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歌唱活動“小老鼠打電話”案例診斷分析
幼兒園歌唱活動的目標在于引導幼兒運用嗓音探索歌唱,感受并體驗歌曲的旋律,了解音樂所表達的思想情感和意境,感受音樂的美,發(fā)展傾聽和表征技能。然而,長期以來,許多幼兒園的歌唱活動按“教師范唱、幼兒學唱”流程開展,這種鸚鵡學舌式的教學方法,以演唱技能訓練為導向,無法提升幼兒審美情趣和感受音樂美的能力。本文以中班歌唱活動“小老鼠打電話”為例,談談歌唱活動的組織要點。
一、活動案例實錄
[活動目標]
1.理解歌曲內容,會演唱歌曲。
2.能隨著音樂游戲,體驗音樂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音樂《小老鼠打電話》。
[活動過程]
1.游戲“打電話”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學唱歌曲的興趣
師:你們都有打過電話吧。今天你們各自找個好朋友打電話,邀請他一起玩吧。
幼兒自由選擇同伴,互相打電話。活動中,教師重點關注幼兒打接電話時的語言交流情況。
2.教師范唱歌曲,引導幼兒理解并演唱歌曲
(1)教師范唱歌曲,引導幼兒理解歌曲內容
教師范唱,之后提問:“歌曲里有誰?它在干嗎?想找朋友做什么?誰接到電話啦?”
幼兒發(fā)言,教師引導幼兒了解“小老鼠打電話,想找朋友過家家的,結果貓接到電話”等歌曲的主要情節(jié)。
教師再次范唱,之后提問:“歌曲里小老鼠打電話時拿出來什么?撥打的電話號碼是多少?小老鼠是怎么打電話的?”
幼兒發(fā)言,教師引導幼兒學說歌詞“電話本手中拿”“5-4-3-2-6-7-8”“喂喂,你好呀,請你快到我的家”“好好,知道啦,馬上就到你的家”。
多數(shù)幼兒認真傾聽教師的范唱,部分幼兒積極回答教師的提問,活動中教師一直強調:“歌曲里是怎么說的?誰能用歌曲里的話來說一說?”接著,要求幼兒一起來說歌詞。
(2)引導幼兒嘗試輕聲跟唱、分組演唱
教師大聲演唱,幼兒跟唱。
師:“大家都能跟著老師一起唱了,這次老師不唱,請小朋友自己大聲地演唱,好不好?”
幼兒獨立演唱,當遇到歌詞不熟悉的地方時,教師加入演唱。
師:“大家唱得都不錯,下面請男生唱一遍,女生唱一遍,聽聽誰唱得好聽。”
男生與女生分別演唱。
(3)引導幼兒分角色完整演唱歌曲
教師請左邊的幼兒當小老鼠,右邊的幼兒當小貓,引導幼兒分角色完整演唱歌曲。左邊的幼兒一邊唱歌一邊做著老鼠害怕的樣子,右邊的幼兒一邊唱歌一邊做著“貓要捉老鼠”的樣子。
幼兒開心地做著動作,教師不斷提醒他們不要只做動作要記得用好聽的聲音演唱。
3.教師帶領幼兒玩“小老鼠打電話”游戲,引導幼兒進一步練習演唱歌曲
(1)教師講解游戲玩法
游戲玩法:一部分幼兒扮演老鼠,另一部分幼兒扮演貓,大家一起演唱歌曲,老鼠和貓的對話結束后,當聽到“喵”時,“小貓”跑進“老鼠”家里捉“小老鼠”,“小老鼠”趕緊躲起來。
(2)引導幼兒討論角色的分配及躲避貓的方法,并用動作表現(xiàn)
幼兒自由選擇角色,有的幼兒說“貓”要加快速度才能追到“小老鼠”,有的幼兒說“小老鼠”要快速地跑回家里躲起來,要是來不及可以裝死躲過貓。教師嘗試鼓勵“小老鼠”創(chuàng)編各種躲避“貓”抓捕的動作。
(3)分發(fā)頭飾,引導幼兒伴隨音樂游戲
游戲時,幼兒對“貓鼠互相追逐”十分感興趣,教師不斷地強調“大聲唱出來”“小老鼠躲避貓的動作再多些”。
4.活動結束
幼兒在教師的帶領下自然結束活動。
二、案例診斷分析
1.活動過于關注歌唱技能的練習,忽視了引導幼兒感受歌曲的旋律
從案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無論是活動目標還是活動過程,教師只是關注幼兒會演唱歌曲,讓幼兒不斷地模仿演唱,沒有為幼兒的主動感受體驗提供機會,忽視了引導幼兒感受歌曲的旋律,幼兒始終處于被動學習、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