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教學巧記音樂主題之策略
四、演一演——表現(xiàn)主旋律
(一)樂器演奏
在學生聽辨音樂主題時,在明顯的地方用打擊樂器為之潤色、演奏,與樂曲產(chǎn)生共鳴,獲得成功的快樂。
如人音版第十一冊第三課《波斯市場》:
在欣賞第四主題音樂中出現(xiàn)鈴聲時,讓學生用鈴鼓敲擊“×× ×”的節(jié)奏為音樂伴奏。在欣賞《凱皮拉的小火車》時,教師就可以啟發(fā)學生根據(jù)身邊的打擊樂器及自制樂器等,展開想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對火車的印象。又如欣賞約翰·斯特勞斯樂曲《雷鳴電閃波爾卡》的主題音樂時,有教師鼓勵學生自主探索音源:用間斷性撕紙的聲音、用尼龍衣服的摩擦聲、用抖動書頁的聲音代表雨聲,用皮帶對折后松開拉緊產(chǎn)生的聲音來模仿雷聲……
(二)肢體律動
在欣賞教學中,律動是對所聽到的音樂用形象的直觀的動作來詮釋音樂。運用律動,把樂曲的情感化為可感、可聽、可見的動作、節(jié)奏和聲音,喚起學生的體驗本能,成為學生“摸得著”的音樂,從而更好地記住音樂主題。
如人音版第四冊第七單元《三只小豬》:
在聆聽以上主題旋律時,教師采用聽和動相結(jié)合的方式表現(xiàn)音樂形象,引導學生跟著音樂模仿小豬搖搖擺擺走路的樣子,再思考為什么有搖搖擺擺的感覺,從而感受大跳音程。像這樣通過可愛俏皮的小豬走路的形象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動”得有目的、有規(guī)律,從而加深對音樂主題的記憶。
又如人音版第四冊第七單元《加伏特舞曲》:
在聆聽主題旋律時讓學生在感知節(jié)奏的基礎(chǔ)上通過肢體動作表現(xiàn),來感受音高的變化,并記憶音樂主題。
(三)情景表演
情景表演是通過聆聽和分析音樂,運用簡單的戲劇形式表演音樂的某一情節(jié)或者故事并將其設(shè)計、編排為情節(jié)性戲劇表演的交流活動。其特點是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自覺地、主動地去進行思考。所以讓他們邊聽音樂,邊分角色情景表演,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而且更能讓他們感受到美的音樂、美的故事、美的課堂。
如人音版第一冊第一課的《口哨與小狗》:
在欣賞以上主題音樂時,看到很多學生和著那詼諧、活潑的音樂旋律,隨心所欲地搖晃著腦袋,拍動著身體,一副頑皮、神氣的樣子,自己仿佛就是音樂中的小主人,吹著歡快的口哨,心愛的小狗在其身邊搖著尾巴,蹦來跳去。
五、問一問——復習主旋律
(一)聽辨主題出現(xiàn)的次數(shù)
音樂主題一般在樂曲中會重復出現(xiàn),可以讓學生追蹤聽辨樂曲的主題,說一說樂曲的主題出現(xiàn)了幾次,從而了解樂曲的結(jié)構(gòu),把握樂曲的情緒特點。也可以根據(jù)主題的情緒,設(shè)計恰當?shù)膭幼鳎牭街黝}時用動作表現(xiàn)。
(二)聽主題說曲名
音樂主題是音樂作品的核心,是樂曲形成的基本要素,為了幫助孩子們鞏固所學的樂曲,可以開展課前音樂主題聽辨賽,即聽主題說出曲名、作者、演奏樂器等??梢赃x擇近期聆聽的幾首曲子,分小組以競賽的形式進行,這樣的學習方式學生會非常感興趣,形成競爭的機制,在快樂的氛圍中記住主題音樂。
(三)移動拼圖游戲
復習音樂主題的方式可以多種多樣,比如移動拼圖游戲。課前找好兩三首樂曲的主題旋律,可以從簡單的開始,一個樂句(簡譜)寫在一張紙條上,讓學生每人抽一張,然后留出時間讓學生練習抽到的樂句(簡譜),接著教師播放音樂讓學生練唱,為了降低難度,學生可以用“u”哼唱,學會了之后讓學生在教室里邊走邊小聲哼唱自己紙條上的那個樂句,然后選幾個學生合作將它們拼成完整的主旋律。這個游戲可以選擇主旋律相對比較簡單易哼的樂曲,學生在拼圖的過程中記憶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