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聲音”融入“我們的聲音”——小學合唱教學創(chuàng)新方法思考
摘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教育的側重點逐漸轉向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上,課程設置方面也呈現(xiàn)出多元化特點。小學合唱教學作為小學音樂教育的組成部分,對提升學生音樂學習興趣以及音樂涵養(yǎng)效用顯著。而從目前小學合唱教學的創(chuàng)新程度上來看,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并未將學生個體“我的聲音”真正融入到“我們的聲音”,從而需要對小學合唱教學創(chuàng)新方法進行思考。
一、引言
合唱教學作為小學音樂教育的一種常見方式,該教學模式在具體實踐中一方面能夠增強小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與團隊意識,另一方面也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于音樂學習的興趣??梢哉f,小學合唱教學是學生將“我的聲音”融入“我們的聲音”的一個重要過程,同樣是學生理解音樂,感知音樂內涵的重要途徑?;诖?,小學合唱教學創(chuàng)新方法思考十分必要。
二、小學合唱教學現(xiàn)狀分析
新課程改革對小學音樂教學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前提。但現(xiàn)階段小學合唱教學現(xiàn)狀不容樂觀,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1)教學目標模糊。目標是合唱教學的先導因素,正確的教學目標是教學效果最大化的關鍵。小學音樂合唱教學目標模糊,主要表現(xiàn)在音樂教師對于合唱的理解存在偏差,單純的將合唱教學作為一種歌唱教學方式,學生能夠整齊的唱出音樂,則視為達到教學目標,忽略學生審美、合作意識與集體榮譽感方面的獨特價值;(2)教學方法單一。傳統(tǒng)的小學生合唱教學方法強調整體化,很難做到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一刀切的合唱教學方法很難突出合唱的作用與內在價值。受制于傳統(tǒng)教育手段的影響,教師教學過程主要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完成歌詞與旋律教學之后讓學生合唱,從而導致合唱教學成為簡單的知識與技能傳授的過程;(3)課程設置不合理。小學音樂教學合唱教學課程設置多屬于高年級,對于低年級并未進行合唱教學知識點以及側重點的滲透,從而導致進入到高年級對合唱教學認知較差,缺乏對音準、音高以及音程的控制,從而想要在短時間之內達到良好的合唱教學效果,顯然十分困難。以上種種問題的存在,導致小學生在開展合唱教學的過程中會逐漸失去興趣,應付了事,影響整個小學合唱教學質量[1]。
三、小學合唱教學創(chuàng)新方法思考
從本質上來看,小學合唱教學要真正從學生自身出發(fā),以學生學習興趣為前提條件,真正做到學生將“我的聲音”融入到合唱教學這個“我們的聲音”當中,認為“我們的聲音”就是“我的聲音”,具有集體榮譽感。
(一)明確教學目標
明確教學目標是小學合唱教學的前提條件,教學目標的設立要以審美目標為核心。通過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模式學生能夠在其中獲得怎樣的審美體驗、樹立怎樣的價值觀是根本。首先,教師要肯定合唱的價值,將合唱視為一種美育渠道。在合唱教學當中讓小學生可以感受美的存在,在真善美的陶冶中成長,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其次,將合唱作為一種音樂欣賞與感受的途徑。在開展合唱教學當中,真正讓學生學會感受“我的聲音”,增強自身對于音樂的感知并學會表達出來,最終以“我的聲音”為核心去激發(fā)自己對于合唱的向往;最后,將合唱視為音樂表現(xiàn)的方式,在開展合唱教學中學生要正確的去表現(xiàn)自我,培養(yǎng)自己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能力。以此為目標是小學合唱教學創(chuàng)新的根本所在[2]。
(二)豐富教學方法
豐富教學方法是小學合唱教學得以創(chuàng)新的根本,傳統(tǒng)教學方法單一且針對性不強,缺乏對學生個體的側重。對于小學生而言,對于音樂的理解上是存在個體差異的,每一個學生都有其自身的特點,顯然也具有“我的聲音”上的差異。從現(xiàn)代教育觀的視角認為,學習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一個主動構建的過程,學生才是教學的主體。如果依舊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既達不到合唱教學的目的,也會違背新課程標準與素質教育的初衷。在開展合唱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對話式教學法,該教學方法是在一個平衡、和諧的氛圍中展開,師生之間進行對話。音樂教師可以使用更多鼓勵的語言,讓小學生在合唱教學中樹立自信,將“我的聲音”融入到“我們的聲音”之中,主觀意愿去接受新的學習內容,感受合唱教學的魅力。除此之外,還可以嘗試運用小組合作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等等,通過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拉近學生與合唱、學生與學生以及學生與老師之間的距離[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