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高中音樂審美自我確證的四個層面
摘要:高中音樂鑒賞過程中學生的自我確證是指學生通過對音樂作品的鑒賞,從知覺注意、情感交融、理性思考、創(chuàng)造力等四個方面進行音樂體驗,從而獲得與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相符合的審美確定或認可,其實質是音樂審美判斷力得到正確的確認。音樂鑒賞過程中的自我確認其實包括了作者的情感表達——音樂作品的自我確證,學生審美體驗的自我確認,教師圓滿完成教學任務的自我確證。本文僅研究高中音樂鑒賞過程中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自我確證。
關鍵詞:高中音樂課程標準;音樂審美;自我確證;核心素養(yǎng)
自我確證是審美的必要條件之一,音樂審美自我確證是指審美主體從音樂中以類似直覺的方式意識到自我的存在?!镀胀ǜ咧幸魳?a href=http://m.qzxapp.cn/kegaizhuanti/list04/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指出:要讓學生通過學科學習,逐步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音樂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審美感知、藝術表現(xiàn)和文化理解三個方面。核心素養(yǎng)目標的達成與實現(xiàn)程度和學生的自我確證能力相關,只有其不斷提高才能得以逐漸實現(xiàn)。因此,提高高中學生音樂審美自我確證能力,是高中音樂教師首先要研究的問題。
一、音樂審美自我確證的提出與研究的理論基礎
筆者在執(zhí)教過程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音樂審美存在著諸多問題。比如,學生對同一首作品的審美能力相差較大;對于作品的認知水平參差不齊;分辨不出不同類型音樂作品的差異……究其原因,筆者認為主要在于沒有及時讓學生的審美在官能、情感、理智和創(chuàng)造力等方面得到及時的自我確認,導致學生的鑒賞水平參差不齊。因此,本文擬從音樂鑒賞過程中自我確證的四個層面展開研究,并提出教學目標、教學目的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一)自我確證研究綜述
截至2023年8月15日,筆者以“自我確證”一詞為關鍵詞,在萬方數(shù)據(jù)知識服務平臺上搜索到相關學術論文共1666篇,其中關于“美與自我確證”主題的論文有452篇。其中,張黔的《審美中的自我確證》從簡單直觀式自我確定、對情愛能力的自我確定、對生活經驗的自我確定、對創(chuàng)造能力的自我確證、對超越性自我的確定五個層次,對審美中的自我確定進行了闡述;周慧結合張黔的《藝術美學導論》一書,簡要分析了自我確證在音樂藝術與其他藝術門類中的差異;敖明麗的《自我確證——從人的實踐角度談美》闡述美不僅來源于人類的實踐活動,更來源于在實踐活動中的自我確證。除此之外,并未發(fā)現(xiàn)對于高中音樂鑒賞課中學生自我確證的研究。本研究通過高中學生在音樂鑒賞過程中展現(xiàn)出來的自我確證四個層面的分析,實施《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所要求的:“進一步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著力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理想信念和社會責任感,具有科學文化素養(yǎng)和終身學習能力,具有自主發(fā)展能力和溝通合作能力”,進而實現(xiàn)發(fā)展學生審美感知、藝術表現(xiàn)、文化理解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
(二)自我確證研究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認為“人是一種自我意識的物種存在”(1),在談到共產主義實現(xiàn)的時候,他強調:“實際創(chuàng)造一個對象世界改造無機的自然界,這是人作為有意識的美的存在物的自我確證。”“正是通過對對象世界的改造,人才實際上確證了自己是美的存在物。”從這些話語我們不難看出,馬克思關于人的自我確證更多地存在于“美”在人的自我意識中的確定。
另外,音樂鑒賞是一種審美過程,與音樂欣賞不同的是,音樂鑒賞是在音樂欣賞基礎之上的對于音樂審美思維的升華。崔學榮認為,音樂審美的四個層次即“觀”“品”“悟”“融”(2),之后表現(xiàn)出四次遞進,最后形成審美境界的四層次“物境”“情境”“意境”“妙境”。(3)在高中音樂鑒賞中的任何一個階段都必須先讓學生產生自我意識,之后再上升為理性層次的確認,才能稱得上真正的審美,否則,音樂審美將只是一種形式或是一種口號。學生在音樂鑒賞課上將音樂審美的四個層面自我確認了,音樂中表現(xiàn)出來的美對于他們來說才是美的,才能成為判斷學生是否真正得到審美的依據(jù)。
二、高中音樂鑒賞過程中學生自我確證的四個層面
高中音樂鑒賞過程中學生的自我確證,是指學生從知覺注意、情感交融、理性思考、創(chuàng)造力等四個方面對音樂作品進行體驗,從而獲得與作者創(chuàng)作意圖相符合的審美確定或認可,其實質是音樂審美判斷力得到了正確的確認。音樂鑒賞過程中的自我確證其實包括了作者的情感表達——音樂作品的自我確證,學生審美體驗的自我確證,教師圓滿完成教學任務的自我確證,等等。本文僅圍繞高中音樂鑒賞過程中學生對音樂作品的自我確證進行研究。
(一)音樂直覺層面的初步自我確證——官能欣賞
高中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學識水平、生活經歷、認知結構等方面,決定了面向他們的課程類型必定是建立在一定知識、思維、內涵層面上的。對于學生來說,從剛剛接觸陌生音樂作品的一剎那,他們就會通過已有的知識判斷這首作品所展現(xiàn)出來的美:“優(yōu)美”“壯美”“崇高美”“喜劇美”“悲劇美”“歡樂美”。(4)當然,這些作品必須具備美的特質,只有從音樂本身體現(xiàn)、升華出音樂所特有的內在審美價值的才是美的音樂,才能經受時間和實踐的檢驗,本文所指的音樂就是這些被檢驗過的具有審美價值的音樂。
音樂教師首先要在課前備課中將一首或幾首審美范疇內的作品放入一節(jié)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呈現(xiàn),確保學生的初步自我確證是基本準確的。如果一首作品讓學生聽得似懂非懂,他們的初步自我確證沒有得到確證,便容易對自己的審美產生懷疑,若這種懷疑持續(xù)時間較長的話,學生就會對音樂課失去興趣。比如在教授中國傳統(tǒng)音樂——“廣東音樂”一課時,基于北方學生對南方音樂不夠熟悉這一現(xiàn)實情況,教師可以先將歌曲《彩云追月》展示給學生,讓他們從歌詞中較為直觀地了解并感受這首歌曲的美,然后將純音樂版的《彩云追月》展示給學生,使學生能很快地確證這首作品的美。之后再當《娛樂升平》《雨打芭蕉》等作品出現(xiàn)時,學生就能很快地憑直覺確證出這是一首廣東音樂作品,并從中體驗廣東音樂的美,實現(xiàn)音樂鑒賞的初步自我確證。
(二)音樂表達層面的二次自我確證——情感共鳴
“音樂不僅僅表現(xiàn)創(chuàng)作者的情感,它更應該作為一種情感召喚,激發(fā)和喚起音樂表演者、欣賞者等接受者的內心情感與之共鳴。”(5)一部音樂作品可以從不同方面?zhèn)鬟f著不同的情感,作曲家基于某種情感的驅動,用音樂進行情感傾訴;欣賞者也可以從傾聽音樂發(fā)展為發(fā)現(xiàn)內心情感。作曲家的音樂表達與欣賞者對音樂的理解是人類情感交流的最佳方式,它能激起人內心世界千變萬化的心理之流,表現(xiàn)人的生命中最深沉和最多樣化的運動。黑格爾指出:“音樂是心情的藝術,它直接針對著心情。”李斯特說過:“音樂可以稱作是人類的萬能語言,人類的感情用這種語言能夠向任何心靈說話,被一切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