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探討2
摘要:本文對小學音樂課中合唱教學的現(xiàn)狀進行具體分析,在此基礎上,著重關(guān)注學生興趣的發(fā)展,調(diào)動學生對合唱音樂的熱情;優(yōu)化合唱的教學方式,提高音樂教師的訓練技能;增強語音訓練的強度,確保合唱活動的順利進行,以此來提高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的有效性。
關(guān)鍵詞:小學音樂課程 合唱教學 有效性
與其他形式的音樂不同,合唱藝術(shù)作為一種藝術(shù)類別,除了多聲部特色之外,還涵蓋了音樂、舞蹈、語言等等,具有獨特的美學特征,例如和聲和復調(diào)。合唱是一種精神,它凝聚了各聲部每個隊員的素養(yǎng),讓隊員聽、唱、演均衡為一體。
在小學教育階段,合唱已經(jīng)成為學習音樂、提高音樂審美能力的一種重要形式,在學唱的過程中不僅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感受到音樂多聲部多旋律的魅力,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對學習音樂的興趣,以此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表現(xiàn)力和控制力。此外,合唱要求學生相互合作,這也表明音樂對學生的整體成長十分重要。因此,小學應密切注意合唱教學,并通過更有效的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一、小學音樂課堂合唱教學現(xiàn)狀
在小學的音樂教學中,最重要的就是合唱教生為主”,這并不利于對小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小學音樂教師在進行合唱教學時,是否認真積極學。但是,在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下,音樂教師對小學合唱教學缺乏正確的認識,且因為合唱教學往往比單聲部歌曲教授起來有難度,所以通常在小學階段,教師只注重音樂理論知識的教學,這也就是我們一直在強調(diào)的,音樂教學沒有以“學地開展教學,是否“放手”讓學生去實踐,讓學生對合唱感興趣,這在一定程度上對教學效率產(chǎn)生了影響。小學組織的合唱中不僅對學生要求高,對教合唱的教師也提出了教學能力的要求?;谶@種情況,由于音樂教學要求和音樂教學課程設置的限制,小學教師忽視了合唱教學在實踐中的重要性。在教學中,對合唱知識內(nèi)容的描述始終處于面向考試的教學階段,這嚴重影響了小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提升。
(二)合唱教學方式單一,不利于吸引學生音樂學習興趣
大多數(shù)小學音樂教師在合唱教學中選擇相對簡單的教學方法,這些方法不利于提高學生整體音樂素養(yǎng)。在剛剛步入合唱教學階段,音樂教師需要從基礎入手,在解釋合唱教學內(nèi)容的同時,從簡單的大三和弦分解和小三和弦分解形式開始,掌握一個音高并保持循環(huán)呼吸,使得一個音保持長拍,再加入和弦中另外一個音,以此類推,學生在保持自己音高的同時再去聆聽其他聲部的音高,如各個調(diào)的“1-3-5”“2-4-6”,這些和弦都是協(xié)和的,所以每個聲部演唱的和聲是很美妙動聽的。接著教學生如何正確控制歌曲強弱、長短、換氣,學生逐步養(yǎng)成音高概念,為后面的合唱學習打下基礎。有時學生也可以配合不同的象聲詞“梭梭”“嘿嘿”等,在保持大三和弦和聲的同時,于每句句尾處加入節(jié)奏 “xx”,或者,兩個八分音符,或者帶有八分休止符的前八后十六節(jié)奏。
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合唱教學的效率,還可以充分激發(fā)小學生對合唱學習的興趣。在解釋合唱知識和技能的整個過程中,小學音樂教師使用“填充”教學方法,但僅指導學生參加合唱。教師一般根據(jù)音樂手冊的內(nèi)容進行解釋和訓練,但是由于不了解音符或節(jié)奏,對小學生準確掌握音樂合唱技巧缺乏幫助。
(三)訓練方式過于單一,學生對合唱活動比較抵觸
將合唱課與其他的藝術(shù)課進行比較,在音樂素養(yǎng)方面對學生的要求會更高。當在音樂課中教授合唱曲目時,很多音樂教師往往會按照自己的一貫教學風格,自始至終保持一種合唱訓練方式,學生會因為教師枯燥無味且又耗時的訓練而在心理上抵觸合唱。若是音樂教師在合唱活動中總是對同一段旋律進行訓練,并持續(xù)很長時間,學生就不會再產(chǎn)生興趣,從而不愿再專注于合唱活動,最終難以達到教學預期的效果,進行合唱訓練也就變得沒有意義。
二、提高小學音樂合唱教學有效性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