲器紙盆)存在著致命的共性,所以常常當多件樂器同時發(fā)音時會聽到一種如從廣播器中發(fā)出的類似于管風琴的音色,因此,在合奏作品的創(chuàng)作和改編過程中,應盡力注意多音色重疊后的實效。在音區(qū)和演奏手法上作一些修改,從而改變一些上述那種混混然的效果,得以各種音色的清晰層次。當然在樂隊演奏強音持續(xù)音時,上述效果還是不能避開。這是一點遺憾。我覺得弦樂與圓號,弦樂中低音與木管,單簧管與所有樂器,鋼管組合奏,弦樂撥弦與木管組等。幾種效果比較好,木、鋼、弦樂組合奏(特別是長音,持續(xù)音)效果最差。
2.彈奏手法:
鍵盤樂器的演奏手法大致分為連奏(Legato)、半連奏(legelo)和斷奏(gtacato)。當然由于樂曲的表達需求不同,各種方法的演奏,人手指方式,時值以至音頭設置等許多方面會有大大小小的區(qū)別。而當音色(傳統(tǒng)樂器)進行多種變化時,這些手法應十分恰當?shù)倪\用其中。比如小號的連奏,我們不能像真正小號那樣一口氣吹出連音。是因為小號這種樂器在同一口氣吹奏時,多數(shù)音在活塞轉(zhuǎn)換那一刻都會有“叭”的一聲,那種效果是不會有的,所以不像。因而在作小號連奏時,每音之間仍是有一個極小的“縫”,它并不影響“連”的效果,而音頭的出現(xiàn)會使其更清楚。再如弦樂的斷奏,在提琴的跳弓、分弓中,奏出的音效時值可以多種多樣的變化,十分準確和各具效果。鍵盤弦樂的斷奏由于制造者對弦樂效果的模仿追求,往往時值偏長(滿),再加上多琴演奏時的群感誤差,會致使含混的效果出現(xiàn),因而要比較“跳”一些更恰當。當一臺琴演奏兩個聲部(雙音)時,盡量用左右兩手進行,造成兩個聲部的力度差和時間差,而少用雙音彈法。這樣會增進旋律的流暢性和樂器中句法的準確。
3.力度控制
在表達能力豐富的交響樂曲中,力度的變化是最直接扣人心弦的因素了。無論是橫向(旋律)的力度起伏或是縱向(和聲)的層次感,都與力度控制緊不可分。所有的指揮大師都視力度為生命,都會在排練中多次讓那些音奏強。奏弱的樂員疲于重復練習。細想一下,每一位樂器的專家是多么善于操控自己的樂器作各自力度的演奏??!而我們電子琴是近十年來才有了鍵盤的觸感,有了所謂“力度鍵”(實際上是一種速度感知電路)。因而,力度控制就是十分要緊而也是十分困難的一個課題。從寫譜到排練到演奏真是要我們多長幾對耳朵才能顧及的呀?。犛X記憶)
電子琴的力控分為兩大部分,一是音量開關(手或腳控),二是力度鍵(觸鍵控制)。手或腳對總音量開關的控制在合奏中是必需的, 可以讓樂段的強弱和漸變(crescto.dim)得以控制。必須注意的是,演奏者要習慣真正用聽覺去指揮手或腳的動作。很容易造成過度(強或弱),因為開關的量程比較短憑借動作感覺是很粗糙的。手指觸鍵的力度比較細致一些,可以做出樂句的表達,也可以作和聲中的聲部選擇(突出)。另外,當一臺琴兼有多種音色演奏在進行音色轉(zhuǎn)換時,由于樂器原因,往往會突然力度大變,需提前設置力度(手動或存儲)??傊?,在電子琴合奏中,通過細致的調(diào)置和多次排練組合的感知,力度控制是可以比較好的實現(xiàn)的。
二、合奏譜的改編和總譜移植
電子琴合奏曲多數(shù)源于器樂合奏譜。合奏譜中各種樂器分行寫作,而主副聲部往往不如鋼琴譜那樣清晰可見。改編前須對樂曲作全面理解,特別是聽。有演奏排練管弦樂經(jīng)歷的作者會直感一些,但也不可簡單地生搬,特別是在主聲部的設置上要多留神,必要時可以作一些樂器品種的更換。而和聲的實現(xiàn)并不能以原譜和聲為死據(jù),要在琴上試聽,必要時可拉寬或收攏。當然和弦性質(zhì)絕不能變動。在改編時還需注意在電子琴上演奏的可能性,有些手法可以改,比如小提琴的顫音,可以將此組中若干音構成顫雙音或顫和弦,在鍵盤上演奏就方便多了。
對管弦樂總譜移值時會碰到移調(diào)樂器的問題,為了更好的讀譜,更好的學習交響樂的結構原理,我認為應利用電子琴所具有的方便的移調(diào)功能,讓電子琴去真實地模仿各種移調(diào)樂器。比如小號是樂器,可把電子琴降一個大二度操作。圓號是F調(diào)樂器,電子琴可升高純四度操作等等。而此時的總譜中的各種調(diào)號皆可保留。當然,這樣的譜對指揮者(排練者)是一個挑戰(zhàn),必須具備正規(guī)的總譜讀譜能力。
三、排練
1.講譜
每個作品的排練我總是從音樂分析講解聲部著手。(因演奏者都是學生)先講讀譜的一些規(guī)矩。比如分段標記,小節(jié)數(shù)法,各樂器移調(diào)手法以及節(jié)奏、速度等基本情況,讓學生弄明白每個人在合奏中做了些什么。然后分聲部讀譜,(自己)有一個初步的印象。因此,在分讀之前重要的是講明誰是主角,誰是配角,什么地方最難,什么地方最重要,必要時還得親自彈奏一些片斷,這樣可避免出現(xiàn)誤讀太多的情況。
2.初步全讀:分段是比較重要的。每個演奏者必須明白排練者說的哪里,多一小節(jié),少一小節(jié),前一拍,后一拍等用語大家要統(tǒng)一。在初步合讀時不必細究每個聲部手法的準確性,更談不上表情,速度也可大大放慢。這就是通常說的“對譜子”的過程。其中最重要的問題是節(jié)拍必須弄清楚。(長休止的拍數(shù)要靠聽覺)
3.單聲部練習
我認為不論難、易、主、次,每個聲部必須作好檢查。我會讓演奏者隨我的意思改動奏法,精準節(jié)拍和力度,并同時和其它聲部的同學細聽他奏的什么,去找一找自己將來會在這里怎么與他匯合。值得注意的是,對樂器(模仿)演奏特性的解釋主要是在這時完成的(彈奏手法)。
4.多聲部練習
可以常用做加法的方式將各聲逐一進入合奏。通常讓擔任主旋律的聲部先奏,完善后加進某一副聲部重疊,對齊平衡后再加進節(jié)拍點類似伴奏聲部,再求對齊平衡。當樂曲進入主聲部交接的段點時,往往要多次重復練習,使每個演奏者必須明白誰接誰。
5. 速度與力度:排練時我通常很慢速練習。(有時會很難受)簡單的樂段可以在通順后一次性提到正常速度,難一點的地方得一點點加快。而無論什么速度下的練習,總是要關注彈奏的力度,并要演奏者聽慣自己彈出的聲音與其它聲部的聲音之比較。(從開始就必須做到)比如當力度不對時,我會說“長笛吹得了這樣響嗎?”“你的聲音蓋過了主旋律”“你的歌聲響亮”等等來進行調(diào)節(jié)。有時還會把相距較遠的兩個樂段放在一起來做力度對比練習,讓每個同學明白我們f或 mf或mp之間的區(qū)別。使之在連貫性練習前先有一個印象(聽覺)。
四、合奏的好處
1.增強視奏能力:由于合奏作品往往較長,各聲部主次交替進入,退出較頻繁,因而無須背譜。演奏者往往眼不離譜這樣可以極大程度也增強視奏的能力。
2.增強多聲部感覺:每個聲部都有擔任主角及配角的機會,盡管大部分時候彈奏較獨奏更簡單,自己聲部與其它聲部的配合感覺卻是隨時存在。在指揮的指導下,演奏者會更加具有配合感。
3.學會多種樂器的演奏特點:特別是彈奏手法的多種變化,會讓學生能力大大提升,隨之而增進對各樂器的理解。
4.對交響樂有了直觀的認識:從樂譜到排練,從分段到高潮,從主聲部到和聲配置乃至樂曲的寫作意圖,寫作背景聲部手段等實質(zhì)性的過程去了解管弦樂交響作品,這不失為一個簡單而清楚,全面的辦法。中國人民需要增進對交響樂的了解。
5.增進學生的學習熱情:我在每個作品的排練和演出中都看到學生的興趣濃濃(彈奏相對簡單而表達相對巨大)練習主動極積。
6.豐富音樂會(表演性):無論是小型的四人合奏或是大型的交響樂,協(xié)奏曲演奏,無疑會極大豐富音樂會節(jié)目。特別是與傳統(tǒng)樂器的合作,效果非常好,大有以假亂真之功。
結尾再說幾句,當前我國樂界以業(yè)余考級工作為重,是對的,但僅為業(yè)余中之普及,受各種因素的影響,考試十分馬虎而機械,嚴格的說不是音樂活動。上述電子琴合奏無疑是簡單中的復雜,初級中的高級。因為它可以讓演奏者(學生)心領音樂之原意,親身體驗世作之浩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