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課堂教學中的“參與”反思
在音樂教學中,我們往往對學科特點這個本質問題缺乏應有的重視,致使教學出現(xiàn)許多事與愿違的狀況。音樂本來是最有感染力的藝術,音樂教育,從根本上說是藝術、審美的教育,能否感受音樂,親近音樂的感知直接根源于人類的本性,只有通過情緒體驗,自身“參與”,才能使這種感知能力健康發(fā)展,同時,對音樂的情緒體驗和“參與”是引發(fā)受教育者興趣和熱情的關鍵,也是技能發(fā)展的原動力并直接構成音樂能力的核心。
參與學習,作為一種學習手段,作為一種理念,伴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深入到我們音樂教師的教學活動中,在我們的課堂里隨時都能看到“積極參與”的環(huán)節(jié),但是回顧整理聽課記錄,反思一些課案時,我卻常常想,有些音樂教師為重視課堂紀律,忽視學生的積極“參與”,課堂紀律的好壞是衡量教師組織課堂教學的一個組成部分。因此,不少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始終不忘把學生的安分守己擺在第一位,學生稍有“活動”,教師就嚴加管制。這樣的課,學生難以對音樂進行感知,難以在音樂學習中營造一個和諧的內心世界,也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和自信心的形成。怎樣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實現(xiàn)積極、有效的參與學習呢?下面我就多年教學經驗談談我的一些教學感悟:
音樂教育家柯達依認為:“音樂教育首先要通過音樂與身體結合的節(jié)奏運動喚起人們的音樂本能,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敏捷的反應能力,進而獲得體驗和表現(xiàn)音樂的能力?!?/P>
一、 建立課堂教學常規(guī),改善教學條件,營造學習氛圍,是學生有機會參與的基本條件。
音樂教學常規(guī),是指所有有利于學生體驗音樂感受音樂和創(chuàng)造音樂的手段、方法和途徑。
真正的音樂教學常規(guī)應該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的所有環(huán)節(jié),如唱歌。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唱歌教學是一項重要的內容,教師用生動、形象的故事、教具創(chuàng)設學習新歌的情景。提高學生的興趣是一種自覺的動力,音響效果與視覺形象的刺激,讓學生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再有就是唱歌能力的培養(yǎng)要在穩(wěn)定節(jié)奏感的基礎上通過學生的視唱、聽音、劃拍、等一系列內在因素的積極參與來完成。又如欣賞音樂,學生正確感悟音樂作品的內涵,獲得音樂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悅和認識的滿足。學會傾聽、有仔細聆聽的習慣,有默唱音樂的習慣,有聽音樂遐想的習慣,有聽音樂自我陶醉的習慣等;在小組的討論中,有積極發(fā)言的習慣,有能尊重他人、傾聽其它同學發(fā)言的習慣;學生們能拓寬思路,深化認識;提高語言的理解和表達能力,更新思維方式;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在教師的課堂引領中,有積極大膽提問的習慣,有爭先恐后、別出心裁、充分自信、展現(xiàn)自我的意識。在課堂音樂教學中,只有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方可發(fā)揮音樂其獨有的功效。任何把學生看成是機械性地接受知識的容器,忽視學生在課堂上的主動參與性的教學方法都是片面的、不可取的。
當然,課堂教學常規(guī)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所能及的,應持之以恒,不在朝令夕設,要讓學生逐漸接受和習慣這種組織形式及要求。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后,一些開放性的音樂活動便能做到活而不亂、動靜相宜,音樂的參與才能積極有效。
改善教學條件,音樂教師要積極爭取學校對音樂教育的重視,努力改善教學條件,如開設合唱、舞蹈、器樂等專業(yè)教室,添置音樂教學設備等物質條件。要發(fā)動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藝術知識和掌握的藝術技能美化校園、教室,形成參與的好環(huán)境。通過校園廣播、電視、櫥窗、校報等信息渠道為學生提供各種藝術信息,形成良好的藝術信息環(huán)境。通過組織聲樂、器樂、舞蹈等競賽活動,創(chuàng)設參與競爭的氛圍,形成參與競爭環(huán)境。
二、教學的設計符合教學對象――學生,這樣才能夠保證學生參與學習。
教學常規(guī)僅僅為我們的教學實施提供了環(huán)境保證。而保證學生參與的關鍵是我們的教學設計:你的教學設計是否符合學生的生理年齡特點、認知水平及學生心理期望;你的教學設計是否鮮活有創(chuàng)意,學生樂意接受和參與;你的設計是否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和實踐的沖動。
一節(jié)好的音樂課堂教學設計,我認為必須是與教學對象的年齡特點、心理接受能力及期望相符的,離開了這一點,再華麗的設計也是沒有意義的。例如人音版第十四冊教材中的《春天來了》,我聽了一堂課,有位教師在開這堂課時,先請同學們欣賞了許多春天美景的圖片,感受了春天的氣息后,引出了課題“春天來了”,教師請同學們欣賞樂曲《春天來了》。同時思考以下問題:1.樂曲演奏的形式怎樣?有哪些樂器?2.表達了什么樣的一種情緒?3.表述了怎樣的景象?在播放了一遍音樂后讓學生回答。結果,學生除了對“有哪些樂器”會正確回答外,其它幾個問題都只能零碎地說上幾個詞來,并沒有多少理解,尤其是對“景象”的回答更是不得要領。
這幾個問題對于初中一年級學生來說,如果有一定的鋪墊、引領,并不是很難的??墒怯捎趲孜唤處熢谛蕾p音樂前沒有做好鋪墊,對樂器的特性、音樂材料及欣賞前學生的心理準備缺乏描述和引導,導致了學生對音樂感受的局限性,使得這堂課音樂“參與”課成了無效的勞動。
三、教學活動多樣,課堂氣氛民主是學生積極參與的內驅力.
新課改革是將課堂學習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構建平等、自由、和諧的課堂秩序,創(chuàng)建合作交流、主動探究、人人參與的課堂教學新形式。
課堂教學中,活動的設計、層次、水平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參與意識。
這是一節(jié)初中一年級的音樂課,內容是《非洲的靈感》,在感受體驗階段,學生聽得很認真,討論也很熱烈,一切按照教師的教學計劃逐步進行。而當教師介紹“非洲鼓”時,意外發(fā)生了?!跋旅嫖覀儊斫榻B非洲鼓”,教師的話音剛落,教室里便響起了拍桌子的敲擊聲,一下、兩下------直到一片,課堂亂了秩序,局面無法控制。而此時,教師靈機一動,用身邊的教具――鼓,打起了節(jié)奏x xx x x,而且有意地放慢速度和加大音量,很快有學生手拍桌子隨聲附和起來,隨即,全班同學都跟著教師的鼓聲拍了起來,起先還有點零亂、無規(guī)律,接著就找到感覺,變得整齊而統(tǒng)一……隨后,教師又順勢介紹了非洲樂魂――鼓的特殊節(jié)奏,并教學生配上簡單動作和演唱歌曲《咿唷勒啦》,課堂氣氛輕松、活躍,教學效果非常好。
四、組織音樂活動,培養(yǎng)實踐能力是學生參與學習的重要渠道。
音樂課外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參與音樂學習能力的又一重要途徑。通過多種渠道借助學校興趣小組、家庭教師、校外教育機構的力量組織開展音樂活動,把學校音樂教育與社會實踐結合起來,不僅能豐富學生的想象,為學生提供藝術參與的源泉,而且能進一步激勵學生學習動力,確立參與的意識。例如組建合唱隊,經常開展訓練活動,就能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能力。因為在演唱時,演唱者必須有合作精神,和諧統(tǒng)一。另外,學生經常參加比賽和演出活動,都給他們提供了很好的鍛煉機會。學生的接觸面廣了,膽子大了自信心足了,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和發(fā)展。
新課改背景下的課堂音樂教學,應該是師生共同體驗、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表現(xiàn)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在這里,參與不僅是一種態(tài)度,也不僅是一種理念,它是我們每一位音樂教師讓我們從事的學科成為學生要學、能學、會學的最為基本的教學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