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識譜能力與課堂的教學結合
識譜是貫穿整個小學音樂學科課程學習的一項基本技能,就歌唱課而言十分重要。小學三年級是各個學科學習的一個轉折點,升入中年段,識譜的能力更要“先打牢地基,再穩(wěn)妥蓋樓”。蘇教版的小學音樂課本設立了兩套記譜教程,一套為五線譜,另一套是簡譜,可供老師選擇使用。在小學階段,教師應該將學生的音樂綜合能力進行深度開發(fā),使學生有能力將兩套記譜方法都掌握,并讓學生在接受更高層次的音樂教育中可以在最短時間進行識譜。
一、識譜的必要性
在歌唱課教學中,有些老師會認為學生已經(jīng)能掌握歌詞演唱歌曲了,至于歌譜能唱成什么樣就唱成什么樣吧,會唱多少唱多少,或者對歌唱環(huán)節(jié)沒有一定的要求,又或者跳過唱譜的步驟。時間長了,老師和學生都會漸漸地省略識譜這個環(huán)節(jié)。作為音樂課程的一門基本功,教師通過探索教法學法有效引導學生隊歌譜進行視唱,學生的識譜能力將逐步提高。追本溯源,識譜就像學習漢語中的拼音一樣,最基礎也最重要。不會拼音,如何學好漢字,即使會寫也不會讀,進而無法在人與人之間交流。偶有在音樂領域具有“絕對音感”的人,聽旁人唱一遍或彈一遍就可以還原旋律,但也只有莫扎特一人被世人所知,并且也接受過專業(yè)且系統(tǒng)的音樂知識學習。識譜是在小學基礎教育音樂課中,最應該被教師重視的一環(huán),打好識譜唱譜的基礎,為學生將來在音樂領域繼續(xù)深造鋪好堅實的路。會唱歌詞不一定會識譜,但會識譜一定能唱好歌詞旋律。因此,識譜教學有它存在的必要性,并且它就是學生開啟音樂大門的鑰匙,由此學生真正走進音樂,了解音樂,體會音樂,感悟音樂。
二、認知難點
首先來說一說五線譜,一個被更多人看作是音樂象征的記譜方法。它是在五根等距離的平行橫線上,標以各種時值的音符以及其他音樂記號來記錄音樂的一種方法。起源地是希臘,它的歷史要比數(shù)字形式的簡譜早得多,也許是因為源于歐洲,所以中國學生接觸起來總覺得有些吃力。他們主要存在的認知難點是無法快速并準確分辨音符的位置,導致沒有辦法快速唱出唱名,讓整個前期識譜環(huán)節(jié)變得較為困難。五線譜雖有直觀音高形象,但五條密集的橫線總是讓學生眼花繚亂,有時密集的節(jié)奏形一出現(xiàn),符尾的小短橫又與五線相交織,根本就無法看清譜面。
簡譜是常見于中國聲樂作品或民族樂器曲譜中的一種記譜法。簡譜是指一種簡易的記譜法,有字母譜和數(shù)字譜兩種形式。數(shù)字簡譜以首調唱名法為基礎,使用阿拉伯數(shù)字代表音階中的七個基本音級,音名與五線譜相同,用大寫的英文字母表示,休止則以0表示。另一種字母譜,是使用唱名的首字母,小寫的英文字d、r、m、f、s、l、t表示七個音級。我們一般所稱的簡譜是指數(shù)字譜,每一個數(shù)字的時值相當于五線譜的四分音符。對于簡譜學生主要存在的認知難點是無法通過譜面直觀去發(fā)現(xiàn)旋律的高低變化,因為只有數(shù)字來表示音高,學生不能很快速并且相對準確地唱準音。
三、發(fā)揮優(yōu)勢,結合使用
雖然在認知上學生對兩種記譜法都表現(xiàn)出困難,但是這兩種記譜法也是有著各自優(yōu)勢的。線譜可以直觀看到旋律的高低起伏變化,通過由符頭組成的旋律線看出接下來的音與前一個音符以及后一個音符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這樣可以更直觀、更準確地引導學生唱出音高。并且在五線譜上,節(jié)奏型也是一目了然。簡譜的優(yōu)勢是學生不用在密集的橫線中數(shù)音、數(shù)位置,只需要通過記憶數(shù)字代表的音級就可以快速聯(lián)想到這個音的唱名,簡譜對于小學低中年段的學生快速識譜有著非常大的優(yōu)勢。簡譜的另一個優(yōu)勢反映在調性轉換時。整個小學音樂學習過程中,學生要接觸到C大調、F大調、G大調、降B大調、D大調及這五個調的關系小調。簡譜利用自身首調唱名的優(yōu)點,讓學生無需在腦海中先轉換調性,再唱出音名。如此一來大大降低了難度,即使是三年級的學生,也可以快速建立唱譜自信。
在歌曲的識譜階段,筆者喜歡將兩種記譜方式結合起來,既看簡譜也看五線譜。一般新授歌唱曲目時,先打出簡譜讓學生進行視唱,由于譜面清晰、簡潔,學生不會有直觀的精神壓力。接著,在節(jié)奏穩(wěn)定的情況下轉到線譜的譜面,讓學生邊唱譜邊用手指將音符的符頭連接起來,劃出歌曲旋律線,感受音高前后的變化。再次視唱譜面時學生的緊張感與壓力就會小很多,識譜的速度也跟隨著變快。