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歌唱水平調研分析及提高策略研究
摘要:歌唱是人類最本能的情感表達方式,也是音樂表現手段之一。良好的歌唱姿勢、呼吸,準確的音準和節(jié)奏、清晰的歌唱語言,豐富的情感表達,是小學階段學生應具備的基本演唱能力。本研究通過抽樣調研本街道11所公辦學校學生的獨唱、齊唱水平,并對調研數據進行量化和質性分析,提出小學生歌唱水平提高的若干策略。在后續(xù)的跟蹤調研中發(fā)現,這些策略對學生歌唱水平的提高起到了較為明顯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歌唱水平;調研分析;提高策略
培養(yǎng)學生自然、自信、準確、有表情歌唱的能力,是小學音樂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和目標,也是國家音樂課程標準的明確要求。但現階段小學生的歌唱能力到底如何?音樂課對小學生歌唱能力的培養(yǎng)是否達到了新課標的相應要求?為研究這些問題,提高小學生的歌唱水平,筆者于2013年1月,組織部分骨干教師,對本街道11所公辦小學的音樂科的歌唱教學進行了大量調研,并針對調研中發(fā)現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改進策略。
一、調研情況
(一)調研準備與過程
1.組建調研隊伍
由街道教研中心牽頭,抽調各學校的音樂科組長或骨干教師組成5人調研小組。
2.解讀評分標準
在調研工作開始前,先由街道教研中心音樂教研員對評分標準逐條進行解讀,確保每位調研人員能夠按標準客觀、準確打分。
3.調研內容與形式
筆者在多年的教研員工作中發(fā)現,鋼琴伴奏水平高的教師往往能教出歌唱能力比較強的學生,也就是說,教師的伴奏水平與學生的歌唱水平是高度相關的。因此,在本次調研中,我們除了調研學生的歌唱(合唱與獨唱)水平,還同時對教師的鋼琴伴奏水平進行了評分。調研形式為:調研小組成員從本學期教材中隨機指定兩首歌曲,先讓學生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齊唱,再隨機抽查此班級的兩名學生,考察他們的獨唱情況。調研人員按音準、節(jié)奏和演唱效果對學生的齊唱及獨唱水平進行打分。全班齊唱滿分80分,獨唱每人滿分5分;教師鋼琴伴奏,滿分10分,要求本班音樂課任課教師伴奏。
4.試評檢測
在正式調研之前,為檢測調研小組成員對評分標準的理解程度,保證評分的客觀、公正,教研員先組織調研小組成員試評了三所學校,并集中進行各項評分標準比對,使大家進一步明確評分方式和評價標準。
5.調研方式
現場抽簽確定調研年級和班級,并即時對學生的歌唱水平以及教師的鋼琴伴奏水平評分。
(二)調研結果與分析
1.調研結果
2013年1月,調研小組對街道11所公辦小學均進行了學生歌唱水平調研,限于篇幅并說明主要問題,現只呈現具有代表性的三所學校的調研結果。
表1:西鄉(xiāng)街道四年級小學生歌唱水平調研結果匯總表(部分)
2.調研結果分析
總體看,本次調研發(fā)現各小學的歌唱教學存在不少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班級齊唱(背唱):音準、節(jié)奏是最突出的兩大難題。從表1中看,A、B校的學生在齊唱時音準和節(jié)奏均出現較大的問題,都沒有達到該項總分的80%。具體表現為音準不準,節(jié)奏偶有錯亂。相比之下,C校情況稍好,音準及節(jié)奏得分均超過了該項分的80%,并且演唱效果的得分百分比是89%,與街道平均得分率持平。
(2)獨唱:從表1中可以看到,A、B兩個學?,F場隨機抽查獨唱的學生得分都只占該項總分的68%左右,具體表現為:獨唱學生的音準、節(jié)奏時有不準、不穩(wěn),欠缺歌唱方法,以致不自信,聲音很小,不能通過演唱較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演唱效果一般。
(3)教師鋼琴伴奏:本次調研的教師鋼琴即興伴奏,有36.4%的教師達到了基本要求,有63.6%的教師離基本要求還有一定差距。具體表現為:有的教師全用一個和弦或用歌曲每個小節(jié)的第一個音做低八度的音伴奏;有的教師使用的歌曲伴奏型與歌曲的情緒不吻合;有的教師伴奏時節(jié)奏不穩(wěn)定,旋律音不時出錯。A、B、C三所學校的教師伴奏均存在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