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教學設計思路、實踐過程、實踐反思
作者單位:廣州市荔灣區(qū)西關培正小學 廖冰筠
第一部分:主要設計思路
音樂新課表中提出:以音樂審美為核心的基本理念,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全過程,在潛移默化中培育學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并根據(jù)個年段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審美特征,老師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
《茉莉花》是小學音樂第十一冊的內(nèi)容,內(nèi)容是學唱江蘇民歌《茉莉花》并在此基礎上教育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懂得弘揚民族音樂,增強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情感”隨著教學理念的更新,學生年齡的增長,他們對所學內(nèi)容有了一定的選擇性。如果我們一味地照本宣科,很難令學生感興趣,課堂就顯得空洞,失去了它的光澤。于是我根據(jù)他們的特點重新思考了《茉莉花》這個題材,決定充分挖掘教材的潛力,設計一堂充滿美感的音樂欣賞課。
茉莉花美,茉莉花的音樂更美!
為了讓學生感到從走進教室一直到走出教室,《茉莉花》的音樂都在他們的身邊,一方面我收集了大量的相關音樂素材,因為如果只是讓學生反復聆聽同一首樂曲,哪怕該樂曲再優(yōu)美,學生的興趣也很難保持長久;另一方面,我在啟發(fā)學習歌曲的過程中,指向十分明確,那就是音樂本身,而不是為了音樂之外的其它東西,介紹音樂之外的有關背景知識,其目的都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鑒賞音樂。
書上的內(nèi)容很少,想要使其變得豐富,必須挖掘教材內(nèi)容,充實教學內(nèi)涵。為此,幾乎與茉莉花相關的音樂都被我收集起來了,包括不同地區(qū)的民歌《茉莉花》、女子十二樂坊民樂演奏的《茉莉花》、肯尼基薩克斯管演奏的《茉莉花》、宋祖英維也納演唱會的《茉莉花》。在進行教學設計的時候,我有針對性的對其進行了巧妙的優(yōu)化組合。如今的學生求知欲旺盛,知識面廣,探求能力強,他們期待的是信息量大的教學,如果我們僅僅把教材上那點點有限的內(nèi)容教給學生,那學生是既不會滿足也不會滿意的。另外,讓學生在學唱完歌曲的基礎上去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目的在于通過音樂豐富的思維,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的潛質(zhì),并給予肯定的評價,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及協(xié)作精神。
第二部分:實踐過程
我在設計、教授《茉莉花》的整個過程中,力圖構建一個多方位視角的教學思路,營造一個和諧的教學氛圍,并應用信息技術, 將這首簡單易學的歌曲提升到讓學生了解我國的民族音樂文化,并增強他們的自豪感。
一、 直觀教學導入新課
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在認識茉莉花這種花種的時候,出示花的圖片,讓學生能直觀的認識茉莉花和它的來歷,并直接導入四年級學過的《茉莉花》,并讓學生聆聽這首他們熟悉的歌曲,用它來進行練聲,然
二、 嘗試創(chuàng)編 增強協(xié)作能力
在學習完了這首歌曲后,老師給了意見給學生們,讓他們對這首這么樸實這么優(yōu)美的歌曲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學生們分成了兩組,老師給了他們很大的想象空間,可以是以前學過的童謠,也可以是現(xiàn)在的一些流行歌曲等等,學生非常聰明,A組的同學運用《茉莉花》的第一段歌詞進行創(chuàng)編,是非常有廣州童謠的數(shù)白攬的形式,B組是用了一首廣州比較早期的一首歌曲《迎春花》,學生們把《茉莉花》的第一段歌詞編配到了這首歌曲中,很有老廣州的特色,很巧合的是,兩組同學都是用廣州話來展示的,這樣就更體現(xiàn)了我們西關文化的特色。增強了他們團結協(xié)作的能力。
三、 拓展延伸 提升審美能力
在課的最后,老師讓學生繼續(xù)的去欣賞不同形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讓學生們開拓了視野,提升了審美的能力。
第三部分:實踐反思
這節(jié)課能基本體現(xiàn)音樂課標的基本理念;課前準備較充分;教學組織較嚴密,教學環(huán)節(jié)、時間的安排較合理、緊湊;教學目的較明確,基本達到教學目的,能突出教學重難點,也能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能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安排也較合理,整堂課的教學效果良好,本課存在以下一些不足。(1)教師能注重引導學生參與,但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略有欠缺。(2)教師還要注重評價,但有些語言過于生硬,建議多采用鼓勵性的語言,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信心。(3)導入曲目《茉莉花》的選擇與本課意境相符、較貼切,但導入的手段和語言過于簡單,學生并沒有表現(xiàn)出較大的學習熱情。(4)各個環(huán)節(jié)的銜接有些突然,可以多用一些語言或其他手段來引導,讓教學過程更自然、流暢。
姓 名
廖冰筠
單 位
廣州市荔灣區(qū)西關培正小學
單位地址
廣州市荔灣區(qū)恩寧路41號
郵政編碼
510150
聯(lián)系電話
134222210680
E-mail地址
gz_ice@139.com
題 目
《茉莉花》
授課時間
40分鐘
所屬學科
小學音樂
適用年級
六年級
教學目標分析(結合課程標準說明本節(jié)課學習完成后所要達到的具體目標):
課程標準學段目標:
六年級的學生生活范圍和認知領域進一步得到拓展,參與的意識也在不斷的加強,獲得的信息也在增多,所以通過藝術形式和實踐活動來表達《茉莉花》這首民歌,不僅豐富了學生的音樂欣賞能力,更有意識地將音樂人文融入的欣賞里。
教學目標:
1. 情感與態(tài)度、價值觀:了解《茉莉花》的旋律享譽世界,讓學生知道這首歌曲在音樂界中地位,并以此來教育學生增強民族自豪感,拓展他們的視野。
2. 過程與方法:學習運用對比的方法去理解新課,理解歌詞,對作品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并作出評價
3. 知識與技能:能夠流暢自如的演唱《茉莉花》,表達出人與花的情感。
學習者特征分析(結合實際情況,從學生的學習習慣、心理特征、知識結構等方面進行描述):
學習習慣:六年級的學生在六年音樂學習中已經(jīng)形成了自主、協(xié)同協(xié)作,對于新歌的學習都要先預習或者先收集有關的資料,學生們都形成了很好的學習習慣;
心理特征:升上六年級了,學生們從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變化,邏輯思維開始占優(yōu)勢,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隨之發(fā)展,所以他們對很多事物都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特別是對于一些新的事物,針對這樣的心理特征,老師巧妙的讓學生們課前去搜集有關茉莉花的資料,他們非常感興趣;
知識結構:學生們都有很好的音樂基礎,因此學習本課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困難,老師在考慮到他們能力的同時,巧妙的設計有效運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音樂學習的情境。
教學過程(按照教學步驟和相應的活動序列進行描述,要注意說明各教學活動中所需的具體資源及環(huán)境):
教學過程:
一、境情導入 激發(fā)興趣
1、聽音樂跟老師做律動。播放音樂:肯尼基薩克斯演奏的《茉莉花》,學生跟隨老師律動)
(設計意圖:用肯尼基薩克斯演奏的《茉莉花》學生以前欣賞過,旋律非常的優(yōu)美,非常適合高年級的學生進行律動,在上課之前放松身心,讓學生盡快的進入到音樂課的意境當中來,并為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做準備)
2、介紹茉莉花(播放茉莉花PPT)
茉莉花是一種復瓣,小巧玲瓏,清香四溢。它原產(chǎn)于印度,宋朝時就傳入我國,在江蘇、揚州一帶種植。茉莉花潔白、芬芳,深受人們的喜愛。人們?yōu)榱吮磉_對茉莉花的喜愛之情,傳唱著許多贊美茉莉花的小曲(出示課題《茉莉花》)(設計意圖:老師通過用茉莉花的圖片來導入本課,直觀的讓學生從圖片中認識茉莉花,老師描述茉莉花并以此來讓學生感受到好像課室里充滿了茉莉花的美、白、香,達到了新課標中提出的音樂不但止是知識的學習,也是人文的學習。)
二、自主感悟 探索新知
1.欣賞童聲合唱《茉莉花》
2.用《茉莉花》的旋律來連聲
3.從這首茉莉花導入另外一首江蘇民歌《茉莉花》
4.老師示范唱江蘇民歌《茉莉花》導入歌曲的學習(老師唱第三段歌詞時運用江蘇的方言來演唱,讓學生從方言中去感受江蘇美麗宜人的景色)
5.播放視頻江蘇民歌《茉莉花》
6.學生學唱新歌,看譜視唱
7.理解歌詞,老師提出問題(歌詞里描述了什么?)
8.學生學唱歌詞
9.分組唱歌(老師提出要求,唱這首歌曲應該用什么樣的情緒去演唱)
三、嘗試創(chuàng)編 培養(yǎng)合作能力
1、《茉莉花》的旋律唱遍大江南北,歌詞樸實,但表達了人們愛花惜花,向往美好生活的感情。老師讓全班同學分組把茉莉花的歌詞在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
四、拓展視野 提升審美素養(yǎng)
1.聆聽女子十二樂坊民樂演奏的《茉莉花》
2.觀看視頻03年宋祖英在維也納演唱的《茉莉花》
五.總結本課(略)
活動序列:
1. 學生聽音
2.評價學生
1. 學生從PPT圖片中去認識茉莉花(配圖兩張)
2. 老師介紹茉莉花
1. 學生欣賞《茉莉花》老師提出問題,這首茉莉花是我們四年級時學過的,所以學生能夠跟著音樂來模唱
2. 老師用鋼琴伴奏,學生用LU來模唱四年級學過的《茉莉花》
3. 學生欣賞老師自彈自唱江蘇民歌《茉莉花》
4. 學生評價老師的演唱
5. 學生觀看視頻江蘇民歌《茉莉花》
6. 學生視譜,老師提出歌曲中的難點節(jié)奏型(
×××× 、 × ×× 、 ×× ×)
7. 學生描述自己在課前收集的一些資料(老師提示江蘇人講話特別的好聽,連吵架都像在唱歌一樣,美麗的江蘇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之稱,所以演唱《茉莉花》時要強調(diào)學生的咬字和音準,唱出茉莉花的美和香。)
1. 學生分組創(chuàng)編
2. 分組展示
A組:用廣州荔灣西關的數(shù)白攬(用茉莉花的第一段歌詞去創(chuàng)編)(老師評價)
B組:用廣州早期的一首流行音樂《好一朵迎春花》來進行二度創(chuàng)編。(老師評價)
3. A組和B組兩組合作展示(學生互相評價)
1.茉莉花經(jīng)過這么多年的變化,傳唱,藝術家們把《茉莉花》改編成了不同的形式,讓學生去欣賞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茉莉花》拓寬了學生們的藝術視野,提升了他們的審美素養(yǎng)
教學資源(說明在教學中資源應用的思路、制作或搜集方法)
應用思路:
1、情景導入音樂課,播放肯尼基的《茉莉花》
導入學習,使用圖片,認識茉莉花
2、創(chuàng)設情景聆聽童聲合唱《茉莉花》及江蘇民歌《茉莉花》
3、欣賞女子十二樂坊民樂演奏《茉莉花》及視頻宋祖英維也納演唱的《茉莉花》
制作
評價方法:
1. 小組之間的評比
2. 同學之間的討論,老師進行總結,并得出結論
3. 老師直接給學生們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