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形象思維訓練
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要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造性才能的人。他既要有高度的抽象思維能力又要有高度的形象思維能力,而這兩種能力正是人的左、右腦所分別具有的優(yōu)勢功能。在過去的教育中,由于受形象思維是低級的思維活動,抽象思維是高級的思維活動,這種片面觀點的影響,對形象思維的研究很不夠。形象思維活動只局限在幼兒階段,甚至在小學階段就忽視了形象思維訓練,即使象音樂這樣一門主要是開發(fā)右腦功能的學科,也忽視了形象思維訓練。音樂是兼有表情性和造型性的藝術,又具有不確定性的特點,在培養(yǎng)情感和聯想、想象力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過去的音樂教育忽略了這方面的培養(yǎng),過多地注重音樂知識和技能的傳授,限制了學生形象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我們有必要在音樂教學中加強形象思維的訓練。
根據形象思維的特點,我們可以通過培養(yǎng)直覺能力、情感、聯想和想象,音樂記憶力、創(chuàng)造力五個方面進行形象思維訓練,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
一、豐富音樂的表象積累 培養(yǎng)學生的直覺能力
人們對各種事物的感知能力是形象思維的基礎,只有豐富的表象積累才能為形象思維提供廣闊的天地。知覺的范圍很廣,如視覺、聽覺、觸覺等。音樂是培養(yǎng)聽覺的重要手段,有較強的聽覺能力對提高直覺能力有根大幫助,可以促進形象思維的發(fā)展。
音樂的表象積累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對各種音樂要素的表象積累,二是對各種音樂作品的表象積累。
音樂語言是由音樂的各種要素組成的,如旋律、節(jié)奏、音色、和聲等。把音樂課簡單地認作教歌的過程是片面的,加強形象思維的訓練就要注意各種音樂要素的表象積累。
比如我們在教授《小紙船的夢》時不僅要讓學生會唱,還要學生通過唱這首歌感到旋律的優(yōu)美、節(jié)奏的舒展、力度的變化,以及伴奏中琵音的效果等。經常的訓練就可以逐步提高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了。
熟悉更多的音樂作品是積累豐富的音樂表象另一種重要方式。作曲家之所以會創(chuàng)作出風格各異的作品,和他們有著豐富的音樂作品表象積累有很重要的關系。
他們隨時隨地注意搜集各種音樂素材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之中,如德沃夏克《自新大陸》交響曲的慢板樂章取自一首黑人民歌,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響曲》第四 樂章以俄羅斯民歌《田野里有一棵小白樺》為主題、我國作曲家劉熾的《我的祖國》的旋律則是從幾十首中國民歌的旋律中誕生的。大量的音樂作品表象積累豐富了人的形象思維,對發(fā)展創(chuàng)造力有著很重要的意義,因此在音樂教學中我們要讓學生大量掌握音樂作品,從最新的音樂教材統計在小學階段學生將會演唱一定數量的歌曲,欣賞古今中外的音樂作品135首,這將大大地加強學生音樂表象積累,為發(fā)展形象思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通過音樂培養(yǎng)豐富的情感形象
思維的一個重要特征是情感性。從心理學的角度看,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態(tài)度的體驗,人們?yōu)榱吮磉_自己的感情往往借助于聲音的表現。從喊叫、歡呼到引吭高歌都是感情的流露,而音樂則是最善于表現感情的藝術。柔美、慢速、稍弱的音樂同人們平靜的心境是吻合的,激烈、快速和強的音樂同人們激動時的心情是相似的,而下行的旋律造成的壓抑的感覺又同人們悲傷時的心情一樣,因此人們常常用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而在強烈的音樂感情因素影響下,形象思維則得到更大的發(fā)展。
通過音樂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情感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運用一切方法啟動學生的積極性,如現在所提倡的愉快教學、參與教學、趣味教學都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其次要鼓勵學生運用音樂表現自己的情感。演唱和演奏就是表達內心感情的最好方式,因為演唱和演奏的過程就是內心情感抒發(fā)的過程,是內心情感更深層的流露,也是感情的一次升華。比如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流亡的學生聚集在一起,總要唱起“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表達對淪陷的家鄉(xiāng)的懷念和對日本侵略者的仇恨?!抖吃隆冯m然是一首優(yōu)秀的中國作品,但也能使外國人產生同樣的情感。日本著名指揮家小澤征爾在指揮該曲時,就體驗到了一種深深的“斷腸之感”。
在音樂教學中啟發(fā)學生的情感和演唱、演奏是分不開的,投入了豐富的情感會使歌聲(樂聲)更富于感染力,反過來又會激發(fā)學生更為深厚、強烈的情感活動。
三、培養(yǎng)聯想和想象力發(fā)展形象思維
聯想和想象是形象思維的主要思維方式。作曲家創(chuàng)作音樂的過程首先是一個形象思維的過程,無論是從生活中提取的題材還是從文藝作品中提取的題材;無論是觸景生情有感而發(fā),還是從某種藝術中萌發(fā)靈感而成,總之都是在他頭腦中最先出現他感興趣的形象,然后運用音樂語言和音樂表現技巧創(chuàng)作而成。當我們欣賞一首音樂作品時也必然要沿著作曲家為我們創(chuàng)作的音樂形象出發(fā)去探尋作曲家創(chuàng)作時的形象原型。盡管很遺憾,由于音樂的不確定性,我們往往不能,有時甚是不可能再回到作曲家創(chuàng)作時的形象原型,但對音樂的情感感受卻可能會是十 分強烈而相似的。從同一情感感受出發(fā)產生各種各樣的想象,這正是培養(yǎng)聯想力和想象力的好機會。比如當我們聽到一段歡快的音樂時,產生的想象會是多種多樣的:朋友的聚會,節(jié)日的狂歡,豐收的舞蹈,郊游的喜悅等等。
在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聯想力和想象力可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
1.掌握音樂的表現手法。?這是引起聯想和想象的必要條件。如鋼琴的快速琶音好像流水,長笛三度音好像鳥嗚,定音鼓的輪擊好象雷聲,快速半音階下行的旋律好象下雨的形象等等。
2.積累約定成俗的曲調。?它可以使人產生對某一特定地區(qū)風土人情或特定歷史背景的聯想。如,聽到《信天游》就可以聯想起黃土高原的景象,聽到《茉莉花》就好象見到了秀麗的江南水鄉(xiāng)。
3.鼓勵學生在特定情感基礎上的“瞎想”?。過去的觀點是避免學生在欣賞音樂中編故事,如果在正確感受音樂情感基礎上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是否對發(fā)展形象思維有更大的好處呢?
4.經常進行選擇性想象訓練。?教師首先提供一個想象的范圍,由學生選擇適合的音樂。比如教師提出一個田園的景象,學生可以選擇《森吉德瑪》、《田園》、《龜兔賽跑》開始音樂等。
5.豐富學生各方面的感受,增加想象的深度和廣度。
四、加強音樂記憶促進形象思維發(fā)展
形象記憶是右腦的功能之一,加強記憶力的培養(yǎng)可以促進形象思維發(fā)展。思維是非常依賴于記憶的,由于音樂具有流動性的特點,因此追蹤和理解音樂就必須依靠己憶去完成。也就是當音樂的實際音響消失之后,在心里仍然要保留這個“音響”,這就是“內心音樂感”。這種能力的形成對提高記憶力有很大的幫助。
記憶的方式概括起來有兩種,一種是抽象記憶,另一種是形象記憶,即把記憶同某種形象聯系起來。凡是記憶力強的人,他們的形象記憶能力都很強。如一 個高段的棋手能夠不看棋盤與人對弈,實際上在他的頭腦里有一個棋盤的形象,一幅圖勝似千方萬語。音樂家的記憶一般都很強,莫扎特能夠憑記憶把多聲部的《贊美歌》記錄下來,門德爾松能把遺失的管弦樂總譜憑記憶再寫出來。
在音樂教學中加強記憶力的培養(yǎng)可以:
1.聽記旋律。教師彈奏一般旋律,學生用模唱式唱名唱出。
2.旋律聽記填空。如56│54│(32)│1-│,教師彈奏括號中的音,?由學生填寫。3.記憶主題。大量地記憶各種主題,提高音樂的記憶力,力求做到博聞強記。
4.默讀樂譜,訓練內心音樂感加強記憶。
5.反復欣賞。為了保持記憶,在一個階段之后,重復欣賞已學過的作品。
五、把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與發(fā)展形象思維結合起來
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對傳統教育的改革,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了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方法,即使是經過改革后的啟發(fā)式教學也存在著把學生的思維限制在教師所規(guī)定的范圍內的弊玻在音樂教音中,過去我們認為學生會演唱、演奏就是個好學生了,現在看就不夠了,不僅會演唱、演奏,還要會創(chuàng)作,才是好學生。
只有敢于創(chuàng)新,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才能成為一個有創(chuàng)造性才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