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法研究 > 初中音樂教法 >

藝術課教學中的幾點有效做法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18   點擊:

摘自:《洪嘯音樂教育工作站》

藝術課程是在教育改革中誕生的新型課程,它是在我國已有的音樂、美術分科課程基礎上建構的一門綜合性課程,對學生的人格成長、情感陶冶以及智能的提高等,具有重要價值。在新課程改革中,藝術學科的變動最大,它將過去單一的音樂、美術融合在了一起,并加入了舞蹈、戲劇、影視,甚至是文學的內(nèi)容。對于這樣一門綜合性的課程,就需要任課的教師有較好的綜合駕馭能力,而做到這一點,除了要加強自身的學習之外,更關鍵的是要有一套合理的教學方法。經(jīng)過近一年的實踐,我歸納了幾種較有效的做法。

一、注重導入藝術,采用謎語、故事引入和聯(lián)系生活引入創(chuàng)設情境。

導入是一門值得研究的藝術,好的導入就象是一幅名畫、一首名曲,可以充分調(diào)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引發(fā)學生的興趣。

在講授第三單元第六課《你好!動物朋友》時,我就首先以"森林里的小動物"幾個謎語導入,學生非常有興趣,并在接下來的學習中,結合故事展開了一系列的"講一講你身邊的小動物"、"改編動物故事"、"模仿動物聲音"等活動。在活動中,學生積極踴躍,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想象力,鍛煉了表達能力,體驗到了藝術的魅力。在第二單元第六課《古箏流韻》一課的導入中,以中國山水畫《匡廬圖》、《關山行旅圖》、《溪山行旅圖》作為背景,賞析古箏曲《高山流水》,同時讓學生講述“伯牙鼓琴遇知音”的故事。此時古箏曲《高山流水》彈奏出了氣勢磅礴的景象,與古代山水畫相映成輝。學生不僅很快體會到古箏的音色及文化韻味,而且深刻感受到了藝術與自然山水和生活情感的息息相關。在第二單元《走進樂器的世界》中,我請學生結合自己平時的所看、所接觸,描述一下自己熟悉的樂器,并邀請有器樂特長的學生現(xiàn)場為大家演奏一段,因為有實際生活的體驗,所以學生的興致很高,都滔滔不絕、積極投入。

這樣,根據(jù)每節(jié)課的內(nèi)容,設計富有魅力的導入,通過藝術與生活、藝術與情感、藝術與文化、藝術與科學的連接,達到學生藝術能力、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的逐步形成和提高。讓學生好奇、有興趣的情緒在整節(jié)課中得到延續(xù),從而為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奠定基礎。

二、注重教學方式,采用藝術感受和參與實踐增強體驗。

藝術課程的教學方式上,由偏重教師為主導的知識技能的傳輸和訓練,轉向強調(diào)教學中的(教師、學生)“雙主體”互動關系以及學生體驗性、探究性、生成性和反思性的學習過程。改變學習內(nèi)容單一、高深、繁多的專業(yè)化傾向,通過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內(nèi)容和信息,拓展他們的藝術視野,組織生動的教學活動,使學習內(nèi)容變得鮮活充實、易于為學生掌握。這就要求教師不要"唯教材、唯教參",應將精力用在分析學生的學習特點,學習方法以及學生的真正需求上。藝術課更加強調(diào)面向全體學生,所以在藝術教學中,不能單純的取悅所謂的“特長學生”,一切活動的組織與實施都必須以絕大多數(shù)的學生的需要為中心,從關注全體學生出發(fā)。教學中,注意營造輕松、愉悅、民主的氛圍,在師生、生生之間的平等對話和共同參與中進行教學活動。教師可以根據(jù)自身的素質和教學的需要采用藝術感受和參與實踐來組織多種形式的綜合藝術教學活動以增強學生體驗。

1、藝術感受。藝術的魅力是一種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東西,更多的時候是需要人們用心去感受的。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多觀察生活,將生活實例與藝術課程相結合,感受藝術來源于生活,是生活的進一步升華,從而逐步的增強學生的藝術感覺。比如,在第三單元《奇妙的聲音》中,我讓學生充分的感受生活中所能聽到的各種聲音,讓他們在課堂中模仿、表現(xiàn);帶領學生到室外去"尋找聲音"、"搜集聲音",然后,將學生"找"到的這些聲音對應上相應的節(jié)奏,讓學生來拍讀,從中感受長短、強弱、高低的藝術要素,使學生懂得藝術與生活密切相聯(lián)。

2、參與實踐。藝術課程注重學生的實踐活動,因此在教學中我特別注重學生的參與、活動。各種游戲、討論、表演……都少不了學生的身影。在親自的參與實踐中,不僅增進了教學的趣味性,而且提高了學生藝術學習的興趣,潛移默化的養(yǎng)成開朗活潑的性格,以樂觀和向上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和學習。如在第三單元第六課《你好!動物朋友》的教學中,讓學生在表現(xiàn)不同動物形象的音樂中做“學動作,猜動物”的游戲。學生在生動形象的動作游戲中學習,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參與實踐,既增強了他們的合作意識,又鍛煉了他們的動手、動腦以及肢體表現(xiàn)的能力。在第四單元第七課以芭蕾切入的《胡桃夾子》一課中,由于學生對芭蕾了解甚少,不知道芭蕾雖非常優(yōu)美卻是一門殘酷的藝術,需要舞蹈演員付出巨大痛苦代價獻身藝術事業(yè),所以在欣賞芭蕾舞劇《胡桃夾子》前,我先拿出準備好的幾雙真正的硬頭芭蕾舞鞋,示范正確穿法后,分組指導學生自己穿上并立起腳尖體驗,同學們都疼得齜牙咧嘴的站不直身。有了親身體驗后,學生們深刻體會到了跳芭蕾舞的難度,所以,欣賞舞劇時,他們看得聚精會神、津津有味,既體會了劇中的角色,了解了形體語言的藝術表達方式,同時也深為舞蹈演員們的精湛技藝嘆服,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注重教學評價與反思,采用自評、互評,并充分利用學生的藝術檔案夾實施過程性評價。

藝術課程由原來過于強調(diào)等級化考試甄別、比賽獲獎選拔,轉向著眼于提高每個學生藝術能力、尊重學生個性差異與程度差異的評價方式。藝術課程的教學應該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功感,所以,要更關注對學生藝術學習過程的評價,強調(diào)評價主體的多元,并注意調(diào)動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主要采用描述性、富有情感性的語言,對學生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等方面的進步做出肯定性評價,輔之以“藝術成長記錄夾”來記錄學生藝術的成長。實踐證明,這樣的評價方式更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在以舞蹈切入的《秋日踏歌》一課中,我讓學生首先全體跟音樂感受體驗各民族舞蹈,然后小組合作分組,每組著重學習一個民族的舞蹈動作,并以小組為單位表演出來,同學之間互相交流評價;只要學生盡力參與進來,我就在指導的同時積極給予肯定。因為,老師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學生的關注,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會成為學生學習不竭的動力。采用這種評價的方式,既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又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為了記錄下學生的藝術成長過程,我充分利用了藝術檔案夾。每個學生自己制作了藝術夾,里面收錄了學生的繪畫作品、手工制作、錄音磁帶、照片和藝術評價手冊。

改革促發(fā)展。新一輪課程改革無疑對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課程的整合(音樂、美術整合為藝術)促進了教育的發(fā)展,更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又無疑使教師們面臨著更大的機遇與挑戰(zhàn),作為新藝術課的教師,我們要盡快的充實完善自己以適應教育改革的需要,相信在不斷的總結反思中,會有更多的收獲。


站內(nèi)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jīng)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QQ:3999112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