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培養(yǎng)學生“聽”的習慣,提高音準教學有效性

作者:陳曉彬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作者:陳曉彬  橫瀝第二小學

  摘要:音準訓練是小學音樂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沒有“音準”,就談不上什么歌曲表現(xiàn);沒有“音準”,也就沒有孩子們的自信參與。但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都不能獨立不走音地演唱歌曲。為提高音準教學的有效性,筆者嘗試從制定音準訓練計劃,結合課本培養(yǎng)學生“聽”的習慣,并持之以恒,靈活推進。通過一個多學期的實驗研究所預設目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學生在上課注意力、對音樂的感受力和對所學音程的聽辯和視唱能力都有所提高,學生的音高概念和對音程距離的感覺也有所建立。
  
  關鍵詞:聽辨音準備課教學
  
  正文內容:
  
  音準教學,作為音樂教學中重要的一環(huán),卻往往被人忽略。我們總是害怕,過多地強調音樂知識與技能會陷入枯燥的專業(yè)音樂教育的誤區(qū),而扼殺了孩子們學習音樂的信心和積極性。然而,必要的音準訓練,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聽覺的靈敏度,養(yǎng)成積極參與、善于傾聽的好習慣,而且對于學生今后進一步學習如何評價音樂、感受音樂、鑒賞音樂,都會起到直接而深遠的影響。
  
  我在這近幾年的音樂教學中發(fā)現(xiàn),我所教的班級的學生在歌曲演唱方面,在沒有伴奏的情況下,能獨立地基本不走音地完整演唱一首歌曲的,每班最多也就是三五個學生;在有伴奏的情況下,能準確演唱的也不超過全班的全班的三分之一。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為:1、遇到高音就喊唱或自然轉調,大部分學生從小字一組的b音開始就難以控制音準了;2、歌曲演唱一開始就找不著調,到歌曲的高潮或不斷重復部分,才能挨上一點邊;3、對大跳音程和大小二度等不協(xié)和音程的音準掌握較慢;4、對于逐步上行或逐步下行的旋律模仿準確,但對起伏較大的旋律掌握有困難;5、也有的學生“五音不全”。當然,當全班集體齊唱的時候,以上的情況會不同程度地得到掩蓋,這使老師往往忽略了以上問題的存在。
  
  究其原因,我想,有以下幾個方面:1、學生對歌曲或旋律的認知都是先從整體感知出發(fā),在沒有教師提醒的情況下,極少關注旋律中的微小變化;2、良好的歌唱習慣尚未養(yǎng)成,學生們大都喜歡湊熱鬧,喜歡隨大流、大聲歌唱,這樣就削弱了聽的能力;3、音程之間的音高概念尚未建立;4、尚未找到正確的發(fā)聲方法。
  
  要改變這種狀況,教師能否在稍縱即逝的歌唱中,瞬間感知某個音或某組音程的錯誤,并給予正確的示范,對培養(yǎng)學生音準意識尤其重要,也是開展音準訓練的必要前提。因此,唱準與傾聽必然成為音準訓練中相輔相成的兩大手段。圍繞這兩大重點,我在日常教學中循序漸進地開展了以下探究活動。
  
  一、系統(tǒng)備課,統(tǒng)籌安排
  
  一般情況下,音樂老師的備課往往都是根據(jù)教材內容進行設計的。而教材設定的內容都是以一個或多個具體的音樂作品為藍本,通過學唱、欣賞、演奏等方式進行有針對性的知識技能的學習。雖然,教材是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進行內容設置和編排的,但是,對于“音準”這一知識技能范疇的教學內容,卻缺乏系統(tǒng)的指導。即使在某些單元,有明確的關于唱準和聽辨,某幾個音的教學要求,但在后續(xù)的課程設計上卻沒有加強和鞏固的練習。因此,音準這一課題研究,必須堅持從兩個要點出發(fā):一是循序漸進,二就是可持續(xù)發(fā)展。依照此原則,我制定了以下教學計劃,并以此指導,在每節(jié)課的備課中增添相應的內容:
  

音準訓練計劃

時間安排

訓練目標

訓練方法

聯(lián)系課本

第一周

第二周

認識“ 1 3 5

三個音的唱名

圖示辯認法

手勢教學法

 

第三周

第四周

唱準并聽辯1 3 5

手勢教學法

對比聽辯法

《童心是小鳥》

第五周

第六周

聽辯“1 3 5”,并認識他們在琴鍵上的位置;認識“2 4 6 ”三個音

對比聽辯法

鋼琴琴彈奏

圖示辯認法

手勢教學法

音樂創(chuàng)編法

 

 

《小鳥小鳥》

第七周

第八周

對比聽辯“5 1 3 5”和“6 1 3 6

對比聽辯法

圖示辯認法

手勢教學法

《小白船》

第九周

第十周

對比聽辯“6 1 3 6”和“6 1 3 5

對比聽辯法

圖示辯認法

手勢教學法

鋼琴彈奏

《小白船》

《同一首歌》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

聽辯并唱準“135

對比聽辯法

圖示辯認法

手勢教學法

《鈴兒響叮當》

第十三周

聽辯并唱準“5 6 7”三個音

對比聽辯法

圖示辯認法

手勢教學法

《童心是小鳥》

do re mi

第十四周

鞏固練習“1 3 5”“ 2 4 6

對比聽辯法

圖示辯認法

手勢教學法

音樂創(chuàng)編法

 

第十五周

鞏固練習“1 3 5

對比聽辯法

圖示辯認法

手勢教學法

 

第十六周

期末音準考核

聽唱結合

 

  備注:具體訓練時間為每節(jié)課的前5-10分鐘。
  
  二、持之以恒,靈活推進
  
  所謂“音準”,其實就是建立正確的音高和音程概念。而音高和音程概念建立,是一個需要反復強化和不斷修正的過程。鑒于小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過多的反復必然造成學習興趣的降低,因此,即使是相同的內容,我們也要力求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來呈現(xiàn),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知識、增長技能。比如:聽唱“513”三個音,我們就可以變換著使用看卡片唱、打手勢唱、看手勢唱、把某個音放在心里面唱,旋律填空等等方式。
  
  三、結合課本,加強聽辯
  
  在結合課本的音準訓練中,我們不僅要把訓練目標中的音級訓練放在歌曲中,給予進一步的強化,更要把歌曲本身容易出錯的音級、音程、旋律找出來,進行強化過關。比如《童心是小鳥》的前兩句,特別是兩句開的的第1小節(jié):“31513”和“31572”,學生總是容易混淆。出錯的原因,一是因為學生尚未建立純四度和大三度音程的概念,二是因為“1”和“7”只有半音之差,學生不容易唱準。針對這種情況,唯一的辦法就是把它們單獨拿出來,反復進行聽辯。通過對比聽辯和反復跟唱,學生不僅能唱準兩句旋律,而且還會對“71”兩個音級的音高和音程概念有初步的印象和認識。
  
  四、檢驗分析,調整措施
  
  不管是對于音準訓練目標預設的正確性,還是實施過程中方式方法的有效性,都需要不斷地檢驗分析,并及時作出有效的調整。比如,我們預計在兩周內讓學生基本能夠聽辯并唱準“135”,然而現(xiàn)實卻是,能完全達到要求的只占30%。其他學生只能不同程度地達到部分要求;有的學生能基本視唱準確,但聽辯有誤差,特別是音程跨度大的時候,就聽辯不出來了。有的學生是聽辯能力較強,但一唱就走音;還有的學生是按從高到低,或從低到高依次視唱或聽辯的能力較強,一旦打亂次序,便又糊涂了,于是我們在教學目標的預設上就要及時地作出調整了,不僅延長訓練時間,還要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定不同的目標,對于教學的方式、方法也是如此,要隨時根據(jù)需要不斷調整。比如,在實踐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對于音程的聽辯訓練,采用先聽后唱的方式就不如先唱后聽的效果好;手勢教學比圖示教學更有利于建立音高的概念。
  
  通過一個多學期的實踐探究,雖然不是所有的預設目標都已完全達標,但是取得的成效也是毋庸置疑的,學生至少在以下幾個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是學生上課的注意力有所提高,使更多的無意注意變有意注意。在課堂中側重音準訓練,可以說讓音樂課的學習難度增力了,它讓音樂學習更具有挑戰(zhàn)性,但這種挑戰(zhàn),是循序漸進的,因此,雖然課程的難度增加了,但同時增強了課堂的趣味性,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也大大的提高了。
  
  二是學生的音高概念和對音程距離的感覺有所建立。以前,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音高”的概念只有兩個,就是高音和低音。而對于音程之間距離的遠近是毫無概念的,他們可以不假思索地唱出“13”兩個音的唱名,而音高卻很可能是“15”或其他。通過一定范圍內不斷重復的音程對比訓練,學生對音程之間的距離開始有了初步的印象。比如:我們讓學生反復聽辯“13”和“15”,通過多次對比,學生都能說出哪組音程距離遠一些、哪組近一些。
  
  三是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有了一定的提高。能關注旋律中的細小變化,并愿意用輕聲歌唱的方式,仔細模唱,直到唱準。比如在《只怕不抵抗》這首歌中,“3345|30|”學生就容易唱成“3335|30|”。通過反復地對比聽辯和模唱,學生不僅對小二度音程有了一定的認識,而且還會注意到音樂中一些微小的變化對旋律的整體色彩所產生的影響。
  
  四是學生對所學音程的聽辯和視唱能力有所提高。當然,這種的提高還是較為初步的。在一定的范圍內,還比較容易把握,離開這個范圍,就不穩(wěn)定了。比如,單純聽辯“135”或“567”,都能準確把握,但把兩者連起來聽辯,就不是所有的同學都能清楚辯別了。但不管怎么說,學生已經在進步了。
  
  總而言之,音準訓練,其實應該是小學階段音樂學習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音準”,就談不上什么歌曲表現(xiàn);沒有“音準”,也就沒有孩子們的自信參與。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在課堂敢于回答學習中的許多問題,卻不敢獨自演唱?那是因為他們還唱不準,怕別人答話。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地添加音準訓練的內容,結合課本培養(yǎng)學生“聽”的習慣,并不斷調整訓練措施,采用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是提高學生掌握音準的能力的有效途徑和手段。
  
  【參考文獻】
  
  1、田文英.如何在新課標理念下教好唱歌課.音樂天地.2009.9第487期.
  
  2、張真瑾.童聲合唱訓練中氣息控制對于音準偏差的影響及對策研究.中國音樂教育.2009.11.
  
  3、《洪嘯音樂教育工作站》中的黃海燕《音樂教學中對有效傾聽的培養(yǎng)》
  
  4、《洪嘯音樂教育工作站》中的張方白《小學音樂教學方法從哪里來》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wǎng)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wǎng)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