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舞蹈美育功能開發(fā)的小學舞蹈課教學
小學舞蹈教材的選編,既要照顧舞蹈動作的特點,又要注意全面地發(fā)展學生的身體,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在舞蹈動作的安排上,有走的、跑的、跳的和轉體的動作;也有動作幅度大的伸展性動作及各種不同程度的屈體和下蹲的動作。同時,為了使全體學生都能同時得到統(tǒng)習的機會,舞蹈教材應多采用大家一起跳的集體舞的形式。
(二)舞蹈音樂的選編與音樂教材相結合
為了使舞蹈與音樂教學相結合,為了便于舞蹈教學,在選擇和創(chuàng)編歌舞時,需要具備以下一些特點:
1.歌曲的主題思想明確。因而使舞蹈所要表現的中心有了確定性。
2.歌曲的題材大都反映了少年兒童的生活,能激發(fā)學生感情和表現力,使學生在舞蹈中的表現有了可靠的依據。
3.這些歌曲的歌詞具有借事抒情的特點,因此,學生在舞蹈中,通過模仿、擬人化的方式,抒發(fā)情感,使學生體會到自己是抒情的主人。
舞蹈歌曲選自學生相應年級的音樂課本,這就節(jié)省了教學教師在進行舞蹈教學對教唱歌曲的時間。學生對舞蹈歌曲比較熟悉,不僅便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復習、鞏固、提高所學的舞蹈,也有利于活躍學校課外生活。
(三)教材內容要豐富多樣便于教師選用
小學舞蹈教材的內容是以范例的形式出現,需要按年級編寫。教師可根據舞蹈課的教學任務、教材內容以及深的各部分的教學任務的要求自行選擇;也可根據學生的性別、年齡、舞蹈基本技術的水平選擇內容[4]。選擇時,可不受年齡限制,靈活掌握。
根據小學生的特點,為了從教材內容上引起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材中既要編寫低年級學生喜愛的形象稚樸的舞蹈內容,也要編寫女學生喜愛的韻律感言、動作幅度大、優(yōu)美舒展的舞蹈內容和男學生喜愛的剛勁有力、節(jié)奏感強、清潑有趣味的舞蹈內容。
三、小學舞蹈教學的方法
小學舞蹈教學要建立在舞蹈美育的基礎上,又要考慮小學生身體發(fā)育的特點,因此教學方法就尤為重要,這里提出一些包括教法建議僅供參考:
(一)準確示范,形象生動
在舞蹈教學中,根據學生模仿能力強的特點,要求教師講解要簡明扼要、形象生動,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示范要動作準確、規(guī)范,一般是采用鏡面示范的方法;新授課,教師應先給學生做完整的示范,給學生以完整的舞蹈印象。比如模仿兔子、孔雀等動物形象的動作,要求教師準確地抓住動物的外形特征設計動作,再配以符合其活動特征的動律,如跳踢步、蹦跳步等步伐,使小學生較快掌握動作要領。
(二)歌舞結合,節(jié)奏鮮明
根據小學生學習模式及特點,舞蹈的教學特別適合采用歌舞結合的方式進行。在教舞蹈前,先讓學生學唱舞蹈的歌曲。在唱歌的過程中,教師可引導學生用拍手或踏腳的方法,熟悉、掌握歌曲節(jié)奏的快慢與較弱。教師也可根據歌曲和舞蹈動作的特點,帶領學生做一拍一動,兩拍一動,三拍一動……的各種變換節(jié)奏的動作,從而提高學生音樂欣賞的能力和節(jié)奏感。我國豐富的民間舞蹈蘊含著各民族舞蹈文化,不同地域舞蹈風格各異,節(jié)奏、律動也不同。比如維吾爾族舞蹈選用兒歌《我來自新疆》,采用繞腕、點晃等動作體現其切分音節(jié)奏;蒙古族舞蹈選用兒歌《快樂的牧羊人》采用硬肩、聳肩、繞肩等動作展現草原小牧童活潑可愛的形象。
在歌舞的教學中,要善于揭示歌詞的主題及所表現的人物的性格,開闊思路引導學生多思、深思。通過舞蹈教學,啟發(fā)學生對生活、理想、藝術和科學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三)情感引導,思維創(chuàng)新
小學生的舞蹈教學不能一味追求動作的標準性和技術技巧的難度,舞蹈美育最重要的是對小學生情感表達的開發(fā),要使得小學生通過學習舞蹈善于用肢體語言表達情感,從而激發(fā)小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力。比如設計下雨的場景,提示同學們用快慢不同的步伐表現風雨大小的變化;引導同學積極想象下雨時看到過的事物,鼓勵他們創(chuàng)編表現下雨時貪玩的心情等。通過舞蹈進行發(fā)散思維的訓練,使小學生舞蹈的學習更具趣味性、思維性。
(四)分步教學,循序漸進
教師要根據舞蹈課的任務,教學內容以及課的生理負荷等,通盤考慮,選擇舞蹈教材的內容。在教授新的舞蹈教材時,應有目的地復習已學內容,便于學生鞏固、提高。同時,要把舞蹈教學與課外活動結合起來,為普及學校舞蹈活動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