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游戲的創(chuàng)編及指導
長期以來,教師往往只在音樂活動的某個環(huán)節(jié)安排音樂游戲,以調節(jié)教學節(jié)律,活躍教學氣氛,而較少將音樂游戲作為音樂活動的主體來完整呈現。分析其中的原因,我覺得有以下三個方面:其一,音樂游戲由玩法和規(guī)則構成,教師較難把握教與學的度,容易留下教的痕跡而影響幼兒游戲的自由度;其二,音樂游戲的特性決定幼兒在游戲過程中容易出現過度興奮、人際沖突等現象,奇基否將幼兒的情緒悔持亳適度、舒適的興奮狀態(tài),對教師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其三,可借鑒的經驗和方法甚少,教師在設計組織音樂游戲時感到困難較大。
基于對音樂游戲價值的認識,我們將音樂游戲作為全市音樂教研中心組的研究重點,從音樂游戲的創(chuàng)編及指導人手,旨在拓展音樂游戲素材,探尋正確處理教與學關系的策略,提升教師的指導能力,從而充分發(fā)揮游戲價值,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fā)展。
一、音樂游戲創(chuàng)編的原則
1.音樂性
這一原則體現在音樂素材應形象鮮明,結構工整,能隨音樂的變化想象并表現游戲情節(jié)。例如《小豬蓋房子》的A段音樂反映了小豬蓋房子的情景,音樂輕快、活潑,富有節(jié)奏感、韻律感,加上配器中加入了模擬的豬叫聲,使音樂形象更加鮮明、突出,有利于幼兒表現相應的游戲情節(jié);B段音樂反映了獅王檢查房子的情形,音樂緩慢、沉重,與A段音樂形成鮮明的對比,幼兒可以借此清楚地區(qū)分游戲角色,順利地變化游戲情節(jié)。
2.游戲性
這一原則主要體現在音樂游戲除了角色表演外,還注重玩法和規(guī)則,突出高潮的設計與處理:例如,在音樂游戲快樂的小魚”中,教師和幼兒分別扮演大鯊魚和,小魚,通過魚游、魚吃食、魚躲藏等音樂變化,小魚投入到游戲情境中,最終以“躲藏”游戲達到高潮。
3.趣味性
這一原則主要體瑗在焉八方面:
一是音樂游戲材料應幽默、詼諧、夸張。例如,“老鼠送禮”是一個帶歌詞的音樂游戲,旋律選自電影《三笑》“點秋香”片段,教師巧妙地將老鼠給自己的天敵――貓送禮的情節(jié)填進了歌渴詞,使游戲充滿情趣。
二是游戲玩法的起伏、變化。在每一次游戲中,教師不斷地添加新的刺激與挑戰(zhàn),以保持幼兒適度的興奮感。例如,“老鼠送禮”通過變化三種玩法來調控游戲的節(jié)律和幼兒的興奮狀態(tài)。首先,每個幼兒獨自玩手指游戲,以鞏固歌詞,熟悉在歌曲最后一個音抓、逃的規(guī)則;接著,幼兒兩兩結伴玩手指游戲,融入合作交往的因素。由于這兩種玩法都是坐在椅子上進行的,所以教師能很好地控制幼兒過度興奮,使他們在舒適的情緒狀態(tài)下輕松自如地學會玩法和規(guī)則。最后,幼兒進入第三種玩法,加入了師幼互動和在一定空間范圍內追、逃的情節(jié),他們在游戲中得到滿足。
4.時代性
這一原則體現在教師設計游戲時能更多地關注幼兒的生活經驗,并整合現代教育理念,給音樂游戲注入時代的氣息和鮮活的生命力。如“小豬蓋房子”游戲改變了動物間弱肉強食的關系,以小豬蓋房,獅伯伯查房,最后獲得成功的游戲情節(jié),表現了動物間平等、友好、合作、充滿關愛的美好情感。
二、音樂游戲的指導要點
1.音樂游戲的組織設計
活動組織合理與否,不僅是有效達成教育目標的重要保障,也是幼兒在音樂游戲中保持身心舒適、愉快的決定因素之一。在音樂游戲中,如何圍繞玩法、規(guī)則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是指導的關鍵。這里,介紹幾種富有成效的組織設計方法。
(1)從音樂感受導入的組織設計方式
從音樂的某一要素(如節(jié)奏、旋律)開始。如“老鼠送禮”就是以感受歌詞和節(jié)奏導人的,教師用木魚伴奏的兒歌朗誦及木偶表演,引導幼兒多通道地感受歌詞,進而輕松愉快地學會歌曲。
從音樂的某一要素(如樂段、樂句)開始。如“快樂的小魚”從感受樂句人手,引導幼兒表現魚游、魚吃食的情節(jié)。
從有音樂伴隨的畫面或故事欣賞開始。如“小豬蓋島子”是通過配樂故事幫助幼兒感受和區(qū)分兩段不同性質的音樂,并了解小豬蓋房子和獅王檢查毫子的游戲情節(jié);“快樂的小魚”運用簡單的圖譜,幫助幼兒感受音樂。
(2)以動作學習為主體的組織設計方式
動咋是音樂游戲的“血肉”或“色彩”。韻律活動通常采用音樂感受在先、動作學習在后的組織程序,但音樂游戲往往采用動作學習的方法,以符合幼兒藝術感受、想象和體驗的特點。隨著新的刺激與挑戰(zhàn)的逐層加入,這種方法不僅能使游戲的組織富有變化,還有助于幼兒積累豐富的動作表達語匯,發(fā)展“遷移、探索、創(chuàng)編”等各種基本學習能力。
動作觀察法。這一方法不僅觀察教師的示范,而且觀察實物、教具、動畫作品中表現的各種動作。如“老鼠送禮”中,教師通過演示木偶教具,讓幼兒觀察老鼠懇求貓的動作和貓得意的神態(tài),并感知貓在歌曲最后抓老鼠的游戲規(guī)則。
動作探索法。這一方法通常從提問開始.教師的任務是鼓勵幼兒嘗試,反饋幼兒的嘗試,組織幼兒交流,幫助幼兒分析、整理動作探索的規(guī)律。
動作創(chuàng)編法。動作創(chuàng)編與動作探索略有不同,探索活動給幼兒更多的自由探索的時間和空間,而創(chuàng)編活動則強調幼兒在探索的同時學習知識技能,掌握動作表達的語匯,以便更好地進行表現。如在“小豬蓋旁子”中,教師先以啟發(fā)式提問讓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自由表現蓋號子的動作:搬木頭,和泥沙,釘釘子,刷油漆等,此時幼兒處于“動作探索“階段。接著,教師以”蓋房子應該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引導幼兒學習蓋房子的動作順序:搬磚――和泥――砌墻――粉刷,并以“上刷刷,下刷刷,還有哪兒也要刷”的提示語,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動作的方位變化,這時幼兒處于“動作創(chuàng)編”階段。在這種環(huán)境中,教師巧妙地在幼兒自由嘗試配探索的基礎上,引入一條具體的創(chuàng)造線索,引導幼兒按順序變換方位蓋房子。這一創(chuàng)造技能的學習,不僅豐富了幼兒蓋房子的動作語匯.還能幫助幼兒借助有規(guī)律的動作轉換與流動的音樂相匹配,感受動作學習過程中的審美情趣。
2.音樂游戲中的教師語言
與其他活動相比,幼JL在音樂游戲中大部分時間都會處在比較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之中,那么,在這種比較特殊的活動中,教師的語言形態(tài)應該是怎樣的呢?
(1)有聲語言的應用
在相對動態(tài)的音樂游戲中,教師的有聲語言應努力做到:
* 講解語言精練。注重講解與示范、講解與練習、練習與反饋的緊密結合。
* 分散講解內容。多采用邊講解邊示范、邊練習邊反饋的小單位、快節(jié)奏遞進的方式。
* 多使用“幽默語言”“情境語言”進行即時評價。
(2)體態(tài)語言的應用
在音樂游戲中,教師的體態(tài)語言格外重要,它具有三種功能:
* 示范或榜樣的功能。因為音樂游戲是用體態(tài)語言組織的藝術活動。
* 解釋或強調講解內容的功能。無論是在探索性、模仿性還是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中,教師在講解動作要求時都應配合體態(tài)語言。
* 發(fā)起、維持或結束幼兒行動的功能。如果教師經常使用有聲語言發(fā)起或結束幼兒的行動,不但無法引起幼兒的注意和正確反應,而且可能因制造更多的噪音而增加自己和幼兒內心地煩躁和焦慮。
以“小豬蓋房子”B段獅子檢查房子造型的環(huán)節(jié)為例,我們來看基礎值得注意的教師語言信息。
聽聽誰來了?(音調放慢、拉長,語氣、神情神秘.暗示幼兒要注意聽辨,同時,錄音機播放獅子的吼聲。)
獅伯伯來了,小豬蓋好房子了嗎?(停頓,目光環(huán)視,檢查房子造型是否完成。)
獅伯伯看到了尖頂的房子。(快速觀看,及時反饋。)哇!這座花形的房子真美!(伸出大拇指,使用真誠肯定的語氣,并靠近“房子”,表現出贊賞式的體態(tài)語言。)
在這個片段中,教師將有聲語言和體態(tài)語言的應用融為一體,使用了“邊檢查、邊反饋調整”的教學策略,所用語言簡短、明確,減輕了幼兒理解、記憶、反應的負擔。
3.音樂游戲中的情緒調整
在音樂游戲中,將幼兒群體的情緒保持在適度興奮的水平,使他們始終圍繞目標進行活動,而避免興奮點轉移或擴散,這對教師來說是一個考驗?,F以“快樂的小魚”試教過程中出現的“興奮擴散”現象為例,來探討情緒調整的策略。
在散點運動的狀態(tài)下,教師組織幼兒創(chuàng)編魚游、魚吃食動作,由于教師引導幼兒用“啊嗚”聲來表現魚吃食的樣子,結果幼兒高度興奮,不管出現什么音樂,孩子們都沉浸在一片“啊嗚”聲中,無法控制。
針對幼兒這一情緒狀態(tài),教師在游戲中作了一些調整:一是在多通道感受音樂后,讓幼兒坐在位子上看圖譜做魚游、魚吃食的動作,在相對安靜的狀態(tài)分辨一個樂句前半句游、后半句吃的動作結構,并遷移生活經驗,提示幼兒小魚吃東西是沒有聲音的,鼓勵幼兒用動作表現魚吃食的樣子。二是在散點站位游戲環(huán)節(jié),教師在轉換動作時用夸張的動作暗示幼兒做好準備。這兩個策略幫助幼兒主富了動作語匯,有效避免了“渙散感”“茫然感”和“興奮擴散“鄧部署是的情緒狀態(tài)。
綜上所述,教師在設計和組織音樂游戲時,應處理好這洋幾對關系:
* 教育與娛樂 音樂游戲不應該僅僅讓幼兒滿足于娛樂,而應該讓他們在娛樂的同時增長知識和經驗,促進各種能力的發(fā)展。
* 規(guī)則與自由 音樂游戲中的寬松、自由必須建立在一定規(guī)則的基礎上。
* 現實與創(chuàng)造 在音樂游戲中,教師要鼓勵幼兒在現實的基礎上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
* 自主與指導 教師在鼓勵幼兒自主嘗試、探索的前提下,給幼兒適當的幫助是非常重要的,它能讓幼兒在嘗試的過程中獲得成功感和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