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xiàn)在的位置:首頁 > 教學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淺談多媒體技術在音樂欣賞課中的應用——以《彼得與狼》為例

作者::廣西南寧市興寧區(qū)雞村第一小學 賀浪   來源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發(fā)布時間:2019-04-13   點擊:

  三、充分利用midi 技術拓展體驗、豐富想象

  怎樣讓學生理解不同樂器及其演奏手法、演奏速度、力度所帶來不同的情感體驗?在傳統(tǒng)的欣賞教學中,教師只能“紙上談兵”,理論和實踐嚴重脫節(jié),學生也只是空洞接受,很難達到預期目標。midi軟件則能夠有效地解決這一難題,把理論和音響融為一體,打破“紙上談兵”的局面,把抽象變?yōu)橹庇^。在midi 音樂的制作過程中,可以從音色庫中為不同聲部選用適當的音色,并調整速度、力度、音量、聲像等參數,最終制作出所需要的音響。這無疑比單純的多媒體課件教學更增加了幾分靈活和無可比擬的交互性,更容易激發(fā)學生對音樂的強烈興趣。從更深的層面上來說,音樂教師可以嘗試將音樂作品“分解”,讓學生親耳聽到單一的音色線條是如何交織成為美妙、完整、復雜的音樂作品的。例如,請學生聆聽《彼得與狼》的主題音樂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教師打開多媒體音樂制作軟件“Sonar 8”,選用小提琴、大管、圓號三種樂器分別演奏《彼得與狼》的主題音樂,讓學生聆聽并思考,三種樂器因音色不同而使彼得的形象產生了怎樣的變化,揭示不同樂器的音色可以塑造出不同的音樂形象。再用小提琴慢速演奏《彼得與狼》主題旋律,揭示不同的速度可以渲染不同的情緒。

  運用midi 技術的音響效果,通過直觀感受和對比鞏固,學生在賞析每段音樂的時候,能很容易地區(qū)分每一段樂曲的力度、速度、樂器音色以及樂曲所表現(xiàn)的意境和情緒。由此可見,多媒體的恰當運用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多種感覺器官,從視、聽、想等方面綜合地去欣賞音樂,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欣賞、感受、想象、理解及表達的能力。假如學生只是單一地聽錄音,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只憑單一的聽覺、想象去感受音樂,遠不及多媒體欣賞音樂的效果顯著。利用多媒體進行欣賞教學既調動了學生的欣賞積極性,又從多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四、妙用多媒體,深化德育和美育

  音樂具有陶冶情操、培養(yǎng)良好道德和發(fā)展智能等功能。在向學生傳授樂理知識、培養(yǎng)學生音樂感受力和音樂創(chuàng)造能力的同時,也會潛移默化地融進思想品德教育和審美教育。如在音樂欣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就能夠生動直觀地表現(xiàn)樂曲中所描繪的美麗的自然風光、多彩的活動場景等,具有豐富的美育因素,對深化音樂教學中的德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在《彼得與狼》動畫片的欣賞中,歡快的小鳥、善良的鴨子、詼諧的小貓,讓學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懂得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活捉了惡狼的彼得讓學生懂得了勇敢、機智的力量;故事的最后,彼得和爺爺把狼帶到鎮(zhèn)上時,發(fā)現(xiàn)人們對狼非常殘暴,最終決定將這只狼重新放回到大自然中,更是引發(fā)學生更深層次的思考。

  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創(chuàng)設意境,將學生吸引到作品特定的情境氛圍中,幫助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多媒體教學能在有限的條件下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各種不同音樂手法帶來的豐富表現(xiàn)力;多媒體教學手段有利于揭示音樂作品的內涵,使學生從中尋求美、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從而提高審美能力。當然,在多媒體的使用過程中,我們也需注意到,多媒體只是輔助手段,切不可在教學過程中濫用多媒體,導致畫面過多地吸引學生視覺注意而造成聽覺注意不集中等。

  通過初步實踐,筆者體會到針對不同音樂欣賞內容,將多媒體信息技術作為音樂欣賞教學的輔助手段,能給學生帶來新的感受、樂趣,促進他們積極參與音樂課堂,開拓學生的形象思維和發(fā)散性思維能力,從而在美的境界中凈化心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站內搜索: 高級搜索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 版權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復制或鏡像 網站備案編號:蘇ICP備08000963號
版權申明:本站文章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留言說明,我們收到后立即刪除或添加版權
建議使用IE6.0及以上版本 在1024*768及以上分辨率下瀏覽,QQ:3999112
中小學音樂教育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