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提高學生在音樂中的審美能力
作者:廣東省惠州市綠楊小學 葉秀芬
音樂教育應當以審美教育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在音樂教學過程中,要以音樂中豐富的情感來陶冶學生,應充分挖掘音樂作品的藝術內容和情感內涵,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愛好。要讓學生在學習音樂中提高審美能力,應該從培養(yǎng)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入手。
一、利用直觀的音樂提高學生對音樂的審美能力和理解能力
蘇霍姆林斯說過:“會聽并理解音樂――是審美修養(yǎng)的標志之一,舍此便不能想象有完美的音樂教育。”因此,首先就要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因為興趣是培養(yǎng)學生感受力的基礎,只有當學生對所學的音樂產生了興趣,才能集中注意力去聽、想、去感受、去理解,這樣才能達到審美的效果和對音樂的理解能力。比如:歌曲《拉起手》是一首頗具時代特點和青春朝氣的少年兒童歌曲。學習這首歌時,直接讓學生理解歌詞,唱歌譜,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讓學生主動想方設法地去嘗試多樣性的演唱形式,提出自己的見解。這種形式產生的效果是:學生參與性強,感興趣,有的獨唱,有的對唱,有的小組唱,有的用舞蹈動作來表現(xiàn)。教師只需用欣賞、肯定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并對他們的演唱進行肯定的評價。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還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理解能力。
二、讓學生了解音樂作品的背景
每一首音樂作品都有它創(chuàng)作的淵源。教師要讓學生了解音樂作品的背景,這樣才能對音樂作品更加理解,從音樂中感受美,創(chuàng)造美,讓學生知道我們生活在這個世界是美好的,要珍惜現(xiàn)在美好的時光,努力學習。比如:音樂劇《音樂之聲》是羅杰斯的代表作之一。該劇通過講述一個生性活潑,不安心當修女的姑娘瑪麗亞,應聘到一個海軍上校家里當家庭教師,教孩子們從學唱“Do Re Mi”開始,在游戲中學會了唱歌,懂得了七個音符能創(chuàng)造出美妙音樂的魔力。讓學生這樣深入地了解作品背景,音樂作品就變得淺顯易懂了,學生才能感受得到音樂帶給人們的美。
三、重視學生的參與實踐,鼓勵學生探索與創(chuàng)新
音樂教學活動要特別重視學生的參與實踐,重視學生感受、體驗、表現(xiàn)音樂的情感,重視學生感受、體驗、表現(xiàn)、鑒賞音樂的美。在音樂課的實踐過程中,還應該鼓勵學生積極探索與創(chuàng)新,應當把開發(fā)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潛質作為重要的培養(yǎng)目標。為此,除了在歌唱、演奏、欣賞等常規(guī)教學中加強探索性活動外,也需要增加一些音樂創(chuàng)作教學的內容。例如:音樂《Do Re Mi》,全曲為C大調,四二拍子,歌曲為回旋變奏體結構。作者巧妙的構思在于將七個音的唱名,按孩子年齡的不同,安排每個孩子代表一個唱名,并從音階出發(fā),運用作曲技法,用復調模仿、對位手法,寫成以B段為核心的幾個對比段落,使孩子們在不斷的反復變化中將“哆、來、咪、發(fā)、梭、啦、梯”這個音階深深地印在腦中,將音名編成故事來學,使得音樂學習變得輕松、愉快,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主動參與到音樂角色中。
此外,鼓勵學生探索與創(chuàng)新,在熟唱歌曲《哆來咪》后,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改編歌詞,鼓勵學生大膽探索與創(chuàng)新,從而讓學生對音樂更加了解和熟悉。發(fā)展學生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演唱、演奏、創(chuàng)作、實踐等音樂實踐能力,進一步感受、體驗、理解、鑒賞音樂。
四、充分地利用課堂評價
課堂評價是為了引導學生更準確地學到知識,更好地開展課堂教學工作,所以評價的前提是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差異,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成果。同時,讓學生成為評價的主人,更要了解課堂評價與學生之間的重要關系。在課堂上運用不同的評價方式,使學生更積極地投入課堂,并樂于參與。評價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才是評價的最終目的。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和發(fā)展,課堂的評價體系越來越完善,教師對如何使用好課堂評價都有獨到的見解。我聽見使用較多的一句課堂評價是“你最棒”。我認為,任何的評價都不應該是隨意的,也不應該是單一的,評價應該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征、心理特點、參與狀態(tài)等方面進行。例如:在教學一年級音樂《母雞叫咯咯》一課時,我針對低年級學生模仿力較強的心理特點,讓學生模仿公雞、母雞和小雞的叫聲,使學生積累感性經驗,為學生表現(xiàn)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進一步的發(fā)展奠定基礎。我采取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分別扮演小雞的一家,并為他們準備好頭飾。同學們都投入了極大的熱情。當每一組同學表演完后,我就讓全班同學進行評價。只要學生說得好或者說得不太離譜的,我都給予表揚并微笑點頭。最后,我給予總體的點評:“同學們平時觀察得可真仔細!老師剛才看了同學們的表演,還以為真的有一群雞在這里歡叫,你們演得可真像,演得真好!”學生們一聽可樂了,參與的欲望更強了。
有些年齡小的學生紀律性不太好,好奇心比較重,在課堂上愛搞小動作,注意力不集中,這時,我會以獎勵小紅花來激勵他們,并開展一些有趣的音樂游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果面對的是高年級的學生,教師的評價就要有所改變。因為高年級有些學生有逆反的心理,所以他們希望得到好的評價,善意的批評、用心的引導是對他們最好的評價方式。
孩子們的世界是美好的,而且充滿了自由和快樂。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課堂教學上,我們都應該要用心去維護他們的自由,保持他們的樂趣。特別是音樂教師,更應該利用好音樂學科所具有的情感特點去鼓勵學生。如果學生不喜歡上音樂課,音樂課在學生心目中沒有地位,那還談什么音樂教育教學呢?如果音樂教師能夠使原來不喜歡音樂的學生喜歡上音樂課,我想,那應該是我們音樂教育教學的最大成功?!安还苁呛谪堖€是白貓,能捉到老鼠就是好貓?!蔽矣X得這句話同樣適用于我們的實際音樂教育教學工作中。要想做這一只好貓,音樂教師要做很多的教學準備工作,不管你用了多少方法,教師最終的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欲望,并能夠使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獲取極大的樂趣。學生有收獲了,教師們的付出也就沒有白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