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策略研究
例如在學生的課余時間,根據(jù)學生的喜好讓學生們多多參與自己喜歡的活動,無論是哪種藝術形式,只要是對學生身心有利的活動都應當大力支持。對于音樂來說,喜歡看書的學生可以安排學生自主去書店查閱音樂相關書籍,去自主學習藝術家的生平事跡,充分理解作品背后的含義和社會價值。喜歡樂器的同學可以讓其準備平日里練習的樂器,并在課堂上演奏給其他同學,并講解該樂器的基本知識,讓其他同學也能了解樂器的魅力所在。鑒賞音樂的同時了解樂器的基本操行,拓寬學生的知識文化水平。當今很多時候家長和一些教師為了一味提高學生文化課的成績,而大量的減少學生課余時間,這種情況下學生并沒有時間投入到自己的興趣愛好中,這在打擊了學生好學性的同時也忽視了對于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新課改之后,教學目標是要培養(yǎng)出全面發(fā)展的學生,關注學生的興趣愛好,幫助學生利用愛好來學習,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讓想象力充滿整個學習過程,這樣學生便可以對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滿了各種想象力和好奇心,這樣健全了學生的身心同時還可以幫助各個學科教學的開展,更加符合新課改的要求,提高課堂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結合其他藝術形式
藝術其實是相通的,我們完全可以把詩詞文化融入到音樂鑒賞課程中。如向同學們講解由鄧麗君所演唱的《但愿人長久》,便是對蘇軾的《水調歌頭》的改寫??v觀全文,并沒有上來就表達出自己的情感,而是隱晦的,含蓄的把作品的情感淡淡表述出來,巧妙地使用留白手法,給予讀者大量的想象空間。全詩并沒有詳細描寫對其弟蘇轍的無盡思念和思鄉(xiāng)之情,更多地是在思考人世間的悲歡離合,同時面對官場上的失意想超脫于自然但又擺不脫現(xiàn)實中的思念思鄉(xiāng)之情。最后在通過音樂歌曲的形式,加以鄧麗君與生俱來的幽幽情懷和飽含著一絲淡淡悲傷的演唱方式,把這個歌曲的溫柔莊重思鄉(xiāng)和家國之情完美的詮釋了出來。
同理,我們也可以把畫作融入到課堂中,課堂上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們展示江南水鄉(xiāng)的曼妙景色,讓學生們聯(lián)想當?shù)氐娘L土人情,并在腦中先構架出一個故事,把自身融入到環(huán)境中,并讓學生聆聽長笛、古琴、琵琶等樂器,情景交融的在腦海中呈現(xiàn)畫面,感受柔美的西湖水,感受小橋流水的夕陽西下。畫面融入音樂,再由音樂聯(lián)想到畫面,這樣不斷循環(huán)下,在學生腦中就可以激發(fā)想象力,把本來枯燥的古典樂欣賞環(huán)節(jié)變得生動形象。理解音樂不僅僅是用耳朵聽的,更多地而是用心去感受演奏者的情感,把音樂融入生活,生活又到處映射著音樂的存在。
藝術是人類文化的瑰寶,藝術并不是里生活很遠的東西。讓學生們了解音樂,了解藝術的存在形式,了解各種形式藝術之間的相同之處,這樣教學模式下,不光光是把學生的想象力提高了,還一定程度上把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提高,在通過音樂讓學生學會知識,學會鑒賞,并把這一種能力轉化為想象力。不僅在音樂鑒賞課堂上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并可以應用到其他的學科授課中,幫助小學教學的高效率。并這樣運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有效落實新課改的授課要求。
三、總結
小學教育中要把學生始終作為教學的主題。而其中音樂鑒賞課堂上要十分重視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想象力,不僅提高了學生綜合素質,還能大大的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聽懂音樂更懂音樂。音樂是貫穿日常生活學習當中的,讓學生不光是在課堂上發(fā)揮想象力,也要對生活充滿好奇心和熱情,有著理想和抱負。
參考文獻:
[1]張俊蓉.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J].黃河之聲,2019(10):115.
[2]鄭蓉榕.小學美術教學中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19(16):37-38.
[3]林惠芳.小學閱讀教學中學生想象力的培養(yǎng)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5(10):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