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柯爾文手勢在小學音樂課教學中的作用
摘 要:柯達伊音樂教學法在近些年來受到了音樂教師的重視,在音樂課教學中的運用比較廣泛。而柯爾文手勢則是這一教學法的組成部分,能夠利用不同手勢與高低位置來代表不同的唱名,幫助學生有效體現(xiàn)唱音的高低關系。主要以人教版小學音樂教學為例,探討柯爾文手勢在其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柯爾文手勢;教學方法
新時期音樂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開展各種生動的音樂實踐活動,以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并培養(yǎng)其音樂情趣,促進其各項音樂能力的發(fā)展,同時提升其音樂素質(zhì),增強其情感體驗,陶冶其高尚情操。在這樣的背景下,柯達伊教學法中的柯爾文手勢被引入了小學音樂課堂,以其直觀形象的教學優(yōu)勢,被用于提高小學音樂教學質(zhì)量。
一、柯爾文手勢的基本概述
在音樂領域,音高關系具有較強的抽象性??紤]到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教師引入了柯爾文手勢??聽栁氖謩葜饕侵缚梢詭椭鷮W生直觀又形象地理解首調(diào)唱名體系中各個音級之間存在的高低關系、調(diào)式音級的傾向等等??梢哉f,在教育領域,柯爾文手勢是師生在音高和音準調(diào)整方面的一種肢體語言交流方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一般可以用直觀的柯爾文手勢來形象地表達出各個音的相對高度[1]。而學生在觀察教師作出的柯爾文手勢時,理解難度降低,可以很好地掌握音準。當前的小學音樂課教學實際上具有一定的低效化問題,柯爾文手勢的引入是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措施。教師要在創(chuàng)新音樂課教學方式方法的過程中,積極應用柯爾文手勢,將其教育功能與作用充分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提高音樂課的教學質(zhì)量。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柯爾文手勢的作用
國內(nèi)的小學音樂教學多數(shù)還在沿襲“教師示范、學生跟唱”這一教學模式,這就意味著音樂課淪為單純的唱歌教學。這一教學現(xiàn)狀必須做出改變,教師要在新時期積極構(gòu)建具有人本化特征的生成性課堂,實現(xiàn)音樂教學的革新。而這一目的,可通過柯爾文手勢與音樂課結(jié)合的教學模式來實現(xiàn)。
(一)柯爾文手勢可克服教學難點
小學生對音樂知識中的抽象內(nèi)容缺乏良好的理解能力,使其學習效果并不理想。而柯爾文手勢的引入能夠克服這一教學難點,將抽象的內(nèi)容直觀化、形象化。比如音準教學一直以來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難點內(nèi)容,教師可利用柯爾文手勢來克服其中的教學難點,幫助學生解決音準學習難題。具體而言,在音準教學中,教師可通過柯爾文手勢來對每個音的相對高度進行形象表示,讓學生根據(jù)具體的手勢來獲知信息,進而正確掌握音準知識。在柯爾文手勢中,小字一組do的位置大約與人體的腰腹部平行,而do之后音準的手勢位置會相應地依次升高,直到小字二組do′的手勢位置大概會在頭頂之上。這種學習方法既直觀又形象,可幫助學生準確地掌握音準。
(二)柯爾文手勢可提高音樂學習效率
在小學音樂中,姿勢創(chuàng)造出聲音的這一音樂過程,被稱為聲勢。而聲勢是小學生在音樂學習中非?;A又重要的音樂節(jié)奏訓練內(nèi)容。聲勢一般有拍手、拍肩、拍腿、跺腳等等,在聲勢訓練中,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聽覺能力、反應能力和記憶能力,還能幫助學生更好地辨別音的高低和音的強弱。而在音樂節(jié)奏訓練中采用聲勢練習法時,教師可以利用柯爾文手勢來搭橋,提高學生的訓練效果。比如在人教版小學音樂《火車咔咔咔》的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用聲勢來表現(xiàn)出“火車前進”的特點,讓這首樂曲富有動感。此時,教師就可以引入柯爾文手勢。即通過嘴巴、手腳、腿部、耳朵、眼睛和腦袋等多個部位來作出柯爾文手勢,同時結(jié)合聲勢動作,為樂曲伴奏。在這個訓練過程中,學生會更深刻地記住這一樂曲,還會鍛煉學生在音樂表達方面的協(xié)調(diào)能力。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樂曲分析,可以有效提高學生對樂曲的理解能力。
(三)柯爾文手勢可優(yōu)化合唱教學
在小學音樂中,合唱教學是比較重要的內(nèi)容。只是合唱教學具有低效化的問題,尤其是音程方面的訓練成效并不好。因此,教師可利用柯爾文手勢來對音高距離進行形象表示,讓學生在視覺作用下,直觀地感受到音程的大小,有利于學生準確地唱好歌曲[3]。比如在人教版小學音樂《大鐘和小鐘》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示范的柯爾文手勢,將大鐘堅定有力的音樂特點、小鐘跳躍的音樂特點都在合唱中表現(xiàn)出來。在這樣的訓練過程中,充分利用柯爾文手勢可以幫助學生有效地唱準高聲部和低聲部,既降低了合唱學習難度,又可培養(yǎng)學生對合唱的學習興趣,實現(xiàn)了合唱教學的優(yōu)化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