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音樂管理論文 >

不科學的視唱訓練方法

作者: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8-01-17   點擊:
[多年來,我在考慮新的線譜該如何視唱時, 也曾走過一段較長的彎路、經歷了長時間的迷惘,我曾 給自然音列中的5個變化音級(按傳統(tǒng)音樂理論的叫法)都另外起了唱名,結果,唱起來繞嘴,聽起來別扭, 總覺不夠理想。2000年春天的一個晚上,我又坐在電腦旁,再次考慮新的線譜該如何視唱。沒想到,這次卻有了“重大發(fā)現(xiàn)”。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我先用排除法對視唱的 作用和目的,逐條進行了分析,……,漸漸地……漸漸地……我發(fā)現(xiàn):五線譜的視唱訓練,完全沒必要讓人們那么作難,完全可以用另一種最簡單的方法進行;傳統(tǒng)的線譜視唱訓練,原來是人們認識的一個誤區(qū)!當時,我感 到非常振奮和驚喜,驚喜這個“重大發(fā)現(xiàn)”。近幾年,為弄清該“發(fā)現(xiàn)”是否屬于真正的發(fā)現(xiàn),我征求了很多音樂朋友們的意見,竟然,多數(shù)人都贊同這一“悖逆”觀點。在此,我斗膽“拋上一磚”,來“撞一撞”長期盤踞在音樂教育中的第二道難關!]

 

 視唱是學習音樂的基礎,人所共知,于是,無論是音樂藝術院校、普通院校的音樂專業(yè)、還是業(yè)余考級的音樂學習班,…… 都開設了五線譜的視唱課程;前幾年,就連中小學的歌唱課本,也都改成了五線譜。盡管如此,卻很少有人能把五線譜各個調的視唱唱得音高準確、流暢自如。即使是任課老師,也僅是極少數(shù)人能夠唱好,而多數(shù)中小學、中等藝術學校、中等師范學校音樂科、甚至有些大專、大學音樂專業(yè)的老師們,則都是依賴鋼琴、風琴才能教學生線譜視唱的(當然這不排除省力的成分在內)??上攵哼B多數(shù)老師都視唱不好的視唱教學,學生能唱好嗎?這種情況,只怕在所有學科的教學中,也是一種不可回避的、絕無僅有的“怪”現(xiàn)象吧?

據(jù)了解,我國的五線譜視唱,不但專業(yè)的聲樂演員、民樂隊員大部分不及格(包括本人在內),就連專業(yè)西洋樂隊的多數(shù)隊員也“困難”。誰都不會忘記,在中央電視臺歷屆全國聲樂大賽上,歌手的聲樂水平都出類拔萃,可多數(shù)人的五線譜視唱則“不敢恭維”,很少有人能正確流暢地唱完那簡短的兩行樂譜;近幾年,我曾詢問過多位專業(yè)西洋樂手,他們都覺得:對于調號里有兩個以上升、降音級的不熟悉樂曲,視唱要比視奏困難。我也見過幾位樂手的“試”唱,凡唱到“升”音級時,他們多是伸脖子、提眉毛、瞪眼睛,唱到“降”音級時,則又改為縮脖子、收下巴、壓喉頭,其姿勢明顯是在幫忙“找”音高。盡管如此,可連我這雙較“遲鈍”的耳朵,也聽得出他們唱的很多音都模棱兩可、似是而非。但當他們視奏時就大不一樣了,起碼是音高準確、輕松流暢的。

即使是樂隊指揮,怕也不是人人都很熟練的。常見,在排練時,他們都是用“嘣蹦蹦…、噠噠噠…、嘀嘀嘀…”的象聲詞來唱的,因為這樣可以躲過“固定唱名法”唱名與音高的矛盾、按首調的感覺“哼唱”,容易把握音準,尤其是他們熟悉的旋律。

上述情況,雖然人人皆知,但長期以來,人們總是在積極倡導線譜視唱的“科學性”與“合理性”,總是在大力推崇它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卻很少關注視唱應具有的簡易性與實用性。對于如何解決線譜 “視唱難”的問題,卻沒有有效的辦法,對于為何要用“固定唱名法”或“首調唱名法”進行視唱訓練,則都是些模糊、牽強的“說法兒”。

既然大家都認為視唱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基礎的東西就應該是簡易的,應該讓大部分學音樂的人能夠容易地掌握,可為什么大部分專業(yè)人員的高技能都已經很好了,而五線譜視唱這個基礎科目總不過關呢?問題出在哪里?是不是傳統(tǒng)的視唱方法本身就有問題?是不是我們的認識進入了誤區(qū)?有沒有其它方法同樣可以達到我們的目的?我們的確應該冷靜、認真地好好考慮考慮了。

下面,我就把自己通過長時間研究而形成的有悖于傳統(tǒng)觀念的一些觀點介紹給大家,權做探討?!?P>

 (一) 歷史上線譜的發(fā)展主要是為了器樂和多聲音樂的需要

從五線譜的形成歷史得知:線譜最初起源于11世紀意大利宗教歌曲的四線譜,當時,音樂中還只限于B音可以降低,降B用“ ”表示,原位B用 “ ”表示,其它音都不可升降。這說明線譜最初是用于聲樂的,并且還是便于視唱的。譜中只有一個變化音,視唱起來并不會有多大困難。后來隨著俗樂、器樂和多聲音樂的采用、樂器構造的逐步完善和音樂的發(fā)展、半音運用的增多、轉調普遍出現(xiàn),原來的記譜法因不能適應新的音樂形勢的需要,人們只好在四線譜的基礎上逐漸增加了許多“零部件”以及功能,其中包括線和間的增多、“變音記號”的增多以及和弦、聲部的增多等,直到五線譜的形成。由此可見:后來線譜的“發(fā)展”趨勢,都是為了器樂和多聲音樂的需要而“發(fā)展”的。盡管這樣,五線譜成型后由于其本身的缺陷,還是給器樂的使用增加了不少麻煩和困難(見《五線譜存在的問題》一文)。

可想而知:線譜的“發(fā)展”主要為了器樂的需要、形成的五線譜還存在那么多問題,與器樂的實際需要還有那么大距離,那么,對于和器樂有著很大差別(見下節(jié))的聲樂來說,問題多多、不適合視唱,就不足為奇了。不然,怎么會有人后來又發(fā)明一種專門用于聲樂的簡譜呢?

有人可能有些疑惑了:樂譜就應該是能唱能奏的,怎么會不適合視唱呢?

其實,樂譜并非是都適合唱奏的:吉他六線譜就是只能奏而不能唱的,它記錄的是演奏方法的譜子,也叫“手法譜”;五線譜主要是為西洋器樂“服務”的,它記錄的是“固定音高”,雖然能唱但不適合視唱;最適合視唱的是簡譜,簡譜記錄的是“相對音高”,人聲最適合唱“相對音高”。  

(二) 正確認識樂器與人嗓在音高調節(jié)上的性能差異

我們知道: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優(yōu)越性和局限性,樂器和人嗓是兩種不同的事物,它們的構造和調節(jié)音高的性能是有很大差別的,樂器(西洋)適合演奏固定音高,人聲適合演唱相對音高,它們對記譜的需要是不一樣的,我們也應區(qū)別對待。否則,就會麻煩多多、困難重重。

西洋鍵盤樂器上的每個琴鍵(包括黑鍵)都是一個“固定音高”,象風琴、手風琴、電子琴這些樂器,在出廠前廠家就已經將每個琴鍵(包括黑鍵)的“固定音高”設定好了,演奏者想要個不準的音都沒有;鋼琴上每個琴鍵(包括黑鍵)的“固定音高”是由調律師調整好的,演奏者也不用擔心它的音準;吉他與倍斯吉他只要按標準定弦,它們每個品格里每根弦上的音高都是固定不變的;銅管與木管樂器上的每個“固定音高”都有一套或兩套(有個別的音有三套)指法,它們的音準雖然會因為吹奏者的氣息大小稍有變化,可是,隨著演奏者技術的提高,每個“固定音高”是不難奏準的(當然,演奏者必須具有良好的聽力,可借助首調的感覺校正音準);弓弦樂器盡管沒有“固定音高”的鍵位和品格,但演奏者只要把弦定準,則可借助把位、指位、縮小、擴大手指間的距離來獲得具有“固定音高”的各個音級(演奏者也應有良好的聽力,也可借助首調的感覺校正音準)。

與西洋樂器相比,人聲在演唱“固定音高”方面,則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它沒有任何可依附、利用的物質條件,人們唱出的音高,都是人的大腦想象出來的。但多數(shù)成年人*、包括多數(shù)專業(yè)的西洋樂手都記不住“固定音高”,也想象不出樂音體系中每個音級(包括黑鍵音級)的“固定音高”有多高,因此,要讓它也象樂器那樣――能方便、準確地唱出音域內每個音級的“固定音高”,顯然是不現(xiàn)實的。如果人聲可以方便的唱出樂音體系中每個音級的“固定音高”,調式的音級可能就不是7個了(當然,民族調式的音級有5個、6個、7個三種),可能就是12個“半音音級”,倘若這樣,人類音樂史上或許就不會有“調式”之說了。

人聲雖不象樂器那樣能方便地演奏“固定音高”(也稱“絕對音高”),但它卻有方便演唱“相對音高”的能力、有任何樂器都不具備的變調方便的優(yōu)勢。任何一段旋律,人聲都可以整體地隨意變調,不識譜的普通人幾乎都能做到,只要在它的音域范圍。而樂器(西洋)就麻煩多了,不管樂曲改變什么調高,演奏者都必須改變演奏指法或把位,而指法和把位的改變,絕不是憑空馬上就能做到做好的,都必須有相應的按“固定音高”記寫的譜子為依據(jù)才行。從變調的角度上看,樂器與人聲相比,則是很不方便的。

既然人聲和樂器在調節(jié)音高的性能上存在著這么大的差異、且各有千秋,那么,在編選視唱教材時,就要充分考慮人聲擅長演唱“相對音高”的性能特點,選擇的譜例和記譜的形式(見后面:五線譜該如何視唱 一節(jié)),要盡可能地適合人們視唱,讓普通學音樂的人能夠把握住音準(因為是為視唱編教材、而不是為視奏編教材)。這樣,訓練才有效率,才能達到視唱訓練的真正目的(當然不是傳統(tǒng)視唱要求的:能視唱按固定音位記寫的各個調高的樂譜)。

而傳統(tǒng)的視唱訓練則“一視同仁”,非讓視唱和視奏用同樣的、只適合樂器演奏的譜子,這無疑是忽視人聲與樂器的性能差異、將人聲變調方便的優(yōu)勢“束之高閣”、讓人聲去向樂器“看齊”的糊涂做法。實際上,讓人視唱“按固定音位記寫的不同調高的”線譜,就象要人用西洋樂器去視奏“按首調記寫的不同調高的”簡譜一樣,都是不方便、不適宜的。

例如:火車和汽車,雖然都是車,但它們的構造和性能是不同的,它們的道路也不可能是一樣的。如果有人硬要汽車和火車一樣去走鐵路,我們肯定認為是很不合適的。可傳統(tǒng)的視唱訓練和汽車走鐵路的“道理”不是很相象嗎?!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