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樂器進課堂的兒童心理及對策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福建省泉州市實驗小學 陳懷哂


為了使學生在兒童時期盡早地接受較全面的音樂教育,器樂引進音樂課堂,已有過多種多樣的試驗形式,器樂引入課堂,不僅豐富了課堂,而且在發(fā)展兒童的知識、技能、智力諸方面,有著特殊的功能和效益。只要授之有方,教學得法,學生是能掌握好簡單樂器的演奏的。我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口琴豎笛教學的。三年級的學生,絕大部部分沒有接觸過樂器,他們能否和樂器交上朋友 ,是很關鍵的。這時期的學生最感興趣的是經(jīng)驗知識及具體的材料,喜歡新穎的,可以獨立思考的學習內(nèi)容。
17世紀捷克教育J.A.夸美紐斯說:"興趣是創(chuàng)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教育環(huán)境的重要途徑之一"。所以,樂器教學的第一步應是培養(yǎng)學生對樂器的興趣和感情。課堂上,教師在拿出了口琴豎笛,向學生介紹這些樂器的結構、性能及使用時的注意事項時,應講些有關這些樂器的小故事,并用這些樂器演奏一些他們所熟悉的歌曲(這是很有必要的,也是最富有吸引力的做法)。學生們會露出喜悅興奮的心情--"我也要學"。接著便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當學生第一次拿到樂器時,還沒等教師講解如何學演奏,便個個迫不及待地"吹奏"起來。課堂頓時被攪"亂"了,但這其實是個很好的兆頭,這說明他們對手中的樂器產(chǎn)生了興趣,所以在開始的幾分鐘內(nèi),應允許他們自由地活動。盡情地"吹奏"。然后再請他們靜下來,指出演奏樂器是要有一定的技巧的,但只要認真勤學,都能較好地學會基本的演奏方法。器樂的學習離不開實踐,學生在認識樂器后,最終的目的是實踐。
我們知道,從事任何活動都必須保持集中注意的品質(zhì),課堂上,學生剛有了樂器,他們這時的注意帶有明顯的情緒色彩,被樂器這一新奇的東西所吸引,所激動,應充分把握住這一段時間,向學生講解樂器的基本演奏姿勢及吹奏方法等,并指導他們進行基本功的練習。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的注意力會有所分散,不穩(wěn)定、不持久,他們在學習中往往出現(xiàn)隨意性的吹奏,這會削弱練習效果,這時,要及時地讓他們停下來休息,由教師演奏些他們學過的歌曲,或是旋律優(yōu)美的小曲,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根據(jù)學生的有意注意時間較短,無意注意仍起著重要作用的規(guī)律,將學生器樂學習推在一堂課的前15分鐘,因為相比之下器樂教學在某種程度上比歌唱欣賞教學的難度大些,要學生較長的時間用意志努力去進行有意注意的學習,或只依靠無意注意的學習,都會影響學習效果。只有合理安排,動靜搭配,把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結合起來,互相交替轉換,才能使學生的學習始終保持在較積極的狀態(tài)之中。
學生初樂器時,往往會顧此失彼,如吹豎笛時,口的運氣要配合手指的正確指法同步進行。但他們最初總要先借用視覺的幫助,指頭一個一個地蓋在笛孔上,再放到嘴上。這樣往往心里想到所要吹的音符,又忘了指法,或是笛孔沒按嚴。吹口琴時,不善借助聽覺在口琴上找到正確的音位,往往是先數(shù)出第九格"do"音,再開始吹,有的連基本的吹奏方法、姿勢都不正確,也覺察不出,或是難于做到肌肉放松及呼吸的均勻。這都與他們注意的分配的學習基礎不熟有關。教師要及時發(fā)現(xiàn),不斷提醒、幫助他們。先讓學生在熟悉一個要求后,再提出新的學習任務。如初學豎笛時,別急于馬上練吹奏,而先把正確的持笛方法告訴學生,讓學生把手指逐個分配到六個笛孔上,看看有否按嚴,然后作無聲練習。依次抬起音孔上的手指,再依次復蓋笛孔,反復練習幾次后,當他們熟悉了手指與孔位的關系后,再作有聲練習,開始習奏。吹口琴則要先分辨兩端音的高低走向,交代正確的吹奏:應是低音一側放在左邊,高音一側在右邊,不可倒翻,并指出音階中do、mi、sol三個音為吹音, re、 fa、 la、 si四個音為吸音。當學生在實踐中領會后,再吹奏一些簡單的練習曲。在練習視奏的過程中,可把樂曲或練習曲放慢練習,逐音清晰準確地發(fā)出,一小節(jié)或一個樂句練熟后,再整體練習,并逐步達到按樂曲的速度、力度、表情、技巧等要求演奏。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就逐漸能把注意力分配到圍繞同一任務而進行的幾種活動或幾個客體上。這時表現(xiàn)在能較快地克服上述的各種困難,并調(diào)動腦、手、眼、耳朵、口等多種感覺器官協(xié)同活動,進行較順利的演奏。學生注意力的特點還表現(xiàn)在轉移困難上,要他們從對一件事物的注意力轉移到另一件事物上常常不很容易。比如,學生在演奏中的差錯,經(jīng)常都是在同一個點上被"卡"住。這時,可讓他們停下來,冷靜地尋找造成"卡"住的原因,仔細分析,找出解決的辦法,重點練習。確實還過不了關,也可暫擱一邊,過一段時間再練習。經(jīng)過一定時間的訓練后,大腦神經(jīng)過程的靈活性不斷受到鍛煉,就能較有意識地、靈活地把注意從一件事物轉移到另一件事物上。學生的協(xié)調(diào)能力因此也會得到提高。
小學生對直觀具體的事物容易引起注意。他們理解的、目的明確的任務能完成得較好。為了引導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掌握好一種技能,教師要十分重視運用直觀教學的手段,在選編樂曲或練習曲時,選用一些他們學過的歌曲或其中的樂段作為練習,這樣也能起著直觀作用,使學生的注意力能集中在解決演奏技術的困難上。吹豎笛時,教師用夸張的指法手勢,以便讓學生能清楚看到吹奏的旋律應用的指法要求,并迅速地反映到自己的習奏中去,或是對樂曲進行必要的指法標記,這都能起到直觀形象的作用。
口琴教學中,可搞個口琴音階圖,掛在黑板上,分別用紅色標出吹音do、mi、sol,黑色標出吸音 re、fa、la、si,并配合手勢以伸、縮表示吹、吸,啟發(fā)學生在口琴上練習,同時強調(diào)學生用耳朵聽。然而直觀手段只能是起過渡性的輔助作用,過份強調(diào),往往會造成兒童學業(yè)習上的心理依賴,并有損于思維及吹奏技能的獨立發(fā)展。應積極地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一方面要啟發(fā)學生多動腦筋,積極思考,加一方面還要通過教學,教會學生如何思考。
如課堂上提問個別學生習奏的同時,要求其他學生注意聽,爾后請大家發(fā)表意見,提出優(yōu)缺點,并指出改正不足之處的辦法。有時一個學生在演奏上出現(xiàn)的錯誤,帶有普遍性,由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找出解決辦法,他們領悟也會快些,并且記憶深刻,有利于知識、技能的鞏固。而優(yōu)點方面,則能推動其他人的學習。還有請演奏較好的學生介紹學習樂器的體會。另外,學習樂器,要盡快地同視奏結合起來,當學生初步掌握了持樂器姿勢后,就應逐漸練習視奏,并在樂譜中適當?shù)丶尤胍恍┧俣?、力度、表情等記號,讓學生通過各種不同的角度接受來自視覺、聽覺、觸覺和運動感受的信息,培養(yǎng)了們他的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的思維能力。
經(jīng)過不斷學習,學生的演奏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出現(xiàn)明顯的能力差異之分,形成了好、中、差三類。對富有才能的學生,應注意發(fā)現(xiàn),結合課外培養(yǎng)。讓他們的能力得到進一步的發(fā)展。而那些接受能力差的學生,要多予幫助,對他們在學習上哪怕是很小的進步,都應及時肯定、表揚,調(diào)動其主觀能動性,并安排他們與學習好的學生同座,讓他們互幫。加上教師的課內(nèi)外輔導,逐步縮短距離,讓每個學生的能力都得到發(fā)展。
當學生能順利地演奏樂曲時,要加強其心智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應根據(jù)樂曲的內(nèi)容和表現(xiàn)特點,啟發(fā)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器樂教學,需要教師深入仔細地了解學生,注意兒童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因材施教,因人施教。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站內(nèi)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